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在线教育的终极目标与网络课程建设的几个原则

已有 5183 次阅读 2014-12-17 14:54 |个人分类: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Mooc, 在线教育, 网络课程建设

伴随着MOOC、翻转课程、微课的流行,在线教育正在影响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评判。人们对未来高等教育的状况产生各种各样的预言。虽然我不相信在线教育可以颠覆传统的高等教育,但我相信网络课程的学分认证将带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革命。学习者将突破时空限制,获得他想要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所大学的学历和学位,只要他获得足够的网络课程学习成果认证。这为时不会太远。目前,国内一些大学仍然不重视网络课程的开发。他们不愿意相信,美国大学推出的免费MOOC有其更深广的意义。但实践最终会证明,MOOC是一种潜在的大学阵地占领。在免费的旗帜下,它在广收学生。直到有一天,那些没有网络课程的大学会发现,自己大学中的学生都在网上学习美国的MOOC,自己的教授只可以辅导了。

由是,我们甚至可以断言:不重视网络课程开发的大学将沦为培训机构。今天的大学重视网络课程开发,重视学习平台建设应该是一个明智和理智的选择。在线教育将带来学习形式、学习效果、学习结果的变化。但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世界性的一个问题,更是世界性的社会学、信息技术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学科研究的一个课题。有人说,美国日本的教育信息化停滞了十年,中国目前的教育信息化也处于停滞状态之中。原因之一就在于信息技术对学习效果的提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对课程体系建设没有产生革命性影响。从网络课程建设角度上讲,目前的网络课程建设大部分是实体课堂的翻版,没有真正意义上革命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没有产生预想的变化。人们对他们的认识仍然没有进入理性状态,更多地是表层的感性认识。在线教育背后的“狼”似乎离我们很远。而实际的情况是,“狼”可能已经到了家门口。我们国家正在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争夺的战场。

为了应对目前的状况,也为了今后在世界高等教育市场上占有我们应有的份额。我们应该关注在线教育,关注网络课程的开发。在线教育是既是教育的平台,也是未来教育的战场;网络课程是既是在线学习的必须品,也是战场上的诱饵。我们应该按未来在线教育的终极目标与原则开发网络课程。

在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这种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教育的私人定制;第二,实现教育的“泛在学习”。

何为教育的私人定制?即满足受教育者的人个性需要。人们对未来教育研究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在未来人们的学习与受教育中,人们更愿意选择个性化的课程,这个比例占83%,标准化的课程只占到17%。应该说,未来的在线技术、大数据,为分析受教育者的人性化需求创造了条件和可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要,网络课程应该为这个目标来服务、来设计。泛在学习是指任何想学习的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移动或者固定的客户端来学习,可以和他认为需要的人一起互动学习获得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实际上,这既是教育私人定制式的延伸,也是教育为人服务的进化,其背后体现的是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追求。这无疑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网络课程开发必须遵守的原则与实现的目标。

具体到网络课程建设,它在满足以上两个教育的终极目标基础上,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以生为本,网络课程建设要以学生实际特征为中心,满足学生学习的本质需求

教学要以生为本,网络课程同样也必须学习实际特征为本。对专科生来讲,课程要体现技能化、实践化;对本科生来讲,要体现系统化、知识化;对研究生来讲,要体现学术化、研究性;对继续教育学生来讲,要体现时间碎片化、学习泛在化、实践技能化、终身学习化。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设计出契合学生实际特征的网络课程。才有可能让学生对这样的课程感兴趣。网络课程的评价方式与模块组成都应该契合这种需要。把这种需要继续深化,即是要满足学生本质需要。学生本质需要决定着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需要度,这是学生爱听、乐学、听懂的前提。以目前的函授教学改革为例,将函授面授式转为人机对话式,就是从依托课堂方式变为依托互联网方式,是函授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需要和必然。我认为目前函授类学生的本质需要是在自己有限时间里学到尽可能的东西。此时的网络课程必须做到三个结合:与国民教育结合,即将人一生的终身学习纳入继续教育中,提高国民素养和幸福指数;与职业教育结合,即满足学生职业化的需要;与终身教育结合。网络课程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要建立以学生本质需要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制和网络课程体系。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创造更多的泛在学习条件,只有如此,才算是契合了学生本质需要。本专科生、研究生学生的本质需要也各不相同,网络课程建设要满足学生的本质需求。

第二、以课程的目标为本,网络课程要满足知识的系统性要求

不同的学生对象,要求不同的网络课程。但不管何种学生,其网络课程都应该注重课程的系统化要求。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但不能破坏了课程的完整性。只是着力点不同而已。对专科生来讲,强调的是职业化和技能化;对本科生来讲,强调的系统化、基础化;对研究生来讲,强调的是学术化和高深性。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对驾校学生来讲,传递的是系统的驾驶知识;对专科生来讲,传递的是维修技能;对本科生来讲,传递的工作原理;对研究生来讲,传递的是变革与问题。每个类别的网络课程,均要求一定的系统性。专科类学生的网络课程知识也不是碎片化的,本科生的网络课程知识也不能没有碎片化,关键是针对本质需要,开发出适切的系统性知识。

第三、以促进学习效果提升为本,网络课程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促进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近几年很多学科都在研究信息化技术对学习效果的促进和提升原理,慕课、微课、翻转课程就是由此而来。但没有一种是完全科学合理的。网络课程只有根据不同学生运用契合的信息技术才是科学与合理的。以继续教育学生为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例,就要充分注重人们时间碎片化的现实、注重移动技术的影响,开发出泛在的、活拨的十分钟以内的课程效果就最好。网络课程建设必须适应和研究信息化技术对学习带来的帮助,科学合理的吸引其它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提升网络课程的吸引度。不管如何,今后的网络课程应该体现互联网平等、开放、共享、个性、互动以及对创造的高度尊重的精神,体现开放、共享、沟通的互联网本质。并尽可能地使网络课程建设体现移动化、碎片化、游戏化、互动性、多体验的特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

第四、以学习成果认证为载体,网络课程要为人类学习提供更多体验,带来更大公平

网络教育给教育一种可能:即教育者无论何时、何地均可以获得同质量的教育。网络课程的学分认证将带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革命。学习者将突破时空限制,获得他想要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所大学的学历和学位,只要他获得足够的网络课程学习成果认证。这为时不会太远。这为学习者获得更多教育体验、教学感知、更多教师、更多同学成为可能。网络课程建设应该着眼于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体验,为受教育者带来更大公平的方向进行努力,提供泛在学习的可能与情景。网络课程是这种教育实践远景革命的基石,是受教育者获得革命性教育的一种尝试。美国旧金山的密涅瓦大学正在试行这样的“革命性的教改”——网络平台授课与体验式教育。4年本科教育过程将在世界不同的几个城市里度过,教学依靠网络互动,学生宿舍和公用厨房就是网络课堂。校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国际大都市的图书馆和实验室。这需要网络课程要有国际视野,全球化眼光,也要有本土情怀,本校特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851767.html

上一篇:大学校长任期那些事
下一篇:对2015年中国大学的三大期盼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2 姬扬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