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由自然水文学想到经济水文学、社会水文学

已有 10648 次阅读 2012-1-24 16:50 |个人分类:水文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经济水文学, 社会水文学

   水文学可分工程水文学与地理水文学。水文学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制约地位日益显著,作用也愈加明显。水文学在地球系统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内也已决定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据科学网新闻(2012-1-24)报道:《新科学家》网站选出今年十大智慧新理念,其中甚至采用了“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 人类开始接管地球”这种耸人听闻的语汇。
   我想,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是否将地理水文学发顺势拓展到经济水文学、社会水文学。
   环境地理学根据狭义与广义可分为小环境地理学与大环境地理学,我认为水文学相应地也可以分为小水文学与大水文学。经济水文学、社会水文学就属于大水文学的范畴。左其亭老师在科学网博客中介绍的和谐水观点似可纳入社会水文学学科。
…………
   我觉得,现今的所谓水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水社会学并不见得能够很好地涵盖有关范畴。

   这只是一些散想而已,还望有识之士评点。


2014.1.7补1:浏览网页,见到国外也有“社会水文学”说法,不觉莞尔。

下一个十年水文向何处去? 国际著名水文学家Murugesu Sivapalan来地理资源所演讲
2012-10-24 | 【  】【打印】【关闭】 访问次数 392

刚刚过去的国际水文十年,是开展无测站流域预测(PUB)研究的十年。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于2003年启动的PUB重要国际计划即将于2012年10月下旬在荷兰水文会议上进行总结。在下一个十年,国际水文研究的重心将移向何处?

2012年10月19日,受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邀请,著名国际水文学家Murugesu Sivapalan教授访问我所,并做了题为”From Predictions in Ungauged Basins (PUB) to Predictions under Change (PUC): Water, Earth and Biota in the Anthropocene”的水论坛报告,在PUB计划的这个特殊时刻,给所内外师生提前带来了下一个国际水文十年的最早声音。

论坛报告由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康跃虎主任致欢迎辞、刘苏峡研究员主持。实验室于静洁副主任、莫兴国研究员、林忠辉副研究员、闫云霞、王平、刘小莽、王月玲助理研究员、胡实、欧阳如琳博士后、自然资源学报老师和室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聆听了报告。

Sivapalan教授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PUB回顾。Sivapalan教授高度凝练了在过去的十年,PUB致力于改进现有模式,发展新方法,从对数据依赖性较强的率定预测走向基于更多机理认识的预测,在实现无测站流域的水文预测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然后是对未来水文十年的展望。Sivapalan教授指出,如果说过去的十年,PUB尽可能多地考虑了气候-地表-水文情势之间的联系的话。那么下一个水文十年,将是拥抱水文演化的十年——各态历经已经是过去时;将是拥抱考虑水与包括经济、人文等更多因素联系的十年;将是将牛顿研究法与达尔文研究方法结合集成的十年;将是研究社会水文学的十年。而加深机理认识,提高预测能力,实现可持续性将是下一个水文十年的重要话题。

补2:一篇论文 Socio-hydrologic perspectives of the co-evolution of humans and water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Western China:the Taiji–Tire Model

                              Y. Liu 1, F. Tian 1, H. Hu 1, and M. Sivapalan 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rbana, IL 61801, USA


Hydrol. Earth Syst. Sci. Discuss., 10, 12753–12792, 2013

www.hydrol-earth-syst-sci-discuss.net/10/12753/2013/

doi:10.5194/hessd-10-12753-2013

© Author(s) 2013. CC Attribution 3.0 Licens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531395.html

上一篇:文人相轻的价值与代价——文人相亲对比谈
下一篇:水生态学、水文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之异同
收藏 IP: 58.240.143.*| 热度|

1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