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ouchangwan 余小波和学生们的周末沙龙

博文

探析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之路(2018.12.7沈晓岚)

已有 2525 次阅读 2019-2-14 21:33 |个人分类:沙龙纪实|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时间:2018年12月7日晚

地点:阳光一百国际新城204

主讲人:沈晓岚

摄影:张亮亮、童雨溪

撰稿:沈晓岚

参与者:周虹、廖毅、范玉鹏、刘潇华、梅诗琪、苏娅(蒙古)、张金峰、唐兴、肖惠卿、张亮亮、童雨溪、沈晓岚、黄好

 

今年,教育评价领域先后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是第二届全国“双一流”建设与评价会议;二是“面向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评价”国际会议。两次会议都强调了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并探讨了高等教育评价的未来。今年的1024日,五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专项行动,优化科研人才评价体系。从这些相关的会议和文件中不难看出,优化学术评价体系,改革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已迫在眉睫。因此,本次沙龙我们选择了探析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之路这一话题。

主讲人沈晓岚简单介绍了高等教育评价的定义及其主要模式。高等教育评价实质上是对高等教育现象和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关系的揭示,其主要模式分为保证模式、评估模式以及认证模式。为引导大家思考,沈晓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结合当下热点,你认为当下高等教育评价制度还存在哪些问题?第二,针对当前存在的高等教育评价问题,该如何进行改革?

张亮亮首先就“四唯”到“破四唯”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他以相关的政策文件为依据,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四唯”的萌芽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学习苏联科研评价经验,形成了“唯职称”“唯学历”的评价体系,这一时期的评价以行政评议为主,评价结果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二、“四唯”的形成阶段(1978-2006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学习西方科研评价经验,以SCI论文数、影响因子、专利等为评价指标,又形成了“唯论文”“唯奖项”的科技评价体系,“四唯”评价体系由此诞生。二、“破四唯”的萌芽阶段(2006-2014年)。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为标志,明确将人才评价中的现存问题摆到突出位置,并提出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的倾向,此阶段形成了纲领性文件,拉开了“破四唯”的序幕。三、“破四唯”推进阶段(20142017年)。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59月)和《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63月)为标志,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和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性的主张被提上日程,并提出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倾向。20171月颁布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克服”的重要性,此阶段的文件政策更进一步地推进了“破四唯”工作。四、“破四唯”的落实阶段(2018年)。以《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2018724日)和《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20181023日)为例,国家对“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进行集中清理。因主管部门被“点将”,文件原措辞才从“克服”变成了“清理”。五部门的齐声喊打,也终于让“反四唯”的征程从顶层设计彻底落地。

范玉鹏认为“四唯”现象是合理的并有历史阶段性意义。他认为我国作为科技发展后发国家,长期以来无论是科研水平还是人才队伍的质量与数量均远远落后于西方科技强国。因此,在科技发展的初期阶段,我们需要通过建立一种能极大激发研究者活力与动力的人才评价制度,让那些具备一定科研生产效率的研究者脱颖而出。由此,以“计件制”为核心的科研评价方式应运而生,促使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研成果产出国家。

其次,他谈到“破四唯”并不是要否定论文、职称、学历与奖项的价值。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科学研究成果突出,已成为世界科研大国,这些成绩与以论文、职称、学历为评价标准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看到进步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我国从科研大国向科研强国转变道路上,我们要变的是“评价理念”,而不是否定其价值,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革新,以期构建出新的人才评价体系,实现对研究者学术实际贡献的客观评价。

1.jpg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起步较晚,发展动力不足,在评价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了解到我国教育评价政策的发展脉络之后,大家结合自身经历,就当前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张亮亮结合“四唯”问题的演变过程,分析了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高等教育评价标准单一。具体有两方面:从科研人才评价方面来说,其培养应该是全方位的,而唯论文定英雄以论文成果为单一标准来评价人才,忽略了其他品质的评价,造成了学术功利化的局面。从学科评价方面来说,我国高校缺乏全面的学科评价体系,人文科学类与自然科学类研究均采用同一套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科属性的差异。其次,政策落实不到位,改革路径尚不明晰。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改革之路颇为坎坷,长期以来,“克服四唯”的相关政策层出不穷,但贯彻落实一直不到位,从一列政策的转变可看出改革路径不明晰。

张金峰赞同张亮亮的说法,她认为当前教育评价标准不仅单一,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在评价的过程中忽视了质量因素,简单追求数量,违反了创造性劳动规律,不仅降低了科研成果的质量,还造成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金峰就当前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其他问题做了两点补充:一是高校没有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忽略了评价本质上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一作用,参评学校过于重视评估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这就造成了评估过于功利化,违背了评估的初衷宗旨。二是高等教育评价相关制度不完善。主要指相关评价监督制度不完善。例如:评审专家在职称、奖励、课题立项等评审中缺乏监督制约制度,容易产生评审不公的现象。

梅诗琪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国家仅在1990年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的专门文件,该文件年代较久远,不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发展实际。因法规中没有规定政府与评估机构、学校与评估机构,评估机构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使得政府之外的高等教育评估工作难以开展,造成了评估过程的不规范。因此,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工作的开展。

2.jpg

黄好从评估手段和评估参与度两个方面对梅诗琪的观点进行了补充。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手段单一,主要以院校自我评估为主,不利于形成全面科学的评估结果。另一方面,大众对高等教育评价的参与度不够,缺乏对院校信息的全面了解。

童雨溪强调我国高校自我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并指出了两点原因。第一,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体制是问题的根源所在。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体制行政化,造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单一化。第二,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高校评估的首要目的迎合短期评估工作的需要,而不是从自身长远发展出发。这种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扭曲了大学存在的哲学意义,极大地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博士后廖毅结合中外大学的评价情况,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中的存在的问题。从国外来看,美国和加拿大等地的高校不会过分追求排名成绩,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大学排行。反观中国,高校大多为了排名而盲目追赶指标,导致学科不均衡发展,形成一种唯论文评职称,评定学科的现象。例如,同为艺术类学科,艺术学专业相对好发文章,而舞蹈、音乐、美术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发论文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造成理论学科专业的人的职称上升快,而从事实践性强的学科的人职称上不去的尴尬现象。

针对廖毅谈到的大学间恶性竞争的现象,周虹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了具体原因。她谈到国外优秀大学的建设基金主要来源于校友捐款,资金愈充裕,学校建设愈完善,排名也愈靠前。而国内的大学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按学校等级进行拨款,学校级别不同,配套资金也不同,高校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往往只顾短期成效,忽视长期发展。此外,周虹对当前的大学排行提出了质疑,正如袁振国《大学的排名》中指出,大学排行榜存在标准不一致,数据不可靠、方法不科学等现象。

刘潇华强调高等教育评价不能只看国际标准,他认为当前不论是国内高校也好,还是政府相关部门也罢,都强调教育要与国际化接轨,以跻身世界大学排行榜为奋斗目标。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和历史特点,在迈入国际化竞争中势必会遭遇瓶颈。例如湖南大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百年名校,但其国际化程度不高,在强调国际指标的世界大学排行中就会存在天然的劣势。因此,我国应该依据自身特点,建立符合国情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虽然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还存在许多问题,其改革完善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高等教育评价问题的解决路径,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策。

张亮亮认为破除当前的评价困境,关键在于制定多元的评价标准,多元的评价标准不应限于论文和科研成果,还应包括个人品德和思想素质等。其次,改革过程中要制定政策推进和退出保障机制。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可以促进改革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而遭遇瓶颈的改革制度应及时否定,制定合适的退出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改革的稳步推进。张金峰赞同张亮亮的观点,她认为政府应当强化评价标准分类管理,不能拿一把“尺子”丈量所有的大学,要多个评价标准分类丈量才能做好高等教育的评价

黄好从评价方式和评价参与度两个角度提出了解决措施。首先,自我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引入第三方评估有利于形成科学、公正、专业的评估结果,并推动高校积极开展内部治理。其次,让大众参与高等教育评价改革。评估涉及的相关信息应该向社会公开,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公众参与评估的积极性,提升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真实性。梅诗琪则认为当今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法律,从而确保除政府力量外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的权威性、科学性、专业性。肖惠卿对诗琪的观点表示赞同。她认为应当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法律法规建,通过立法来规范中介机构的职责及有关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其在评估活动中的独立法人地位,维护其客观、公正的社会地位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并防止和抑制不正当行为的产生。

完善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童雨溪强调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自我评价机制。高校要以科学的方式采集和整合数据以专业的角度分析数据以客观严谨的态度撰写报告。针对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要及时反馈并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的人员安排以及物资分配将改进活动实实在在地落实下去做到对问题进行适时监测及时诊断。

肖惠卿认为改革的要点在于评估主体的转变和评估组织机构的建设。她结合美国的评价经验,就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政府从直接评估中退出,转而发挥对社会评估机构的“元评估”角色,从社会中介机构的准入及激励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第二,建立中介性评估组织来沟通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教育中介机构要从依靠政府获得资助和委托评估项目向培育社会评估专家队伍转变。并加强自身建设,维护和提高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刘潇华也主张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来进行改革。例如英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具有体系化的特征,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不仅有自我评估的特点,还有第三方评估机构(QAA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保驾护航。政府、高校本身、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评估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实施,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潇华认为破除评价困境还需从体制入手,在保障评估体系多样化的同时,政府应该简放政权,保证“管办评”分离政策的落实到位,确保每个评价部门各司其职,不被行政机制左右。

3.jpg

唐兴则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不能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而是要依据中国国情来制定体现相应的评价标准,积极扩大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以获得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唐兴回顾了我国学习西方教育的历史: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教育学习欧美的启发式教学法;建国以后,新中国教育向苏联学习,引进课堂讨论制度;改革开放之后向欧美学习,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她强调虽然学习西方教育经验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但照搬苏联、西方的教育经验使得中国大学自五四以来的“博雅教育”模式终止,我国高等教育由此形成了重理轻文的局面。唐兴认为我国高度关注高等教育的国际经验,习惯用国际标准衡量中国高等教育,熟不知走出本国特有的改革之路才是硬道理。

张金峰强调我们应当用客观、多元、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等教育评价。同时,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大学排名,不能唯“大学排行榜”论英雄,排名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大学建设成效,但不能全面反映一所高校的全部发展成果。张金峰认为,我们应当从历史和国际两个角度看待高等教育评价正如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所提到的,从国际层面而言,高等教育评价既是一个全球问题,但又具有中国特色,我们要把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进行考虑从历史层面而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评价也具有不同特征既然一把尺子丈量所有的大学是不合适的,那么,该如何将大学进行分类,提供多把具备不同特色的尺子,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挑战。刘潇华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我们不应一味地去根据大学排行榜来评价判定一所大学的优劣。而应辩证地去看待第三方评价,从国家和历史角度全方位地去看待其评价的结果。

4.jpg

最后,范玉鹏认为高等教育评价中的人才评价是一个全球性难题。“清除四唯”文件刚刚发布不久,不可能很快就会出现人们所期盼的新体系,但是新体系的建立却必然囊括下面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分类评价原则,应根据各类别人才的属性和特征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适度超前评价原则,应适度提高对人才队伍的评价标准,构建起与世界接轨并适度超前的人才评价标准;三是以质为核心原则,应以质量代替简单的以量评估。此外,国家还应尽快落实代表作制度,鼓励学者们多发表精品论文,从而促使科研人员注重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影响力以及高质量。

自由讨论结束后,周虹师姐肯定了大家的发言,认为本次沙龙主题紧密结合了当今社会热点,同学们思维活跃,侃侃而谈,深入剖析了当今高等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评价工作者,周虹师姐谦虚地表示自己对高等教育评价领域涉足未深,此番前来参加沙龙,主要是来向同学们求教的。她从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被罢免一事中切入,分析了造成高考分数不公平的具体原因(在今年的高考中,浙江省对英语试题中的两部分题型进行了加权赋分,使得考生所扣分数与最终实际得分不相吻合),并强调作为一名从事教育评价的行业工作者,要真正做好评价工作是很困难的。谈及“四唯政策”的出台,周虹师姐对其能否落实到位表示怀疑。如果不以论文、奖项等看得见的指标来进行人才评价,那如何重新制定评价指标呢?学生成绩、身体发育状况可以借助问卷进行测量,但综合素质评价(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方面)等模糊方面则无法测量。周虹深感有时并非是政府不愿作为而是政府怎么作为的问题,做好评价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虽然当今教育评价存在种种问题,但她鼓励大家要坚信时间会改变一切,问题终究会被解决。如何把人培育成他们应有的模样,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高校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把心态平衡下来,专心去做教育想做的事情。

5.jpg

整个沙龙环节,大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产生了很多建设性的想法。主持人沈晓岚最后总结到,高等教育评价虽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我们应当以乐观地态度去看待我国的教育评价体制,坚信时间会慢慢改变一切。本次沙龙大家深入剖析了高等教育评价问题以及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大家积极主动地思考与交流,形成了轻松且愉悦的沙龙氛围。虽然沙龙结束了,但是带给大家的启发和收获不会结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8771-1162217.html

上一篇:如何做一名研究生(2018.11.23黄好)
下一篇:大山里的呼唤——对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思考(2018.12.21张亮亮)
收藏 IP: 59.71.6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