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东方物探突破勘探禁区 交出满意答卷

已有 1491 次阅读 2021-8-3 11:25 |个人分类:地球物理勘探进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中国石油报》特约记者 董功 通讯员 许宗武 刘洋报道

        7月31日,东方物探印尼项目部8631A队最后一个野外营地关闭,标志着该队承担的Pertamina(印尼国家石油公司)Chrysant三维地震采集项目圆满结束。

        这个项目比原计划提前22天完成。这是东方物探(BGP)在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简称南苏)复杂丛林河流地形中,克服天气、疫情及复杂环境等诸多困难,完成的又一个印尼国油项目。

       项目的顺利完成,打破了该老油区数年来干不成勘探项目的“魔咒”,为BGP在南苏树立品牌创造了无形价值,为下一次争取印尼国油项目增加了投标砝码。

        不懈努力获得甲方信任

        Chrysant项目工区位于南苏Asset 2油田区附近。老油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各种地表障碍物使这里成为“勘探禁区”和“资料盲区”。直到2019年,BGP完成CALYCA井地联采项目,让印尼国油重新看到了老油区焕发新生命的希望。

        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油价的持续走低,印尼项目部以专业的技术设计、专业的管理团队投标Chrysant项目,多次与国内部门、甲方、分包商开展线上线下讨论,在人员准备、设备准备、分包商管理、疫情防疫等方面制订和完善作业计划。印尼项目部不懈的努力和勇于担当的魄力赢得了甲方的信任。甲方坦言:“Chrysant BGP能运作,可以将项目托付给BGP。”

        项目工区横跨3县10乡40村,人口稠密,经济作物密布,雨林覆盖,河水湍急,铁路、国道、油田设施众多,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人员流动受限,给施工带来更多挑战。

        今年2月1日,项目在历经7次协调后如期开炮。队经理关玉东认真分析工区特点,成立生产协调“别动队”,明确责任人,划片划区,通过晚间Door to Door(逐户拜访)的形式,获取当地工厂、居民对作业的支持;利用组织机构分配各工农小组的责任和对接事务范围,建立工作群,实时跟踪工农问题,采取“一问题一策”、问题不过夜等原则,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平稳推动问题解决。

        关玉东经常到半夜甚至凌晨仍坐在办公室等待各小组的当天作业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以便第二天更快更好地处理完,以保证生产顺利推进。

        很快,野外采集生产效率逐步提高,甲方和分包商也树立了项目作业的信心,甲方对BGP的信任也进一步增强。

        “六个提前”保障高效生产

        面对复杂的工区条件,8631A队力争做到“六个提前”。

        这个队提前谋划、协调水域作业设备,协调橡皮艇、海底电缆和水下检波器等设备克服水域作业难点;提前踏勘、调查复杂地区震源施工路径,优化震源点设计方案,最大限度降低资料缺失的风险;提前做好工区岩性调查,合理安排机组配置,加大监督力度,确保井深和效率;提前采取设备保护措施,如审核采集分包商的设备保护措施,坚持“先上看护后上线”的原则,以应对设备丢失问题,提高设备循环利用率;提前做好外界干扰源的基础调研工作,如做好火车通勤时间和煤矿作业等各项外界干扰源的基础调研工作,主动拜访沟通;提前规划采集时间窗口,部署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保障“零疫情、零感染、生产正常”。

        8631A队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因地制宜,制定部署防疫管理措施,加强防疫物资储备,强化生产支持后盾,做好每日的体温监测和病毒消杀,保持社交距离,加强线上沟通,并加强宣贯,提高人员防疫意识。

    “加减法”凸显员工担当

        8631A队针对上述问题制定难点对策,为项目管理做“减法”;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控制成本,为项目经营做“加法”。

        代理队经理许宗武带领地震队树立起“抓住清晨,就有机会抓高效”的理念,紧紧抓住早上两个小时的黄金时间“挤效率”。

        许宗武每天早上5时30分起床,监督各分包商晨会和BGP关键人员,以身作则;7时准时出现在仪器车,通过手机APP群组观察各作业单元的出勤情况,询问各个班组到工地的情况。

        通过雷打不动的坚持和适当的精神与物质激励措施,项目鼓励操作员早到仪器早开机。项目运作越发顺利,生产日效节节升高。

        后期,分包商也开始督促BGP仪器操作员早开机,形成了“比早赶超”的良好氛围,生产效率先后6次被刷新。

        作为仪器方面的技术能手,副队经理李国园是甲方指定的现场技术支持,既做技术支持也做生产管理。他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印尼语,不但能和当地雇员打成一片,也能和甲方监督流畅沟通。他每天都坚守在仪器车上,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很好地排除故障,让当地雇员对这位老大哥佩服得五体投地。

        震源组长米辉把震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怕它们“生病”或“带病工作”。生产中,他和震源“形影不离”,认真辨听发动机的声音来预判故障。如发现异常,他能够用最短的时间修复。他以精湛的震源技术和机修功底,助力震源高效采集,最高日效创印尼地震勘探行业新纪录,赢得了甲方赞许。

        采集最后一天早晨5时,工作群里就热闹起来了:“今天必须拿下项目!”大家怀着一致的信念,默契配合,加快放炮速度,平时两天的工作量仅用7个小时,于当天下午3时完成,项目安全收工。

    “We never relax until the last shot(不到最后一炮决不松懈)!”

       继2019年的CALYCA项目之后,东方物探印尼项目部再次以成功的项目运作为甲方解决了困扰数十年的难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为东方物探在印尼树立了良好口碑与品牌影响力。


——东方物探印尼Chrysant三维项目运作纪实

①印尼项目部可控震源天线横放,既能保证通讯效果,又能预防天线被树枝挂坏。


②雨林作业,为保证安全,每过一条溪流都要人工搭桥。


③ 仪器操作室内实时监控,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野外班组,推进日常生产。 董功 许宗武 摄

http://news.cnpc.com.cn/epaper/zgsyb/20210803/0321577006.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26-1298159.html

上一篇:中国石油物探领域技术进步观察
下一篇:[转载]教学信息化:契机与破局之路
收藏 IP: 101.224.9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