《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江城记事:双抢》

已有 4351 次阅读 2010-4-18 18:37 |个人分类:江城记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回忆, 下放, 双枪

【立委按】老哥这篇《双枪》的描述很真切。我当年最害怕最痛恨的就是蚂蟥。从水田上来,常常满腿都是蚂蟥,吸血鬼附在腿上就是不下来。看着特别恶心。你越往外拔,它越往里钻。只能使劲拍打小腿,把它们一个个震下来。鲜血淋漓的,让人恐惧。那个遭罪。蚂蟥据说不象苍蝇蚊子那样传染疾病,只是吸血。可是它的胃口大,比蚊虫叮咬厉害多了。这水田也怪,有的田里面就没有蚂蟥,可是有的田里面到处都是,哪怕下田才几分钟,就有几十条蚂蟥包围过来,当你是秀色而餐之。后来不得已,从家里带来一种药膏,下田前先涂上。

《江城记事:双抢》

我下乡农村时间不长,仅一年。其中干农活时间也只有半年。即七七年三月初至八月底,但却经历江南农村最忙的“双抢”整个过程,印象之深,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

我下放在皖南沿江水乡的龙三大队,是稻米的主产区。当地当时没有任何副业,就是水稻种植。所谓“双抢”是指为了赶水稻生产季节,使晚稻生长期能够获得充分的阳光和温度,保证晚稻收成,必须抢在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其间尽快收割早稻,然后灌水,再把水田犁、耙、耖过,并立刻赶插晚稻秧,以保证粮食丰收。其间温度高、任务重、时间紧、程序多,是真正的魔鬼考验。超强度和超体力透支,“双抢”是江南农村一年里最艰苦的日子,也是中国农民吃苦耐劳最具体的表现。

作为刚下放的城市知青,我一天不拉地坚持了“双抢”全过程。七八月份是江南地区最炎热的时期,常常高达摄氏四十度。水田的水是烫的,水气和高温已让人无法承受,还要弯腰割稻、打稻、挑稻、平整田地和弯腰插秧。每天凌晨天还没亮,生产队长就在村头吆喝,全村男女老少被摧着下到稻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大家挥动镰刀,长时间弯着腰,向前移步,将成熟的早稻割倒,同时另一拔人采用同样方式,弯腰向前抢种晚稻。每个人都汗如雨下,全身湿透。但为了防晒,全带着草帽,穿着长袖衣服。夏暑的太阳,分外强烈,仿佛能穿透衣服,直接泼洒在人们身上。收割中,稻稞飞扬出无数细微的稻芒纤维和尘沫,拼命的钻进被烈日晒得黑红的皮肤,混杂着浑身上下湿透的汗液,刺得人又痛又痒。插秧时,手指长期与泥土磨擦,和田水净泡,指甲发黄,指头粗肿,田泥沾满全手,洗也洗不净。长时间的弯腰或蹲立,累得人都直不起腰来。这样的劳作,每天几乎都要从早晨五点持续至晚上八点。作为一个孤身在外,从未从事过生产劳动的城市未成年青年,其中艰辛是外人无法体验的。

首先是过敏,由于不适应水田耕作和稻谷尘纤,我全身上下无一处不起红肿。其痒无比,其状可怕。当地村民看到我的表皮,也都害怕。而且每当我从水田上岸,全腿都爬着蚂蝗,那软软的十分可恶又可怕又讨厌的动物,竟会依附在你的腿上,拼命地吸血,你须一个一个把它拔下来,那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城里小孩哪里经历过这种磨炼。那红肿和蚂蝗吸过地方连成一片,尤为吓人。其次是吃喝,虽然我在村民家搭伙,伙食无忧,但营养成份不够,以大米咸菜为主。更可怕是没有人送水,在那种高温高强度野外作业下,失水很快,其他村民都有家里孩子送水,而我没有,太渴时没办法,只能喝田里那极不卫生的混浊并被太阳烤温的地上水,奇怪是四十天也没见拉过肚子。有道是:“双抢”的日子太苦,知青的日子更苦,孤身知青的日子更是苦上加苦。好在当时的风尚以苦为乐,总是鼓励自已坚持坚持再坚持。哪怕是我累得连上床力气也没有,瘫睡在阴湿地上任凭蚊咬,也从未缺过一天勤。哪怕是我双肩肿痛挑担时歪歪扭扭,弯腰困难头冒金花,也没有叫苦一声。实在不理解我当时哪来的勇气毅力和韧劲,有点原教旨主义者那种精神,理想至上,无情无欲,视苦难为幸福,视磨练为超脱,一片赤心,一腔热血。年底我被大队上报评为全县知青劳动模范。这是对我“双抢”劳动的最大奖赏、肯定和回报。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自从上大学后,也未去过那让我无法忘怀的乡村。那里的河那里的湖,那夏夜月光下的水,总是浮现在我脑海里。不知我那苦难的乡民们,还有“双抢”吗?还是那么劳累吗?还是披星星带月亮吗?

但愿一切都在改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3422.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小吴老师的“偏见”,小白老师的“偏执”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