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吗? 精选

已有 6803 次阅读 2010-2-24 09:01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水平大学, 《谁的大学》

         ——《谁的大学》读后兼与薛涌先生商榷 
读薛涌先生的作品有一种畅快感,他以历史主义、比较分析、普世主义为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对中国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进行了无情的诘问,很发人深思。我经常去光顾他的博客,也经常看些他写的东西。最近终于把他的《谁的大学》读完了。读后感觉还是不错,终归读这些东西并不太费力。但对其书中的预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则实在不敢苟同。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一项有关高等教育的国策,这既有其历史的渊源:北京大学100年校庆的历史契机,知识精英的政策诉求等;但更有世界大的环境的逼迫: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大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投入,力争在21世纪的知识竞争中占领更高的位置。如日本制定了卓越研究中心计划,旨在集中研究资源建设“世界顶尖大学计划”。韩国提出了头脑计划,特别是近年加大了对首尔大学的投入。英国也提出重点学科建设计划。2008年9月,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能够自由支配的资金共有14.4亿英镑(17亿欧元),在这的1.12亿英镑流向了剑桥,1.10亿英镑流向了牛津,1.04亿英镑流向了伦敦大学的大学学院,0.98亿英镑流向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德国提出了“卓越计划”,把建设顶尖大学作为提升高教水平的重要举措,其目标是建设10所世界顶尖的精英大学,这10所大学和国际顶尖科研中心将在2010年前,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获得19亿欧元的经费。欧盟还通过《博洛尼亚协议》,打算统一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以增强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虽然在美国官方的政策文献中很难见到有关世界一流大学的提法,但2005年2月,美国教育部部长斯普林斯在美国教育委员会第87 届年会上首次提出了“国家综合战略”的概念,2006年2月,白宫出台了《美国竞争力计划》。总统布什2006年签署了《学术竞争力资助法案》、2007年签署了《美国竞争法案》。这些讲话和法案中的“维护美国大学的世界卓越地位”、“维持美国的竞争力”等政策话语则蕴涵了美国的保持世界一流大学霸主地位意图。美国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有广泛的经费来源:既包括民间的资助,也包括国家卫生研究院(它是经费规模最大的资助者)、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宇航局、各种形式的军事组织(如退伍军人卫生管理局和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等。2008年哈佛大学获得的捐赠总额高达370亿美元。在此等国际环境的背景下,薛涌先生的“把北大、清华这样的巨无霸,应该分解,使其规模缩小,和私立大学接近”的想法能实施吗?实施了一定是误国、误大学。
 第二,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有了一些良好的边际效应。除了实施985工程以后,中国大学的大发展以外,我认为中国大学在以下两方面取得了进展:①让我们的大学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增进了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关注和理解。值得书写的是我国教育部连续召开了多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普及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并为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②促进了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自北大、清华得到国家第一笔“985工程”拨款后,在两位老大的带领下,我国的高校面貌才有了新的变化,教师的待遇有了提高,积极性得到加强,大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第三,我国的制度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实行的是一党领导,集中管理型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制度的最大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把所有的大学办成高水平大学是办不到的。而集中有限资源办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则是完全可能的。恰如我们虽然没有诺贝尔奖,但我们的航空技术却是世界一流水平一样。在此等制度的环境下,重点建设两所世界一流大学是明智的、可行的。我们不仅应该在经济上、经费上给予这两所更多的支持,也应该在机制上、制度上给予更多的放权。
 第四,我们和美国高等教育没有可比性。薛先生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发展我们自己的高等教育。我认为这不可取。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后发学校对先发学校制度、办学方式的移植,但这种移植如果只是“邯郸学步”,则最好的结果,是保持与先发学校的等距。要想赶上先发学校,最好的办法是以我为主,主动移植,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实施跨越式发展。再说,美国高等教育的那一套,不是不好,而是学不了。比如,美国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有完备的市场竞争制度,我们有吗?我们虽然是市场经济国家,但距离真正的市场还差很远。不是我们不追,而是我们没有市场经济完全立足的土壤。再如,美国大学普遍实施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治理模式,实施的是大学自立,教授治校。我们有可能吗?也没有。我们大学实施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中国的环境中,必须依中国条件办事。美国的东西再好,也是美国土壤中的东西,不一定适应中国。正所谓“桔生淮南则为桔,生在淮北则为枳”。近些年,我们移植美国大学的东西并不少,但没有一项可以说是真正的成功。那些成功了的,一定是加进了中国文化的元素。
 第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完善的地方。当然,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目前的运行中委实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应该完善。这其中的关键我认为有三点:①在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上,政府应该给予这两所大学更高的自主权。让这两所大学完全按这两所大学个性规律进行运转。真正地把这两所大学建设成为中国大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特区。使这两所大学能够决定本大学的所有事务,使他们成为本大学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政府只负责任命校长和书记,拨付经费,其它的事情一律交由大学去办。当然国家的审计部门应该对其依法进行审计。②在大学内部治理上,给予这两所大学更多自主权。可以在这两所大学中实施“校长负责制”,建立校务会、学术委员会、监事会等为主的委员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校长负责、教授治校、党委监督的大学治理模式。③在与其它大学关系上,北大和清华应该完全脱离与其他大学竞争,即北大、清华不应再参加国家相关资源、科研项目、学生生涯的竞争。国家应该给予这两所更多的经费,尊重教授的兴趣,让他们自主选择科研项目、研究方向,而不是让他们围绕国家兴趣开展研究。他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中国的精英领袖人才,实施的应该是通识教育。
以上是和薛先生的商榷,当然以上很多思想也是吸收了薛先生思想的精华。再次感谢薛先生把自己的书稿放在自己的博客和相关网站上,使更多的国人免费阅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297133.html

上一篇:治大学如烹小鲜
下一篇:“凤凰涅磐”式的大学英雄——八次辞(离)职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收藏 IP: .*| 热度|

14 惠小强 曹俊兴 杨远帆 吴飞鹏 陈武峰 吕喆 苗元华 卢洪健 贾利军 唐常杰 左正伟 李东晓 zhangcz07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