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千禧难题P与NP问题(科普2)
姜咏江 2016-11-19 13:42
千禧难题 P 与 NP 问题(科普 2 ) 姜咏江 2.SAT 问题求解方法 P 与 NP 问题之所以能够称为世界难题,这是因为这个问题最早要追溯到上个世纪 50 年代,数学家 库尔特 · 哥德尔向计算机发明人之一冯诺依曼的提出了这个问题。 1971 年斯提芬 . 库克给出了 NP 类问题的定义,之后被学术界接受。现在已 ...
个人分类: P/NP问题|299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千禧难题P与NP问题(科普1)
姜咏江 2016-11-17 10:01
姜咏江 P与NP问题是美国克雷数学所2000年悬赏百万美元的七大世界难题之一。 1. 什么是 P 与 NP 问题? 下面这段话是从维基百科的 p 与 np 问题的绍中摘录的。 Inthistheory,theclass P consistsofall&n ...
个人分类: 子句消去法|38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我为相关计算数学打开一扇门
姜咏江 2016-11-16 09:49
我为相关计算数学打开一扇门 姜咏江 事物之间有关还是无关,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引起事物相关最基本的东西称为因素。因素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例如,人是事物。构成人最基本的是基因,基因组合构成细胞,细胞组合构成器官,器官组合才构成人。用集合论的观点来看,事物就是带有包含层次的集合。基因构成子集,子集构 ...
个人分类: 相关计算|23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子句消去法是可以让你挣大钱,不信吗?
姜咏江 2016-11-15 07:43
姜咏江 我确信子句消去法是快速求出 SAT 问题满足解的唯一方法。子句消去法是一个多项式时间的算法,我已经在科学网上介绍了它完整的证明,我有十足的把握,没有人能够推翻它。 由于 SAT 问题直接能够运用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化简、生物基因计算、博弈决策、密码破译、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设计等诸多方面, ...
个人分类: 科技畅想|216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学网也睡觉吗?
热度 4 姜咏江 2016-11-15 06:50
今天,躺在被窝里写好的博文,提交给科学网就全没了。我常在早晨3点左右醒,而且常在这个时候躺在被窝里想问题,很想不起床用手机在科学网上写博客。然而连续若干天在4点钟写好的博客发不出去,并且在这个时间段常常科学网都访问不了,特别是博客。不知科学网是否每天要睡觉? 还有博文多了一个标题提示,什么要不要离开 ...
个人分类: 随笔|2140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4
看看英文的反码是如何定义的
姜咏江 2016-11-13 13:46
看看英文的反码是如何定义的 姜咏江 要把我的文章翻译成英文,遇到反码这个词。在维基百科也未找到。找了半天好像找了一个最全的: · baseminusone'scomplement · ...
个人分类: 子句消去法|54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深入研究子句消去法
姜咏江 2016-11-12 09:47
深入研究子句消去法 姜咏江 多项式 C n k +C n k-1 +...+C n 1 +C n 0 与 2 n 相差多少?其实,只要 k=n ,那么前者就是后者。只有当 k 为常数的时侯,多项式与指数时间复杂度才有明显的时间效益。 k 为常整数,求由比 k 少的逻辑变量取值形成子句间与运算表达式结果为真值,就是 SAT 问题。如今 SAT 问题 ...
个人分类: SAT问题|23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如何确认大师?
热度 1 姜咏江 2016-11-12 08:49
确认科学大师其实很容易。 一是看他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是不是前所未有。 二是看他的理论方法是否能够解决那些从未能够解决的问题。 三是看他的理论和方法是否对科学的发展有用。 顺便说一句,跟风研究,没有独特创新的人不会是大师。即使他解决了大师没能解决的某些问题,也不过是大师的重要弟子而已。
个人分类: 随笔|189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科学大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热度 6 姜咏江 2016-11-11 12:26
科学界的大师是那种能够在学术界某领域开天辟地,或虽然不是开天辟地,但也是能够创建独特方法,解决其他人所不能解决难题之人。 具备哪些素质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第一, 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所学知识的系统性,进而领会其精髓; 第 ...
个人分类: 随笔|2790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6
SAT求满足解详解例题文档
姜咏江 2016-11-10 14:07
3sat求解实例.xls
个人分类: SAT问题|1597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