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赞:重庆政府力促在渝75万大学生向“工农兵”学习

已有 3821 次阅读 2010-11-11 09:44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重庆, 大学生社会实践, “六个一”

根据中新网消息,“2010年,重庆官方发文,要求全市大学生进行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规定在渝大学生就读期间要种100棵树;带薪实习1个月;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个月、到企业或服务一线做工1个月;开展学军1个月;撰写1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1]对这则消息,笔者表示由衷的拥护和赞成,这项举措值得全国各省市推广。

其一,政府强力推动,有利于社会实践的效果。

长期以来虽然各学校均在组织各类形式的社会实践,可明白人都知道,这个社会实践“虚”的成分大于“实”的成分。首先,它的学生参加面是很窄的,真正能参加到学校、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是少数,所以名曰“小分队”。大量的大学生是自由实践,自由实践往往也就变成了不实践。其次,活动的效果较差,没有社会实践的长远规划。往往是为了实践而实践,对于实践要达到的目的,往往是忽视的。而由政府强力推动,效果则大有不同。其一,它要求所有大学生参加,时间不少于4个月;其二,由官方组织的社会实践,能够做到场地、内容、实践经费、时间等的切实落实。

其二,政府强力推动,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长和成才。

重庆政府规定的实践内容,包括了向“工农兵”学习的内容,也包括植树、带薪实习、同吃同住同劳动等内容,这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健康、健全的社会人。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城市大学生,基本上是上有两个父母、四个爷爷奶奶,是家中的宝贝。他们基本上不知农村、农民的疾苦,也不知道企业、社会的艰辛,更没有军人敢于吃苦的精神。通过向“工农兵”学习,可以有效克服他们自身的不足,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只有人格健康的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通过实践,他们也能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社会的需要,也可以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才干,这反过来会有利于他们的成才。当然,通过广泛的互动,也会增加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理解。

其三,政府强力推动,有利于拓展了人才培养的场域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问题,一直主要由高校在独立完成。而随着扩招,大学中“生师比”的扩大,师生交流越来越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人问题、成长问题、成才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才中的一个大问题。重庆政府推动大学生的“六个一”社会实践工程,无形中拓展了大学中人才培养的场域。社会、企业、农村、军队等成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新场所;工人、农民、军人等成为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的新老师,有利于克服学生成长中指导教师不足、活动场所不够的问题。

对于此项活动的健康发展,我也有以下几个建议:第一,贵在坚持。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作为保证;第二,人性设计。虽然是“六个一”社会实践,我还是希望能够体现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体现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需要;第三,做好指导。政府推动的社会实践,不是政绩工程,而是一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为此,政府应该加大相关基地建设,教师、导师队伍建设,真正使这项实践取得最大效果;第四,官学结合。要真正做到政府和大学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政府介入大学人才培养的机制。政府既帮了忙,又不能以官代学。第五,边界张力。政府与大学之间应该保持一条边界,但边界的存在要做到既不影响政府对大学的宏观指导,也确保大学的自主办学。政府应该主动保持边界的合理张力,尽量以政策、制度、中介等方式介入大学活动,而少一些以行政方式介入大学活动。

总之,重庆政府力推大学生向“工农民”学习,力推大学生参加“六个一”社会实践,开创了中国政府主动介入大学生人才培养主战场的新纪元,相信这对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才;对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对增强社会组织培养人才意识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和效果。



[1]  http://edu.qq.com/a/20101110/000002.htm[2010-11-10]



一流大学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382599.html

上一篇:大学性格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
下一篇:如何走出大学科研评价中“潜规则”的泥淖?
收藏 IP: .*| 热度|

2 李学宽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