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xingy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ixingyi

博文

“藏粮于地”的基础

已有 1844 次阅读 2019-6-5 14:1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静态地看,如何喂饱国人的问题不会很大。口粮基本能够自给,无非要忍受涨价而已。而涨价的原因是农业生产力的落后,小农经济难以大幅度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同时,国际粮食和食品市场基本上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所以,增加进口还是中美贸易战中我国的一张牌。但是世事难料,谁又说得准是否会有那么一天,世界粮食和食品市场的局面会不会出现大的动荡呢?

对这种不确定性,最有效的准备不是将粮食堆满仓库,而是让我们的土地变得更为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变得更好。换言之,我们需要对国土资源进行有效投入,让土地的自然生产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通常,在这方面我们较为重视耕地的改良,如改良土壤,整理土地,兴建和维护水利系统。这固然是对的。但还有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需要重视。这里主要讨论草原。初步算算,至少有大约15亿亩的草原需要进行大规模改良,其中重点是内蒙古大草原。

论自然条件,内蒙古草原可与潘帕斯高原相提并论,两者的维度、降雨、海拔都类似。但后者是世界性的肉类生产基地,单位面积产量远高于内蒙古草原。大致上,我国草原的单位面积产出只是先进水平的二十分之一。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草原退化严重。历史上,内蒙古大草原的质量是非常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其生动写照。而且这样的情景并非夸张。这样的草原被称为“草甸草原”。历史上,从鄂尔多斯到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曾经是大草原的主体。

现在高度退化了的草原,大地只剩下薄薄的一层草皮。牧草的产出已经极为匮乏。非但如此,牛羊也是挑嘴的,会先啃掉那些鲜嫩的营养好的草,留下劣质的和有毒的草。久而久之,这意味着植被结构朝向我们不希望的方向演进。除此之外,草原上还有数量庞大的鼠口。

所以,恢复和提高草原自然生产力的措施包括改良草原植被结构、引入优质牧草、尽可能建设灌溉系统、灭鼠、休牧轮牧等方面。同时,牧民人口数量太多了,需要尽可能帮助年轻人进入城市,让孩子尽可能在政府的帮助下进入城市接受教育,以逐步减小人口压力。

所有这些方方面面都需要投入,甚至是数万亿级的投入。但由此换来的我国草原产出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窃以为还是值的。况且,我们现在新建的高速公路和高铁几乎是无人使用了,也该是反哺大地母亲的时候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8898-1183223.html

上一篇:静静的三湾村
下一篇:作为一种耕作制度的西双版纳
收藏 IP: 61.171.105.*| 热度|

6 杨悦奉 王安良 武夷山 杨正瓴 刘钢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