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大学发展“加速度”获得之路径选择

已有 3448 次阅读 2011-3-20 09:3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路径, 一流大学建设

        路径是做事的目标确立、主次界定与先后顺序。只有明确目标、界定好主次后,方能明确做事的具体次序。而明确了次序,全校师生才会有工作的目标与方向,才知如何做、怎么做。好的路径选择,可以使大学上上下下的组织和个人都能清晰地理解大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大学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基础,把大学的成功落在实处。

        各个学校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路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以历史上曾经有过快速发展时期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联大、华中科技大学、洪堡柏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英国沃里克大学、斯坦福大学为例,它们的路径选择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特征。

        北京大学的路径选择是:1、转变学校性质——从官僚养成所到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2、建立新的学校领导管理体制——从少数人说了算到教授治校;3、采用选科——从强求一律到发展个性;4、改革北大学科设置——从学术并举到以学理为主。[1]

        浙江大学的改革路径是:1、改革大学管理,明确大学的目标、灵魂和教学。(1)大学的目标——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人才;(2)大学的灵魂——荟萃一批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的教授;(3)大学的教学——培养有“求是”精神的通才。[2]2、广纳人才。

        西南联大的路径是:1、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与延聘;2、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成功地建立了由教授会、评议会和校务会议组成的行政体系。[3]

        华中科技大学的路径是:1、顶住压力,实现学科结构的综合化;2、排除万难,坚持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3、审时度势,建设强大的教师队伍。[4]

        洪堡在柏林大学中的路径选择是:“遵循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路线,主张自由与批判地寻求真知。他主张教师可由他们的权力导出这样的结论,即他们可以只用曾经训练他们心灵发现新真理的实例来教学。他称这个原理为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并且遵循它而废除普鲁士科学陆军,任命科学院中最好的学者与研究员为新大学的教授。其次,他为学生废去固定课程,告诉他们可以自由的与任何教授从事研究工作。最后,他提供自由给教师,让他们从事自己的研究,而不论研究会导向何方,以及教导他们所发现的,而不必害怕被干扰。”[5]

        威斯康星大学的路径选择是:1、形成大学的集体意识——威斯康星思想;2、立足本州,放眼世界,围绕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实施大学自治,保持学术自由;3、成立大学边界的各类延伸载体,如专家局(The Speakers Bureau)、莫里吉中心(The Morgridge Center)、威斯康星(麦迪逊)社区合作办公室(The UW-Madison Community Partnerships Office)、“威斯康星思想习明纳”(Wisconsin Idea Seminar)、大学科技园等;4、建立各类制度,保持大学的各项规划得到持久的落实。

        斯坦福大学的行动路径是:1、研究二战后形势,抓住社会对大学需求的机遇;2、积极建设与企业、军方、政府的关系;3、发展尖端学科。

        沃里克大学的行动路线是:1、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2、构築一个拓宽的发展外围;3、发展一个多元化的资助基地;4、拥有一个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5、共享一个一体化的创业文化。[6]

        分析这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路径,我们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一路径与学校发展愿景相适应,与校长的理念相协调;这些路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些路径为广大师生所理解与接受;这些路径都有一系列的制度保证措施。


[1]  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0-128

[2]  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4-243

[3]  陈远.梅贻琦的选择[C].逝去的大学[A].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129

[4]  胡国铭.大学校长与大学发展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55-159

[5]  黄俊杰.大学校长遴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

[6]  []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一流大学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424370.html

上一篇:大学发展“加速度”获得之内部条件
下一篇:女儿以诗劝父:酒不罪人人自罪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8 文双春 陈绥阳 逄焕东 赵凤光 何士刚 吕乃基 卫军英 张伟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