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erNature科研服务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erNature 汇聚施普林格、Nature Portfolio、BMC、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和《科学美国人》等深得信赖的品牌

博文

论文发表之后,你还需要做些什么?

已有 4185 次阅读 2020-8-19 14:29 |个人分类:职业专栏|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给你介绍一个小工具,帮你掌握4C:引用(citations)、交流(communication)、报道(coverage)和协作(collaboration)。

一篇论文在一本同行评议期刊上成功发表了出来,并不意味着一切就结束了——一旦你的研究进入公共视野,你就需要证明它的价值。

这不是简单地向广大受众解释你的研究而已。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资助机会都要求你能够证明某项研究为什么有价值,对谁有价值。

5e744cd1d9ea455a74754130.jpg

sorbetto/Getty Images

研究人员很少接受宣传自己研究的训练。研究显示,93%的人文研究和45%的社科研究在发表后的5年内都没有被引。在学术自我宣传方面,也存在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男性研究者进行自我宣传的可能性更大。

除了论文之外毫无价值的研究会让许多机会溜走。有鉴于此,我发明了一种工具,可以帮助大家根据4C来展示个人研究的价值:引用、交流、报道和协作。

794937202.jpg

图片来自Nature Index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你的主要目标受众是谁,是学者和科学家还是从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之后,你需要通过事实和数字,或者经验和参与度来定义个人研究的价值。

整体来说,有四种证明价值的不同机会。

1. 引用:如果你的主要受众是学者和科学家,而且事实和数字最能体现价值,那么你的价值证明模式是引用。虽然研究人员很清楚这些指标,但是在证明个人研究价值的时候可能会忽略它们。

2. 交流:如果你的主要受众是学者和科学家,而且经验和交互度最能体现价值,那么你的价值证明模式即交流。

比如在一个会议上,研究人员可以亲自展示研究价值。你可以通过与其他学者互动交流的方式,展示个人研究的价值,以及你对所在领域的见解。

3. 报道:如果主要受众是从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而且事实和数字最能体现价值,那么你的价值证明模式是报道。

在这种场景下,研究人员需要向更大范围的社会上的利益干系者证明价值。这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Twi-Li指数和Altmetric关注度评分之类的指标进行衡量。Twi-Li指数评估的是科学家的相对社交媒体影响力,Altmetric关注度评分可以帮助了解某项研究产出收获了多少线上关注。

你可以利用这些指标向目标受众证明,你的研究在学术圈之外也有影响。

4. 协作:如果主要受众是从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而且经验和交互度最能体现价值,那么你的价值证明模式是协作。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其他社会角色协作,比如咨询决策者或者参加一些委员会。这样一来,你可以确保相关利益干系人能第一手掌握你的研究价值——通过他们具体的项目或问题体现出来。

如何运用4C?

首先,论文发表出来后,你可以根据4C规划相关活动。例如,论文有多少引用?Altmetric关注度评分是多少?论文在哪些会议或研讨会上展示过?你是否计划与从业人员或政策制定者协作?

第二,你希望通过价值证明达到什么效果?终身职位还是新的资助机会?你最重要的目标受众是谁?你的目标将决定4C中的哪一点对你最重要。

第三,你准备优先做哪些活动,准备什么时候做?虽然在论文刚一发表便证明其价值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你发现该主题热度上升,日益应时,那么后期进一步证明其价值也不无好处。

你或许觉得不太自在,或许觉得超出了自己的专业范围,但是证明个人研究的价值至关重要。常言道,“有料就要亮出来!”

Carsten Lund Pedersen: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助理教授。

©Nature

点击查看英文原文:https://www.natureindex.com/news-blog/how-to-demonstrate-value-of-your-research-science

服务号名片-02-科学网博客用.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2244-1246984.html

上一篇:克服你的完美主义!
下一篇:15次的简历投递,换一份工作Offer?
收藏 IP: 111.118.20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