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立委随笔:人工“智能”》

已有 4669 次阅读 2010-1-27 03:53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立委随笔:人工“智能”》
Posted by: 立委
Date: April 22, 2007 09:30AM

人类“智能”的定义水分太大,很多情况是一种混合物,比如 1%灵感+19%逻辑+80%的记忆。

论记忆,人比机器差远了。论基本逻辑(剔除模糊逻辑),机器模拟也很成功。人工智能就那1%难以逾越。

Functionally, task by task, 不需要什么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就照着专家系统的路子走,我相信在本世纪内,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类智能”活动会被机器代替。比如,与其请一个一般水平的翻译,不如用翻译机。我搞机器翻译就发现,在现有的框架下,有很多提高余地,特别是那些可以记忆的idioms, idiosyncrasy, lexicalized rules。多数teams很浮躁,老觉得要搞什么技术突破,不愿意塌下心来做枯燥的 knowledge engineering (本质上是专家系统),其实谁要坚持做下去,谁就能占领市场。

万物之灵其实就那么一点点可以自豪的。

专家系统的瓶颈在知识获取。可如果把任务限定到领域里面,所需专业知识就很有限。就是 by brute force, 也可以弄出它来。比较头疼的不是专业知识,倒是常识。

用人工手段,慢慢抠下去,常识也可以慢慢 encode 进一套系统去(AI 界有人在做,见http://www.cyc.com),目前可以做到小学生的知识及其推理水平,他们苦在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时候,overhead 太大(可是overhead的情形随软硬件发展而改变)。

近来,用weakly supervised machine leaning 直接从原始语料里面去做 knowledge acquisition 成为hot topic. 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成果。如果结合这种学习方法,辅以人工干预和manual encoding, 有些问题的解决是很有希望的,比如信息提取和机器翻译。

问曰:人工智能如何意识到自我的存在?

那属于1%,严格说来,不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人工智能本身就是 misnomer, 除非你真相信造人不是“上帝”的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9122.html

上一篇:《立委随笔:汉语并不简单》
下一篇:我承认,我向中医屈服过一次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