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应该大幅度提高研究生的补贴标准—对杨元元之死的冷思考

已有 3979 次阅读 2009-12-16 09:4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杨元元, 研究生补贴

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在自己的宿舍卫生间内用毛巾结束了自己29岁的生命。从目前媒体的报道、网友的评论来看,她的离世与家庭贫困、个人自我释放能力、学校冷漠、甚至是她的母亲、弟弟有关,有的人甚至认为与其弟弟的导师有关。面对一位年轻优秀的学子的离世,任何一个人都表示了莫大的遗憾。人们期许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
在对整个事件和对近几年来自杀博士、硕士的案例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后,我认为他(她)们的死更大的因素是我们对研究生援助的制度缺失所致。现在的研究生(通指博士生、硕士生)真得过得很艰难!他们可以说在牺牲自己今天的衣、食、住,来希望换得明天一个相对好的生活。
在目前的奖、贷、助学金中,研究生可以得到的很少,基本上不能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和生存。长此以往,有损于他们个人的尊严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首先,低收入不能满足他们个人的生活、生存需要。大部分的研究生只有区区的两百无左右的生活补贴,自费生甚至没有。而奖学金又要求以科研论文为基础。如此这般,形成了一个怪圈。一方面,他们为了生活生存,不得不打工,打工占去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家里贫困的学生甚至要打几份工。他们那来时间学习呢?即便是家庭条件好些的,又有多少人在大学毕业后心理坦然地做啃老族呢?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身压力。作为硕士生导师,我也经常为这些吃了上顿还要考虑下顿的学生、为学费着急的学生感到难过。
第二,不利于他们学术上健康发展。试想,一个没有生活着落的研究生如何可能做“闲逸的高深学问”呢?而我们的研究生大部分是学术型的,没有打下基本的学术功底,又如何在将来学术圈内混呢?
第三,不利于社会的康健发展。人们一般深信教育改变命运,知识提升社会阶层。可是,我们的研究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以牺牲现在的基本生活需要去换明天的提升,是否值得呢?再就是,当人们看到博士、硕士这么难过时,有多少人还想考研呢?一个社会最大的悲剧是“读书无用”结论的形成。
对面这样的研究生窘境,我们责难学校、家长、学生个人都是没有道理的。真正应该反思的是政府,是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因为,教育,不管是初级教育、中级教育还是高级教育绝不是一个私有概念。教育,不管是那一级的教育,都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即个人、社会都会从教育中受益。政府必须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满足各级各类学生的生活、生存需要,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有闲情地做学问。应该提高学生的补贴标准,而不只是把助学金改为奖学金。要让硕士研究生的补贴不低于城市的最低生活费标准,让博士生的补贴标准不低于城市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发展,教育才会优先发展。政府、学校千万不要因为今天报考人数多而错误地认为人们真正需要教育,只是我们人口多。我们如果长此下去,总有一天我们的高中生不想考大学、大学生不想考研,研究生不想考博,到那时社会的最大危机就该到来了。
向杨元元同学致哀!愿你安息!希望你成为研究生自杀的终结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278982.html

上一篇:“高校绩效评价报告”不符合大学投入产出规律
下一篇:政府官员大学兼职不利于大学的科学发展
收藏 IP: .*| 热度|

1 lftkf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