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求真,亦善,亦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wnkmchen 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博文

由“搞笑诺贝尔奖”和石墨烯想到的(一) 精选

已有 6441 次阅读 2011-11-21 18:28 |个人分类:科学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成功, 科学家, 诺贝尔奖, 搞笑诺贝尔, 曼切斯特

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青年科学家盖姆分享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的原因是其在石墨烯领域获得突破性的实验进展。这个大家都知道。成名之后,大家便把他的一些轶事也慢慢地挖掘出来。随后我们便知道盖姆还获得过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的原因是他与合作者使用磁性克服了重力作用把一只青蛙悬浮在半空中。
无论大家对这个诺贝尔奖有何质疑,盖姆无疑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对于他的成功,从他获得搞笑诺贝尔奖这个事实,可以初步推断,他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他在动手做一件事情之前,也许并不需要十分明确的实际目标。就如他所获得的搞笑诺贝尔奖一样,也许他当初的出发点就是想知道一直青蛙能不能悬浮在半空中,至于这件事能不能给他带来实际的利益,不会去想,是不是会给人类带来利益,他也不会去想。把青蛙弄浮起来也许是他唯一的,也是没有实用价值的目标。在最后把青蛙成功地悬浮在半空中之后,才会联想到是否可以利用它也把人悬浮在半空中,然后怎么样怎么样把这个发现变成利于人类的生活的发现。
盖姆对石墨烯领域的贡献毋庸置疑,但是他获得诺贝尔奖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原因在于人们暂时还看不到基于石墨烯的产品问世。无论科学家们怎样努力,目前还只是说:石墨烯可能被用于什么什么领域,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怎样的好处。就如同盖姆的搞笑诺贝尔奖一样,它的石墨烯,目前还是“一无是处”。
由此我想到了科学项目和工程项目的不同之处:对于工程项目,都会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利用什么方法,要达到怎样的结果。如果达不到既定的目标,工程即时宣告失败。但是对于我们高校的学生和老师来说,更多的接触的是科学项目,每年都会撰写厚厚的凝聚自己心血的基金本子。利用已有的科研基础,准备再继续怎么做。但这里往往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会把具有实际意义的目标写得偏大,这个目标也许在这个科学项目结题的时候,还不能预测到是否成功,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又往前跨了一大步”。
博士答辩完之后,我再次对自己的课题进行了反思,我这3年之内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真的能给这个世界带了好处么?哪怕是潜在的好处呢?在向自己发问的时候,难免会心虚。这与自己发了多少文章,发了多好的文章都没有关系,只是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否做了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有如此的问题,起因是在看了大量的文献之后,我发现大部分的文章会把自己的工作描写的十分详细,其中的机理也尽量完善,使其完美。但是在最重要的引言和结论部分,却总是让人心存疑虑。在引言部分,我们往往会参考很多的文献,但是在大量的文献中,我们寻找到了要写这篇文章的意义:那就是大家都说这个东西有意义,但是大家都还没有把它做好,那么我现在把这个东西做得比别人要好,于是我对这个领域是有贡献的。看似很有逻辑,细想一下却让人心惊。为什么大家说有意义的事情,自己也觉得有意义呢?在这个意义的问题上,人们花的心思好像并不多。于是乎,在每一篇文章的结论部分,就有了一种形似的千篇一律:[第1篇文献]我们合成了xx材料,他的xx性能非常好,它在xx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第2篇文献]我们合成了xy材料,他的xx性能比xx材料还好,它在xx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好像很多人都以“潜在应用”作为挡箭牌,至于真正有多少的应用,细想起来,还真不知道。
再来回想自己攻博期间的经历,发现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技术和经验上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让我在专业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好像导师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一个课题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所有的意义全部都包括在了当初申请的基金本子里的,但是那样的意义是真实的,抑或是为了中标而人为给予的意义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却不得而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34-510304.html

上一篇:凝聚在电镜中的爱意
下一篇:个人简介及发表论文
收藏 IP: 58.246.95.*| 热度|

12 王涛 刘洋 赵纪军 苏力宏 刘用生 谢鑫 高文龙 傅云义 张雪峰 刘艳红 余世锋 arpk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