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hux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huxiang

博文

大学生活——写给堂妹和表妹的寄语

已有 6418 次阅读 2011-9-28 12:1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活, 大学排名, 中南大学

首先恭喜你们分别成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南大学,这两所大学都还不错,起码是985大学,名声和实力都还可以,所以不必留下什么遗憾!看到慧你写给我的心里话说带着遗憾去的中南大学,我也有相似的体会。当年高考因为高烧我也算是欠水平发挥,所以也留下了诸多遗憾,爷爷因为我没达成他多年的心愿,因此没来参加我的学宴,由此可知我当时的心情……选择北航也是一时兴起,对于宇航学院也是一无所知,跟你的情形基本上相似。也许从某种程度来看,像你所说的那样第一步输了,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假如你是因为欠水平发挥到了某个学校,那么说明你从实力上应该比同龄人强,所以算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加之从我们那边出来的学生数学基础都很好,所以在工科上面优势很大!所以尽量不要消极的去思考专业、学校的情况。也许等你们大学毕业了你就会知道大学排名并不如你们原来入学时认为的那么重要,每个学校都可以出牛人。学校、学院的大环境很重要,但是专业、班级尤其是宿舍、朋友圈子等小环境更重要,而这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所以淡然一点……

我们都一样,高考都是一个坎,从我们那个偏远落后的地方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都是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你们比我也许好点,有亲戚或者朋友相伴,所以还能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大学学习生活各种各样,我讲讲我认为关键的几个方面,假如你们把这些关键的地方能够做到,就足够,剩下的就好好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吧。

首先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们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1、任何事情都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穷苦出生的孩子,这是压力。想想我们身边的同龄人,假如我们没有上大学,我们比他们能好多少?在广州一个月多赚几百块钱?对于你们女生来说,也许同龄人现在就生孩子,以后窝在偏远山村带孩子了……所以读书对于别人来说算是奋斗的捷径之一,对于我们来说算唯一道路!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父母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培养一个或者两个大学生,在当地算是了不起的成就,在精神上倍感欣慰;但是从外面来看,我们父母含辛茹苦一辈子也许赚不了别人父母一个月或者一年的工资,却供养我们两个大学生!我们只能希望我们自己以后混的好点,十二个月里面抽一个月的工资就能让父母度过一个非常美好的晚年!想想我们在大学要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要通过奖学金、勤工俭学来自食其力,所有的一切基本上是不公平的,而这是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就只能接受,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所以这是一种持久的压力,也是一种恒久的动力,我因此受益匪浅,希望你们能够感受到并且因此受益!
2、跟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是拉力。优秀的人包括优秀的师兄师姐,班上、学院、学校乃至整个世界的优秀同龄人,优秀的老师。好的大学,也许清华北大算得上吧,可能是把这些人都集中在了你的周围,所以你无形中就非常优秀了,假如没有这个外部条件的话我们就去创造吧,我们身边不缺乏卧虎藏龙,我们需要去发现,然后去学习他们的龙虎之技。经常给优秀的人在一块,一起学习、自习、参加竞赛、做点东西都能让你受益匪浅的,这无形当中会给你一中拉力,希望你们能够感受并体会。
3、优秀是一种习惯,这是平衡力。从小到大,我们的成绩基本上是最好的,凡是也要求最好,我们习惯了优秀。也许导师或者班主任会给你们说到大学以后都是非常优秀的人,要看开点,但是我觉得假如你不断努力的话还是能持续优秀的,给自己这个要求!当我们习惯了优秀,这就是一中持久的动力!

自己以后的方向:
以后的方向无外乎三个可能:出国、上研(保研、考研)、工作,根据我对你们的了解,你们都排除了“工作”一项,所以出国和上研是二选一。
假如有机会出国的话还是非常好,建议你关注中国留学基金网站:http://www.csc.edu.cn/,还有上交大有一本出国留学指南:http://www.applybook.com/book/applybook.pdf,还比较好,还有咨询我介绍给你们的师兄师姐们,这三个途径再消化延伸,就可以获的非常多、非常好的信息,即使不出国,对你们也有莫大好处!我在大学里面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没有一点准备,大学四年就没有好好的规划,浪费很多机会,希望你们能够引以为戒……
假如上研的话还是建议你们保研,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更喜欢保研的,加之现在研究生推行奖学金制度,保研的可以全面还发工资,考研的很可能还要交学费,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是不可承受的;另一方面,要上研的话就尽量上最好的大学,清华北大中科院的名声都还比较好,所以你们一定要有非常好的成绩!假如保研的话社团活动就是次要的,科研方面的活动才是王道。比如挑战杯、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电子信息竞赛、ACM竞赛等,假如可能的话跟专业课老师搞好关系,争取越早的进入实验室,参加一些课题项目,或者跟师兄师姐们合作发表论文;对于娟,管理科学可能更侧重人文素养,所以建议你多看点书,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可以向师兄们咨询),然后实习,从稍差的岗位到最好的实习单位一步一步的过度,认识更多的朋友和同事,增长见识。

大学的几件事情-学习、社团、锻炼(养生养性)
1、学习。重要性毋庸置疑,师兄导师都强调过,在这我主要讲一下习惯。学习是一个马拉松的过程,所以习惯非常重要!我大学所在的宿舍七个人,因为总是一块自习,然后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教室上课、自习或者在图书馆,所以六个人保研,一个人考研成功,自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后就是充足的睡眠,跟同宿舍的个人沟通,一块养成好的作息习惯也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上课、自习的效率。然后各种科技竞赛或者学科竞赛,都积极参加一点,牵头,然后拉一些比较靠谱的人一块做点东西对你帮助很大!
2、社团。社团其实并不是你想象当中的那么精彩,我曾经参加过诸多社团,但一般烂尾而终。你首先要明白自习到底有什么兴趣,比方说爬山,定向越野,我很喜欢,所以我在凌峰社呆了一年,认识了很多朋友,去了一些地方,获益匪浅;假如你没有特别的兴趣,就别参加了!个人觉得社团对你的影响其实还挺大的,作为朋友,他们的兴趣和对学习的态度可能对你的态度和激情有较大的副作用,加之我们在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也不可能很大,所以比较尴尬。我建议你想锻炼这方面的能力的话要么不做,要么就只做一项,然后做到最好,比方说社长或者副社长。班级里面的班干部也不错,可以认识更多的人,然后给你认识更牛的人创造机会。院里面的学生会也还可以,不过最多做一年吧,然后挑一些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比方说宣传部的PS,这个很累,但是学好了对以后帮助很大,摄影和写作也还不错。最好能做到主席团的级别吧,那样可以组织更多的活动,对你的能力锻炼很大,也可以认识更多的牛人,然后在保研方面也能加点分……其实所有的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看自己的兴趣,所以不要太在意,尤其不能影响你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然也有例外,但是我觉得你们的性格可能决定了你们很有可能不是那个例外)。
3、锻炼。大学里面有一个好的身体很重要,一定要吃早餐,然后晚上的时候尽量去操场跑跑步,多吃点水果(不要舍不得,我跟鸠翔开始都很舍不得,吃饭吃最便宜的,不买水果……我们没钱是暂时的,身体却是长久的,所以要不要太看中钱,以后钱不是问题,只要我们这样一直努力下去)。当然,有一门特长更好,比方说羽毛球、乒乓球或者游泳什么的,这样对以后你们读研有很大的好处!

几点建议:
1、刚上大学的时候通过贴吧我认识一个衡阳的师姐,她介绍一个师兄给我,然后那个师兄给了我的三条建议,转给你们:一、不要旷课,无论多么差的课;二、不要打游戏,不要花太多时间看电影;三、尽量不要找男女朋友……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图书馆、教室或者科技竞赛上面,第三条可以酌情考虑,遇到靠谱的男生的话可以适当考虑,我也没做到:)

2、然后我给你一点建议:1、大学尽量学多点、至少专业排名前5%,至少拿到国家奖学金,这样就可以减少勤工俭学的压力;2、多听讲座,视野广阔一点,了解各方面的消息;3、多交优秀的朋友,多和优秀的师兄师姐交流,这两方面是你持续优秀的保证;4、大学尽量多“丢脸”,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记住三句话:
1、优秀的师兄师姐是你最珍贵的财富!所以我给你们的做的事情就是介绍一到两个优秀的师兄师姐们给你们认识,他们帮助比我大很多。大到专业选择、人生理想,小到借书、一块做项目等等,都可以求助师兄师姐,前提是他们很优秀,同时自己也要有判断力,兼听则明。
2、不要呆在宿舍!宿舍基本上是大学里面最舒服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堕落的地方,假如舍友不好的话。所以自己可以试着努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氛围,然后尽量呆在图书馆或者教室自习,大三大四可以考虑进实验室或者出去实习。
3、视野要开阔!假如你视野比较开阔的话,就不会满足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就能对很多事情做到取舍有度!这些开阔视野的信息来源可能来自辅导员、舍友、优秀的好朋友、各个学校的BBS,然后牛人的博客等等。

很多很杂,你们可以挑着看。大一大二做到这些也许比较容易,希望你们大三大四的时候仍然坚持,优秀是一种习惯!相信你们,加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685-491339.html

上一篇:成都vlpr2011总结
下一篇:Siggraph 2012 总结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4 赵纪军 马其君 zhoulong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