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地学领域的升降尺度是什么?都是梯子惹的祸!——二答小文博友

已有 7128 次阅读 2014-1-4 13:21 |个人分类:地理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梯子, 升降尺度

                                                                                    博主按语

   因阅读小文博友的博文《研究僧版:哈佛、耶鲁校训》:”哈韩、哈日,不如哈佛!耶鲁(此后略去十余字)”http://bbs.sciencenet.cn/blog-2984-754578.html,一时手痒,遂作下联:

[16]陈昌春  2014-1-2 17:23

我试着对一下李老师的上联:
                           耶娘耶苏,不输耶鲁
下联试释:名校虽重要,感恩更可贵。
注:“耶娘”在古文中通“爷娘”。“耶稣”在早期的圣经翻译中常作“耶苏”,这种译法我觉得比“耶稣”雅致。“苏”可收一语双关之妙,除谐音外,又可直接表示耶稣的重生。
     下面摘录网页文字若干:
稣 (1) 穌 sū (2) (形声。从禾,鱼声。“苏”的本字。艸、禾义通。“稣”常用为“苏醒”义) (3) 同“苏” [same as “苏”] 稣,把取禾若也。――《说文》。段玉裁改为“杷取禾若也”,并注:“杷,各本作把,今正。禾若散乱,杷而取之,不当言把也。 (4) 转意为死而复生,苏醒,复活。今作“苏” [revive;come around;recover consciousness] 留尸十日,平旦喉中有声如雨,俄而稣活――《法苑珠林》 “穌”另见 sū(苏) 稣(穌) sū ㄙㄨˉ 同“苏”③。〔耶~〕见“耶”。

  下联既出,小文博友欢迎继续拍砖:

lix 前天 17:37

谢谢!也祝新年快乐!
有篇短文,能否帮忙拍砖?最好加一个小流域的例子。

   既然欢迎拍砖,我就顺势扔出一团稀泥。见:

[18]陈昌春  2014-1-3 22:08承蒙李老师对本人在“研究僧”一帖续貂后邀约拍砖,就先扔一块稀泥吧。
从语言层面看,我觉得还是“尺度粗化”、“尺度细化”更直白、更稳妥。
我也觉得降尺度、升尺度有些难明其妙,李老师的“粗化”我确实没有想到,我觉得很好。
从英语层面推断,UP与DOWN似乎有些与“上、下”不一般的味道。
我初步判断,与垂直方向的物件丈量有关。比如,水文学中的水尺、其他丈量高度的建筑物与用具等。
尽管到底是什么我不太清楚,但我相信一定存在一种具体的出处,当然这只是我的信念。

另外,我认为,“先验知识”有些类似贝叶斯推断的前提条件、先入之见,不过,“先验知识”如能有更多的共识则更佳,“先知”诚可贵,尽量客观价更高。
忽然写到“先知”,不由为语言简略后的“粗化”莞尔。

   没想到第一团稀泥扔出之后,小文博友很快就热心地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984-755622.html

                                                      答博友陈昌春

已有 158 次阅读 2014-1-3 23:4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请教:趋势面(Trend surface)和尺度效应 评论中,陈昌春评论说:

1.从语言层面看,我觉得还是尺度粗化尺度细化更直白、更稳妥。

答:也许吧。但是“尺度”本身多义。我觉得还是直白一点好,分辨力更容易理解。另有几位网友问为什么用分辨力、不用分辨率。老实说,我习惯用分辨率,遭到一些网友的质疑。我才改用分辨力。一回事,主要是习惯。就跟我们习惯用波长,有的领域习惯用波数一样,还得换算。 

2.从英语层面推断,UPDOWN似乎有些与上、下不一般的味道。我初步判断,与垂直方向的物件丈量有关。比如,水文学中的水尺、其他丈量高度的建筑物与用具等。尽管到底是什么我不太清楚,但我相信一定存在一种具体的出处,当然这只是我的信念。

答:我怀疑这跟所谓“分辨率金字塔”有关。都是怀疑,彼此彼此。   

3.另外,我认为,先验知识有些类似贝叶斯推断的前提条件、先入之见,不过,先验知识如能有更多的共识则更佳,先知诚可贵,尽量客观价更高。

答:先验知识,不是“类似”,而是“就是”贝叶斯定理里面那个玩意儿。关于先验知识及其更新,老邪已经有几篇博文,如: 

转载自科学网李小文:多个参数的问题_李芹_新浪博客

科学网-科普:先验知识、新观测A、和后验知识- 李小文的博文

科学网李小文:关于遥感反 不确定性与敏感性 _李芹_...

也有很好的评论和其他博主的后续讨论。欢迎拍砖。

这里顺便感谢科学网的那座山,推荐了Silver的书,老邪当天就网购了一本,讲贝叶斯和大数据的。Amazon的,RMB 41.4


                                  地学领域的升降尺度是什么?都是梯子惹的祸!

                                         —— 二答小文博友 

     索性再扔出第二团稀泥作为二答(不知别人眼中的“稀泥”是什么,我的泥巴主要是逗乐)

      1.分辨力与尺度谁更直白可能见仁见智了,我赞同“分辨力”含义不错,但“尺度”字面上能更多地保持英文原本的模样。

      2.所以写作二答,跟小文博友所说“分辨率金字塔”脱不了干系。“分辨率金字塔”是什么,我还真不太知晓,不过,郢书燕说也自有乐趣。观赏金字塔等需要向上攀登才能近睹真容,如有梯子等类似落脚物相助则更见效果。中文“尺度”所无、英语“scale”自有的“梯子”在升、降方面则轻松自如。据《英汉大词典》(第二版):scale的名词释义中,第14义项为“<古>登高的工具”,第15义项为“<废>梯子;楼梯;梯子的一级”;及物动词释义中,第1义项中有“到达……的顶点,用(云梯)仰攻”;不及物动词释义中,第义项为“(阶梯)逐步升高;形成高低系列”。至此,可以看出,“升”字终于浮出水面,“升尺度”之“升”的奥妙全在于此:英文的“scale”的本义就是“梯子”,“升梯”肯定是向高处攀登,“降尺度”自然是降下梯子。落到地学领域,“升梯”又作了一次转换,将纵向的距离延长转化为水平方向的距离延长。具体而言,就可由所谓的区域延展至全球范围了,探讨各类地表模型尺度转换、升降的文献不一而足。

     另外,既然词典提到云梯,那么“云梯”乃何方宝物?对于西方的云梯何等模样,我不清楚。中土的云梯介绍请看附件1。    

     3.对于“先验知识,不是“类似”,而是“就是”贝叶斯定理里面那个玩意儿。”我完全同意,其实我心里原也觉得如此,只不过未加考证,故留了一点余地。现在小文博友一语道破,阅之岂不快哉!

    关于Silver的书《信号与噪音》,我从网上下了一本(因为书房狭小,我已经很少买纸质书),大体翻了一下。我对该书的简单介绍见于本人博文

    (1)“由样本推断样本”使统计富有趣味、使现实颇具悬念”;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0729&do=blog&id=754909

     (2)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贝叶斯定理——兼谈“统计时代正在来临?”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0729&do=blog&id=755123

    最后,对小文博友善待评论、欢迎讨论、勇于担当的精神表示钦佩。


附1:云梯的模样

   据维基百科介绍,云梯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公输般[1],公输般曾为楚王造云梯,由3部分构成:车轮梯身梯顶[2],底部的车轮可令云梯自由移动,梯顶端装有,可保护云梯免遭破坏。《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唐朝时的云梯梯身(主梯)采用了固定式,缩短了架梯时间。攻城时将梯身停靠城墙下,并增加活动式“上城梯”,便可攻城,谓之“飞云梯”,底部“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从而减少了架梯的危险,免遭受敌军破坏。[3]建中四年(783年), 浑瑊守奉天(今陕西乾县),造云梯,“阔数十丈,以巨轮为脚”,并“施湿毡生牛革,多悬水囊以为障”,“两旁构木为庐,冒以牛革”。[4]宋朝时的云梯结构有了更大的变化,云梯采用了折叠式的梯身,梯底增添了防护设施。[5]此外,更减低了梯身在攻城时的危险,增加了云梯的稳定性。明朝以后,云梯因为笨重的问题,因而渐渐地被废弃。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楚惠王想重新恢复霸权,要去攻打宋国。楚惠王重用工匠公输般,他设计了云梯用来攻打宋国。墨子请见楚惠王设法阻止这场战争,楚惠王拒绝放弃攻打宋国。墨子继续设法说服楚惠王,于是模拟战事,楚惠王用云梯攻城,墨子就用火箭烧云梯。楚惠王再用撞车撞城门,墨子就用石头砸撞车。楚惠王用地道,墨子则用烟熏。楚惠王知道没有打胜宋国的希望,便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西安长乐门城楼中国古代云梯仿制品


一辆附有云梯的瑞士消防车

附2:李敖的“中国妄想”与张天师的“天梯”

        这是转载自李敖个人网站的一则升“天梯”旧闻,李敖在该页称:“我妄想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国土上再也没有靠祖宗吃饭的人。穿过一个学历史的人的透视,我木(注:李敖1963年“我木”中的“木”似乎近年才在大陆走俏,看来与闽南语有联系)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妄想。历史上,多少“父死子荫”的类似局面,如今倒了;多少“传宗接代”的世袭皇朝,如今也倒了。历史的事实可以证明任何“万世一系”的美梦,到头来都将归于一场迷梦。在迷梦未醒之前,时代的倒车、回光的返照,只能显示靠祖宗吃饭者的悲哀——那没有独立人格的悲哀!

http://www.leeao.com.cn/forfashion/leeao/article/diary/unidiary-03.htm

                                                         张天师“收徒”   运土升“天梯”

                                                 ——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台北(自立晚报)

       锋利刀口如履平地·外籍人士惊为神奇门山训三代祖传道士余信雄,于昨(二十三)日上午十时升天梯,六十三代张天师由台北莅冈收高足弟子,这一场别开生面的膺职阅禄典礼,参加观礼者达三万余人。

       道士余信雄,二十六岁,冈山寿天里人,祖父余进丁。父余清文,均笃信道教,分别主持冈山道坛,历数十年。 昨(二十三)日上午十时在中山公园举行膺职阅禄典礼,特请六十三代张天师莅场主持给禄簪花仪式,余道士着白色古装,赤足登达三十六层“刀梯”后(约四丈余高),用圣林占卜一阴一阳,奉旨进升为阅禄(道士长),他系赤足上下“天梯”,在锋利刀口上七。履平地,下梯后,改着道袍好服,朝拜张天师,经授以阅禄荣职,并赐刀剑各一柄,作驱妖降魔”之用。

       参观典礼人员除全省道教领导人物及冈山各机关首长与新闻记者外,并有籍隶荷兰,而为法国远东研究院研究员施博尔先生,手执照相机,忙于摄取镜头,以留纪念。值此原子时代,头上喷射机纵横高飞,而地上表演道士赤足上刀山、登天梯,竟无伤痕,实值得分析与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755735.html

上一篇:“升尺度、降尺度”宜改为“尺度粗化、尺度细化“- 一答小文博友
下一篇:本人已申请一群组——水文气候学(重点介绍各种研究信息与软件)
收藏 IP: 112.86.207.*| 热度|

2 赵建民 张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