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及极端环境生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ongfj

博文

盐湖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已有 7658 次阅读 2007-9-18 11:1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07年9月8-9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勘探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届“盐湖生物学及嗜盐生物与油气生成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地学、生物工程学等领域30余名专家学者及孙鸿烈、裴荣富、肖序常、赵文津、郑绵平等五位院士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力资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郑绵平院士主持了开幕式,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孙鸿烈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张佳文书记在开幕式上发言。

盐湖生物学的研究拓展了盐湖研究的领域,极大补充了以往以盐湖矿产为主的盐湖研究。大量的油气勘察表明:全世界60%以上的油气资源赋存于盐环境中。研究盐生物向烃源岩转化和保存的机制,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科学意义。而且盐湖资源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展盐水域和盐沼地拥有的重要生物资源的研究,对拓宽研究领域,开发、利用盐湖资源,改善荒漠和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开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次多学科跨部门的交叉性研讨正是以盐湖生物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盐湖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

   研讨会分盐湖农业与生态学,嗜盐生物、有机质与成油气机制、耐盐植物资源与分子生物学嗜盐菌、甲烷菌及地质微生物等专题,包括大会报告和大会讨论两部分。刘双江研究员、向华研究员、黄力研究员和东秀珠研究员分别报告了盐湖嗜盐古菌、甲烷菌及极端环境地质微生物研究利用的最新进展,展示了盐湖微生物丰富的资源多样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张水昌高工、张英高工报告了盐湖生物对油气生成的贡献及盐湖条件下生物气生成和富集条件,报告指出,嗜盐生物是形成油气的重要优质烃源;但嗜盐生物的类型、习性以及盐生物向烃源岩转化的过程及机制,生物气评价的指标等问题需要多学科协同合作,联合攻关研究。胡鸿钧研究员、孔凡晶博士、贾沁贤博士报告了我国内陆盐湖杜氏藻、内蒙古盐湖菌藻及青海尕海湖卤虫资源与环境变化研究进展;张洪霞博士、张耕耘博士及郑易之教授等报告了获得抗盐植物的多种转基因策略及抗逆蛋白研究进展,这些报告向与会专家学者展示了我国丰富的盐湖藻类及卤虫资源,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抗逆相关基因研究、培育抗逆植物新品种,从而有效利用和改良我国盐碱地等胁迫土壤的可能措施和前景

   郑绵平院士做了“盐体系极端环境生物研究若干问题探讨”的报告,初步归纳了盐体系研究的几个主题:1.摸清我国盐境生物资源分布、种属、数量;2.盐生物嗜盐、耐盐机制、功能、代谢产物及其应用;3.盐体系的时空演化与生命起源;4.盐体系与油气、固体矿产生物成矿作用。对将来的盐湖研究,提出三点建议:1.把盐环境基础理论与前期开发研究列入国家科技近期和中长期规划以及建立必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孵化器"工程中心;2.需要国家、企业有识之士进行必需的R&D投入,集中多学科人才,逐步创建与发展我国盐湖全国性和地区性以至企业性专门研究开发机构或盐体系工程中心并3.在有条件地区,进行盐湖集约化系列开发试验,从盐湖天然生物系列(由初级生产者至二级消费者)的特点出发人工养殖与提取工艺相结合,进行产品系列化开发。

  大会讨论中,与会学者们表示,听了报告后对自己的知识和研究都是一个补充,对自己今后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并能够找到相互合作及深入研究的问题。大家就盐湖学发展方向及多学科合作研究的途径、筹备拟召开盐湖学香山科学会议的建议和意见、下一届盐湖生物学会议主题展开了的讨论。与会学者们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会议气氛热烈。专家们普遍认为,与我国丰富的盐湖矿产和生物资源相比,目前我国对盐湖研究的重视和投入程度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加大盐湖研究的投入和科研力度,加强交叉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对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研究力量,加强盐湖生物学研究及多学科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孔凡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30-7487.html


下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提出盐湖新说
收藏 IP: .*| 热度|

1 徐耀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