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DAT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DDATA

博文

少年班——是培养天才,还是“毁灭”神童?

已有 5409 次阅读 2018-9-13 17:19 |个人分类:教育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少年班, 办学历史, 社会评价, 杰出校友

少年班是针对早慧少年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中国大陆的少年班始于1978年,在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建议下,中国多所高校曾一度招收少年大学生,后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停止招生。


当前在中国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三所高校设有少年班,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每年分别招收新生40人、130人左右,东南大学招生数视考生具体成绩确定。

少年班办学历史


以下内容均是以中国科大少年班为例而进行的描述,特此说明!


1978年3月

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大创建了少年班,其目的是为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推动中国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来自全国范围内的21名少年被选拔进入中科大,成为中国首个少年班大学生。

(首届少年班学生)


1979年

从1979年开始,少年班招收的学生也开始通过高考进行选拔,从那以后,少年班每期招收都在30多人到40人左右。


1983年12月28日

邓小平说:“科大少年班可以搞。”并作出了批示,要求有关领导落实。


1985年

中国科大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又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两类优秀学生统一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已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受到国家领导和国内外教育家、科学家的充分支持和肯定。同年,西安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少年班开始招生。


1986年

少年班基本形成高考初试、复试录取的模式。


1994年

开始全面实行早期科研实践、大学生研究计划。


2004年

开始全面实行4~6年弹性学制和个性化学习计划。


2008年

少年班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联合办学,“少年班--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在中科大少年班30年庆典大会上正式揭牌。此举意味着中科大“超常少年”教育模式已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同年,在少年班创办30周年之际,中国科大将原少年班管委会(系级建制)升格为少年班学院。


至2018年

中国科大少年班已经走过了40年。40年来,少年班学院共毕业4140 人,其中少年班毕业1589 人,教学改革试点班2110人,创新试点班441 人。已毕业校友中约90%进入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科研机构脱颖而出,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科学家;许多人在IT、金融、制造等行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教学模式


少部分专业意愿十分明确的学生,从入学起直接进入主修专业,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学习;


大部分学生实行两段式学科平台培养模式(2+2),前两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


在培养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尽早引导他们进入科研一线,通过实践锻炼,帮助学生选择和调整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修读相关课程。鼓励专业交叉,学生可以选修多个专业的课程,使得学生有较为广泛的适应面,同时在符合自己兴趣、特长(能力)的方向有充分的发展,实现“广度”和“深度”的真正和谐统一。


为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对课程深度的需求,少年班与教务处、相关学院创办“华罗庚班”、“严济慈班”、“物质科学班”等学科强化计划,对相应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可以随时调整进出这些计划。


组成人员

中科大少年班学院由三部分学生组成。

其一是传统模式少年班学生,他们是年龄16周岁以下的非应届高中毕业生,先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再通过集中复试,进行包括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在内的全面素质测试,最后录取入学 ;


其二是少年班“创新试点班”,在年龄17周岁以下的非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先参加全国高考,再参加综合自主招生考试,按成绩择优录取;


其三是理科实验班(俗称“00班”),从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中选拔产生(一般为成绩前5%)。


杰出校友(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毕业超过十年的少年班校友有55.0%在企业界工作,有18.5%在科教界工作,其中约有210 人在国内外研究型大学任教授,还有17.0%在海内外金融界工作。

部分杰出校友名单:

郭元林,78级第二期,紫光集团总裁。

高峰,78级第二期,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付国斌,83少,中国人民大学MBA,巨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

叶一火,87少,现任宝利通公司总裁。

李俊凌,87少,斯坦福大学博士,曾先后任麦肯锡(中国)公司咨询顾问、摩托罗拉公司个人通讯事业部北亚发展战略部总监,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部副总裁,并任中国雅虎社区、资讯与通讯业务总经理

郑小立,90少,创维集团信息中心总监。

……

另:四十年来,少年班共培养出5位院士:张亚勤,1978 级少年班学生,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百度公司总裁。骆利群,1981 级少年班学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杜江峰,1985 级少年班学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副校长。庄小威,1987 级少年班学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教授。顾建军,1987级少年班学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教授。


少年班的“伤仲永”

宁铂

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1977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批示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宁铂。


本科毕业之后,宁铂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从1982年开始,他三次报考研究生,但都放弃了考试。宁铂很少做物理学科的研究,却把大量时间用于围棋、哲学和宗教。1989年、1990年、1991年,他连考3次托福,均未过关。


1988年结婚之后,宁铂练习气功,吃素,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1993年,因为与妻子的一次小口角,他跑出家门,四处游荡了半个多月。 这之后两年间,他一度下海,最远跑到了海南,最终却不得不回到中科大。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一年后,他再度出家……


谢彦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8级第一期少年班学生。他跳过整个中学阶段,由小学直接进入了少年班。十一岁上科大。十五岁上科学院理论物理所读硕士,师从于渌院士。十八岁读博士,师从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被看好有希望在二十岁前得博士学位。中国博士没读完,去普林斯顿大学,跟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森做固体物理理论工作。后回国,他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


从入学时起,老师和同学们对谢彦波的担忧就从没消散过。“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问题尤其严重。”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但是,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回国后,谢彦波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不过,他本人对物理这门学科却越来越怀疑。过去,他认为科学是神圣的,但是最近几年来,他开始怀疑整个科学体系。他试图查找一些漏洞,进而证明科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干政

比谢彦波晚一级的科大少年班学生。八一年,十六岁时,在全国物理赴美研究生考试中获得第二名,入普林斯顿。


干政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的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顿,都是学理论物理。 回国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的一位主管老师找到了干政,表示他可以回科大读博士。令大家惊讶的是,干政拒绝了。


几年之后,在家赋闲已久的干政又表示想到科大工作。这一次科大没有同意,当时科大聘用教师已有新规定,博士文凭是必要条件。而干政也表示不想读博士了,但他长期找不到一份工作,他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最终,干政被自己禁锢在了与母亲共同居住的家里。


社会评价

中科大少年班,毁誉皆有。全国九届、十届政协委员,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国际导航与运动控制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导蔡自兴为曾在1999年、2000年、2002年、2006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一口气提交了四篇关于超前教育的提案和大会发言,认为应该废止少年班,但不反对少年上大学。他觉得少年班不利于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蔡自兴也承认少年班的出现有积极的一面。在“文革”刚刚结束时,大学办了少年班,招收那些高分的少年神童上大学,它与恢复高考等举措一起,对于拨乱反正,消除“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的负面影响,对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不少人认为少年班是“揠苗助长”,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宁铂、谢彦波、干政在媒体报道少年班负面新闻时经常被提及,被普遍认为是大学少年班的失败典型,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讲,不能因为个别人而全面否定少年班,至少中科大和西交大这两所坚持创办的少年班,他们中的大部分毕业生,已经证明了少年班并非徒有虚名,或许这些超级学神们的世界,我们不懂。

(电影《少年班》海报)


针对出现“伤仲永”情况的原因,《新京报》评论称,未必是学生“不行了”,而是“神童”的光环给了他们远远超出常人的压力,因为周围人常常都会忘了一个事实:“神童也是人”。人们对神童寄予了超高的社会期望,而在他们表现不如预期时又失望乃至嘲讽,因此,围绕这些神童的新闻最常见的就是他们的早慧和失常这两类,这对他们个人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压力和严重伤害。


少年班的确出了不少杰出人才,但三四十年后回头来看,它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少年班和重点班本身就挤占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有损教育公平。


近些年,中国的学术界和社会一直有争论,认为“神童教育”在本质上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未必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这意味着人们关注的重心逐渐回到了这些神童本人身上,而中国社会也逐渐从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向了普及教育。


(文章整理自 百度百科 安徽网 新京报 东南大学网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6852-1134624.html

上一篇:走进全球第一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
收藏 IP: 117.29.160.*| 热度|

2 赫荣乔 冯兆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