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与环境GE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he114

博文

[转载]人物专访|GEE青年编委余彦教授

已有 6601 次阅读 2020-1-6 09:25 |个人分类: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近日,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GEE)青年编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彦教授接受了GEE专访,她将科研工作与展望、学生培养、科研诚信、对GEE的发展建议等娓娓道来,思路清晰,建议中肯,令人受益良多。


Q:请您简单介绍下目前的科研工作和重点研究方向。


A:我们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以及锂硫电池。主要是针对电池电极材料进行设计改性,希望把它们的能量密度提高、循环寿命增长,提高电池的性能



Q:作为中国青年科学家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代表,请您简单介绍下钠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与锂离子电池相比, 它有哪些优势与挑战呢?

A:钠离子电池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因为钠元素在地壳和海水中储量丰富,价格上更有优势。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比锂离子电池低一些,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更有优势,不太适用于便携式电池。除此之外,钠离子电池还具有的优势包括安全性能好、低温性能佳、可以使用低浓度电解液等。在规模生产方面,由于其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很多经验和设备都可以借鉴,这也是一个优势。但是电极、电解液等如何兼顾性能与经济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国内外很多课题组在做这方面的基础研究,也有很多公司开始做工业化,包括大规模生产,但是市场上还没有产品流通。这主要是由于钠离子电池的性能,还不像锂离子电池发展那么成熟,快速充放电、电极材料、电解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Q: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一则研究指出早期在科研道路上遭遇挫折但不放弃的科学家,往往在后期更容易取得有影响力的成果。您认为自己的经历属于哪种类型呢?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让自己坚持并取得今天的成绩?

A:早期受到很多挫折,后期还可以坚持下去的人一定是热爱科研的。有一点是肯定的,我认为做科研要有韧性,因为失败是常态,一个好的成果往往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我在2013年前主要研究方向是锂电池,后来转到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体系上,机理虽然相似,但每个体系面临的挑战并不完全相同。我们有段时间做的电池性能总是很差,但现在回过头来看,遇到问题不轻易放弃,努力做出各种尝试,坚持一两年之后会有惊喜的发现,量变会引起质变。



Q:您目前还有教学任务吗?讲课和做科研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如何平衡自己工作中的多重角色——科研,教学,副主编?

A:我觉得上课对学生和老师都是有益处的,我在备课、讲课时相当于把基础知识温习一下,这些基础理论又会对科研工作有所启发。同时,我会把一些实验设计和文章中用到的公式、理论融入到课堂,让学生明白书上的公式并不是一些空洞的内容或用不到的东西。

总的来说,角色、任务越多,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越多,相信很多老师跟我一样,在出差的路上也在处理工作。高效率地工作很重要,我会找到自己做某件事最高效的时间、地点,然后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Q:目前国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很多,尤其是电池领域。您如何看待老师、学生参加学术会议?

A:我认为参加学术会议,在报告中宣传自己课题组的工作,让同行知道自己的成果是很有必要的。我刚回国那段时间,有些在德国做的工作回国后陆续发表出来,当时我的导师给我发邮件,希望我去参加几个国际会议,甚至如果我的经费不够的话,他可以资助参会的差旅费。虽然当时他已经比较有影响力了,但他认为把一些好的成果在会议上跟大家介绍还是很有意义和必要。但是如果会议占用太多时间,打乱了科研秩序,就会起到反作用,所以要选择有行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去参加



Q:目前课题组PI逐渐年轻化,对于刚回国就开始担任PI、组建团队的年轻人,有哪些经验可以传授?

A:对于年轻的PI来说,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任务发生变化,起步阶段可能会比较艰难。我的建议是要制定好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要完成短期目标,也要兼顾长期规划。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不仅要有独立性,更要有独特性,努力做到让别人提到某个领域就想到你,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这样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Q:很多硕博毕业生找工作时,常常迷茫应怎样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A:我建议同学们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在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尽量少走弯路,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例如有一些博士生毕业时想进企业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在企业,然后再去做博后,这样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因为在大环境下,有些事情还有年龄限制。如果真的不适合做科研,也不要勉强,因为科学研究总会有瓶颈期,没有一定的忍耐力和对科研的热爱,会很难坚持下去



Q:每个学生的天赋和品质都有所不同,您在招生时更看重学生什么品质?

A:招生之前我会和学生聊一聊,在了解的过程中我比较看中三点,对科研的兴趣、勤奋、开朗的性格。如果对科研没有兴趣的话,可能会比较被动,只满足于达到学校最低毕业要求。勤奋是很重要的,有些学生很聪明,但不够勤奋,可能想法比较多,但不够吃苦耐劳多做尝试。我们是基于实验的学科,不够勤奋刻苦的话会可能浪费很多机会。另外,每篇文章都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需要和老师、同学沟通讨论,协调测试等,开朗的性格有利于更好的推进工作以及团队和谐的氛围



Q: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倾向于手把手指导,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和自信呢?在科研中,您认为天赋和勤奋哪个更重要?

A:我会针对学生的特质,因人而异地去培养,对刚进实验室的同学会指导的更加细致,已经有一定进展和思路的学生,会鼓励他们多去提出自己的想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认为科研做的好,天赋和勤奋都需要具备。化学学科需要不断尝试去排除失败的因素,造成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只是微妙的条件变化,不愿意多动手尝试的话课题进展会很慢。但如果只是勤奋,一直没有自己创新性的想法,那么他可能更适合做一个执行者,而勤奋又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更容易取得原创性成果



Q:如何看待科研诚信问题?对组里的学生,有哪些措施去规范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

A:我们的学生在入学时会接受科学道德伦理与科研诚信教育,我也在组会上时常提醒和警示,给学生举一些案例等来告诫他们严肃对待、防范杜绝科研诚信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实验数据真实可靠,有可重复性



Q:作为GEE青年编委,有哪些好的发展建议?

A:首先祝贺GEESCI数据库收录,今后建议期刊应在提高学术质量的同时,多做学术宣传,编委、编辑多在国内外会议宣讲;关注前沿热点组织专题,提高影响力;利用邮件、微信等平台做好相关文章的推送;吸纳国际编委进行海外宣传等。相信未来GEE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会更上一层楼




余彦 教授

余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J. Power Source 副主编,Green Energy Environ. 青年编委。

2001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和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从事科学研究工作。2012年加入中科大,任教授、博导。

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关键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储能机制。目前在Science, Nature Energy,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27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SCI他引10000余次,H因子58。入选“科睿唯安”以及“爱思唯尔”材料类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奖”、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科技青年奖等。


本文转载自绿色能源与环境微信公众号 (gee-journal) :https://mp.weixin.qq.com/s/yDSL7nruP3POYy9kO4JV2w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673-1213051.html

上一篇:[转载]人物专访|Douglas R. MacFarlane 教授
下一篇:[转载]亮点报导|南开大学周震教授课题组:非监督机器学习加速固态电解质发现
收藏 IP: 218.247.1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