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森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bguan

博文

关于SCI论文影响因子和分区的书面发言(转)

已有 9152 次阅读 2010-1-1 11:56 |个人分类:其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CI影响因子

SCI和EI检索近年来成为国内学术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由于这一导向,三大检索论文数量激增,对于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不可讳言,学术泡沫也随之泛滥,片面追求论文数量已产生了严重的浮夸,甚至导致学术不端。反过来,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学问、追求真正创新和突破的研究者往往论文数量较少,他们没有得到现行评价体系的认可。
为了纠正这一倾向,在三大检索论文篇数之上又开始强调影响因子(IF),将论文水平与期刊的IF直接挂钩。有的甚至将所有论文的期刊IF加起来作为指标,例如“每年发表论文IF总和大于100”。这种做法是奇怪的,很可能是世界独创。一篇论文进入了高IF刊物当然很好,但IF反映的是期刊影响力,具体的论文被频繁引用才是这篇论文的影响力。其次,学科之间差异极大,IF和学科性质、刊物数量、研究者引用文献的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以2005年为例,医学领域SCI期刊有2020种,生物学有928种,而工程技术所有门类加在一起也只有1227种。至于影响因子,在影响因子为5以上的298种刊物和影响因子10以上的96种刊物中,医学和生物学合起来均占到80%以上。
于是,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又根据IF,同时考虑学科,将SCI期刊分为4个区。这是否就解决问题了呢?让我们用数字来说话。
首先,和SCI期刊数量呈同样的规律,无论在哪一区,医学和生物学的期刊数量均占绝对多数。覆盖大量学科的工程技术领域仅有61种I区刊物,相反,仅医学一个学科就有101种之多,生物学一个学科也有46种。
再以106种IEEE期刊为例,最高IF为3.939,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却被放在III区(显然是沾了医学的“光”,中科院分区将它归为医学类了)。在全部IEEE期刊中,被中科院列入I区的仅有区区15种。电磁学和天线领域的权威性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 and Propagation(所谓AP)有幸进入II区。而著名的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和图像处理方面的顶级刊物IEEE Transaction on Image Processing却属于III区。信息领域的权威性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竟然也是III区,另外还有很多高水平期刊落入III区。被列入IV区的也有不少层次极高的刊物,例如权威性的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著名的PAMI) 和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还有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等。这样一来,有关领域的研究者最高只能在III区和IV区期刊发表文章了,因此我认为是不恰当的。
从管理的角度,不否认需要一定的量化指标。但用于衡量科研水平的数量指标本身一定要科学。实际上SCI和EI原来并不是评价研究水平的工具,他们的本意在于提供检索手段和信息。由于SCI具有引文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影响力,也就间接地反映了论文的层次。但我们决不能滥用SCI。至于EI更是只关心刊物和文章的工程应用价值,它的宗旨是传播工程科学研究信息,其名称Engineering Information就说明了一切。
我国科研工作者对三大检索的追捧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有些很好的会议录例如LNCS被逐出SCIE,其它情况不详细叙述了。网上有人说,将SCI作为评价体系并非我国独有,举出西班牙和芬兰为例子。姑且不论是否真有其事,就是有,也是缺乏说服力的,这并不需要多加论证。
和国内其他高校一样,我们可能不得不采用分区的方法来评价科研和人才,但希望实行这样的政策不会贬低真正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会导致对“III区”和“IV区”研究人员的不公和压制,尤其是在制定人才引进、职称晋升、优秀青年遴选等政策时不会发生不应有的偏差。
总之,现阶段三大检索也许还不能不要,影响因子、分区等(也是一种数量指标)不妨加以利用,但我们最终一定要走出简单追求数量的怪圈,进入真正科技创新的境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740-283243.html

上一篇:硕博论文免费下载
下一篇:国外免费数学电子期刊网址大全
收藏 IP: .*| 热度|

1 黄晔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