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忠诚缺失与“谁的大学?”

已有 5705 次阅读 2010-9-28 09:29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忠诚, 教师发展, 大学风气

当代政治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1970年发表了一部题为《退出、声音和忠诚:回应公司、组织和国家的衰落》的著作。根据他的研究,组织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失去组织成员的“忠诚”,要防止组织的衰落,就要维持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忠诚”。而保持组织成员忠诚途径有两个:一是组织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二是容许组织成员发出“声音”,批评组织的不足,从而令组织改进其服务。[1]如果把这一成果应用于我们现在的大学,会如何呢?

把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大学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对“谁的大学?”的发问。大学中的成员有多少会认为“**大学是我的呢”或者说“我为是**大学一员而高兴呢”?是学校领导吗?我看未必。现在的学校领导已经开始了大轮岗,在某一个岗位任领导超过一定年数,就该换岗了。领导可能更多地是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在工作中也更多地考虑的是急功近利,而不一定是百年大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弄点政绩出来,随便再把自己的事业搞好,来一个学术和官位的双丰富是领导更为现实的想法。是学校中层领导的大学吗?也不是。中层领导想得更多地是谁提拔了我,我要为谁分忧的问题。大学中有一句话,“宁伤原则,不伤感情”,说得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伤了原则,可能无人追究,而伤了感情,则有人要恨你一辈子了。所以在学校的中层领导中,他们更为认同的是领导、特别是他的直接领导、或者提拔他的领导的看法,至于组织的长远目标,那是抵不上领导一句话的。这种情况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无原则地唯领导意见是尊,一切以领导意见为主。他们好像也不忠诚于自己的大学,最多忠诚于自己的大学是忠诚于领导的副产品。是大学教师吗?那就更不是了。大学教师越来越被边缘化了,他们现在基本上只有上课的权力,然后就是完成各种考核分数的义务了。他们对大学与我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是看作是养家糊口的职业,而不是自己热爱的事业。是大学学生吗?这可能连边都没有。现在的学生在大学中的地位,才是尴尬。他们无职无权,来这里只是命运安排和高考分数的使然,“既来之,则安之”,混个文凭是最为直接的目标。

由是观之,中国大学中的主体还真是有点缺位。“谁的大学”这一问题中的主体是缺位的。这缺位的背后,实际上是大学成员对“大学是什么”的组织认同出现了危机。这和原来的“大学是事业单位”,大学管我们的“生老病死”,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原来的大学是我们的家,大学给我们分钱、分物、分房,现在大学什么也不管了,大学不是我们的“家”了。如果以赫希曼的理论来分析的话,就是大学首先没有给自己的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其次是大学没有听进大学的批评之声,工作没有改进。既然大学没有满足大学人的这两方面的需求,大学人显然也就失去了对大学的忠诚。忠诚缺失后的最为严重的后果,一是精英人才的流失、出走,这些精英人才“用脚投票”,表达自己对大学的失望,抗议大学组织服务的缺位。二是大批教师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工作没有目标,只是机械被动地完成某些指标和任务。工作中没有动力,没有激情,没有积极性。

从这里来看,考察一所大学办得好坏可以从以下数据中得到印证:大学教师人才的流失情况;管理者的工作状态;教师的工作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第一个数据可以简单查出;第二个数据只需要查下各单位的餐费就可知道;第三、四个指标则可从晚上、节假日大学图书馆、实验室、教室中的人数来测定。大学评价再多,也是无内含的指标堆积;而用这些指标,则可真正度量出一所大学的风气和状态。



[1]  郑永年.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J].凤凰周刊.201023):12



一流大学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367707.html

上一篇:法国大学或可快速发展
下一篇:九月高教关键词:肖传国事件;专业目录调整;去行政化改革;研究生招生
收藏 IP: .*| 热度|

20 曹俊兴 李霞 刘建彬 卫军英 鲁雄 孙学军 王涛 罗帆 于锋 陈苏华 吉宗祥 王继华 黄晓磊 徐勇 侯成亚 姜咏江 宋守强 张骥 曹建军 lftkf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