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普通高校对继续教育的四个不到位认识 精选

已有 4144 次阅读 2011-8-13 08:35 |个人分类: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继续教育, 普通高校

      普通高校的成人学历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总规模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基本占到所有高等教育总规模数的30%左右;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2238.5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7.78%;2010年高考落榜生250万。这些人员,很多都要通过成人学历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和技能。这些成人学历教育既可在专门的成人高校中进行,但更为主要的是在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远程教育学院中进行。所以,从目前看,成人学历教育仍是普通学历教育的重要补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人学历教育仍是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形式。与继续教育重要性形成不对称的是,普通高校对大学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严重的不到位现象,主要的不到位认识有四种。这种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可以说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式微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

      第一,对继续教育的定位认识不到位。继续教育是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面知识经济、适应全球化的重要战略,普通高校理所应该把继续教育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大部分普通高校却没有把继续教育看作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通高校重视的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对继续教育则不予重视。或者把继续教育混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没有把继续教育当成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没有把继续教育同提升国家、社会核心竞争力建立起必然联系。这种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普通高校对继续教育的投入、管理,影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第二,对继续教育的市场属性认识不到位。继续教育既包括学历补偿教育,也包括非学历素质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继续教育的学历教育部分在萎缩,非学历教育将成为继续教育新的增长点,成为继续教育的主体。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其市场化属性。即非学历教育是一个市场领域,它适切的运行机制是公司化的运行机制。这也就是说,今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将会存在越来越大的质的区别,这种区别的核心之处是继续教育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所没有的市场属性。这种市场属性要求普通高校必须给予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公司化运营”的政策环境。但长期形成的高校对市场的恐惧,使高校讳谈“市场”,好像高校任何一个领域都不能引入市场机制,否则就是市场化。而从高校发展的实践看,高校中的很多领域可以并且应该实行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如高校的后勤部分,高校的继续教育部分等。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的发展充分说明市场化运行机制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都没有形成市场化的公司运行机制,仍然采用的“成教学院”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继续教育学院的运行机制与其它学院没有什么不同。如此认识不到位,必然会影响继续教育学院对继续教育市场的敏感性、预测性和针对性。

      第三,对继续教育的质量诉求认识不到位。大部分普通高校没有培育继续教育长远的、有特色的培养项目,没有针对继续教育的专用课程和教材,缺乏继续教育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没有继续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一般普通高校仅把继续教育视为学校的“创收”渠道,视为赢利的机构,对继续教育没有持续的投入。因之,大部分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水平并没有质的提升,走的是低层次的与普通高等教育同质化的道路,没有实现信息化、虚拟化,没有给用户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没有满足所有从业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需要。

      第四,对“官产学研”合作的迫切性认识不到位。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跨越边界的,由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共同组织的、独立的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机制和体制,形成了共同办继续教育的共识与合力。没有政府、企业等的积极参与,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就不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当前,普通高校对如何联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形成一个继续教育的系统尚没有很好的机制和体制,也缺乏这方面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474678.html

上一篇:教育公平的事实生成与教育公平感的建构
下一篇:如何使“寒门子弟”拥有春天?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4 李学宽 潘学峰 苗元华 李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