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哲学博士”头衔与拿来主义

已有 3908 次阅读 2010-4-22 23:59 |个人分类:人文与哲学思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自然科学领域接受教育获得的博士学位被称为PhD。中文翻译为“哲学博士”。

       我觉得“哲学博士”这个头衔似乎是个好东西,可以实行“拿来主义”,这比起引进所谓的博士华服、博士帽有意义多了。

     “哲学博士”可以强化“人之为人”的责任感、忧患意识,而不是异化为聪明(“聪明”与“智慧”差之远矣)的“非人”(如电脑人、机器人)。它体现了人的尊严。

      当然我知道:在我国,狭义的“哲学博士”名声并不响,社会美誉度可能难以超过其他专业的博士。因为初中生就学哲学,而且马哲在我看来通常都是明白易懂的大白话,很难有肃然起敬之感。而西方思辨性的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却颇为难懂,是智慧的结晶。

     西方诸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同时具有很深的哲学底蕴。哲学往往可以磨练科学工作者的意志、提升科学工作者的修养,不易在纯科学的道路上迷失。爱因斯坦如此,莱布尼兹如此、庞加莱(列宁曾对他的哲学观进行未必准确的批评)也如此。以前常听说:伟大的科学家,渺小的哲学家。我更愿意把他们称为: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哲学家。

    “哲学博士”头衔可以有意识、无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哲学问题,科学方法问题。这也算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一个小而有益的措施,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315117.html

上一篇:面包树与柴油树
下一篇:黄河改道之痛
收藏 IP: 112.80.70.*| 热度|

1 侯成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