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共轭复数”亦为“异轭复数”-由“轭”字谈起
陈昌春 2011-12-1 14:26
自从多年前与“共轭复数”谋面之后,总是觉着有些别扭,也没有多在意。最近,翻读数学读物,突然感觉“共轭”表述明显存在问题。 “轭”在《古汉语大词典》中释为“驾车时套在牛马颈部的人字形器具”;《汉语大词典》释为“牲口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器具”;《故训汇纂》释为“谓车辕端横木也 ...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58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对“符号”的好奇与“语义学、符号学”碎想
陈昌春 2011-11-21 12:41
由于对“水到渠成”当前辞书释义与公众理解的歧义进行求索,逐步地琢磨“语义、符号”的原初意味。前有赵元任先生撰写过的远作《汉语中的歧义现象》,今有邹韶华、马彪的近著《歧义的倾向性研究》。写在字面的文字尚多有歧义,口语语汇的多解则更普遍。博客、媒体或场合中出现的有些所谓观点之争,其实源于 ...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50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体(京韵)格律诗与成语四言诗
陈昌春 2011-9-5 10:56
  对于诗词,向来只是门外汉,不得门径而入。   不过,足球踢不好,指手划脚、指点江山似乎不太难。   诗词圈都知道,古体诗不古,近(今)体诗不近(今),新体诗(永明体)不新。   我就想到,面对现实,与时俱进,可能更加有利于诗词的生存与发展。   改革,改革!不改则被“革”。正如读繁体、写简体的 ...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60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语言场、语言力学、语言美学漫思
陈昌春 2011-9-4 00:05
  季羡林先生介绍,他学生时代就有很好的文章节奏感。   我可一直没有这样的自发感。先天不足后天补嘛。间或阅读一些语法、修辞、逻辑书籍,实行外力推动。   理科出身的人往往喜欢把很多事扯上力学。   这不,我今天想到了“语言力学”一词,这也跟前天看的一本“环境场”的论著有关。当然,我知道,尽管我刚 ...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378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不能“解决”“问题”的中文
陈昌春 2011-9-1 13:42
面对“解决问题”有时会陷入困惑。为什么呢?有歧义。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第6版)第6页转述John Fowles的话“真正的科学要去除神秘感,优秀的艺术却要激发神秘感。神秘感,是前者的大忌,却是后者的必需。” 看到类似于“解决我国的水文水资源问题 ...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217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投影之魅
陈昌春 2011-8-22 19:10
忽然感觉“投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包蕴丰富,耐人寻味。这类似于牛的反刍。书看多了,不定什么时间,看到什么就勾起了兴趣,食欲大开,禁不住在已有的文化积淀上咀嚼一番。与牛不一样的,牛大概只能反刍最近一次吃进去的草料。而我们人类却能重新发现多少年前主动或被动接受、似乎已经消失的精神 ...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19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在所难免”似宜缓行——论书籍序跋的用辞
热度 1 陈昌春 2011-8-17 09:02
书看多了,“在所难免”像老朋友一样如影随形,在各类著作的序或前言中经常可见。 不知何时起,对这副老面孔突然有些不顺眼。 不足和差错是否可以避免,如何避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先来探讨一下“在所难免”的含义。相近的成语有:在劫难逃、在所不辞、在所不惜 ...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325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若隐若现的英语“体态”与数不清的“可数名词”
热度 1 陈昌春 2011-8-14 15:08
自从得知英语时态之中,除时间概念之外,尚包含“体”的用法后,总觉得“时态”跟“体”不是一家子,硬捏在一块觉得怪别扭。国内堪称经典并与时俱版的的语法教材《实用英语语法》(张道真)、《新编英语语法》(章振邦)中都没有明确提出可与“时态”、“语态”并列的“体态”。我今天上午突然想到 ...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41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