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风景真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bing01

博文

刘瑞祥:科学知识的有用和无用

已有 2260 次阅读 2018-10-10 15:45 |个人分类:感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原文已发和乐数学公共号https://mp.weixin.qq.com/s/SADA2nhlV_RUQty5IVPYuQ

  许多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也说说我的看法。

  我的观点很明确,就是所谓“用”,是分层次的。

  最顶端、最高大上的“用”,是理解宇宙、理解大自然——如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哪里想到其应用?只是要解释这个世界而已。他和玻尔多年来的争论,并不是纠结于量子力学的计算结果。牛顿思考月亮为什么不会落下来的问题,其实和中国“杞人忧天”差不多。但是杞人几千年来一直被嘲笑,而牛顿早已成了神级人物。如果以爱因斯坦的划分标准来说,这就是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研究。

  再一个层次是经世致用之“用”,以爱因斯坦的划分标准来说,这就是以实用为目的的科学研究。虽然这显得“俗”了一些,但是也很重要,比如屠呦呦女士研究青蒿素,或者茅以升学造大桥,中村修二研究蓝色发光二极管,如此等等。有人反对出于具体应用目的研究科学,不过在我看来,无可厚非。至少这些人还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嘛。尤其在当今科学与技术日益结合紧密、科技研究投入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纳税人有权利问问科学家们耗费那么多钱能带来多少实际好处。而且,前面讲过的第一层次和这一层次的“用”,区别也不是绝对的。

  和以上差不多的是个人智力发展之用,这就是以兴趣为目的的科学研究。比如科学网上的一位博主——李世春先生研究魔方,或者有的人研究数论,似可归为这一类。还有的人纯粹为乐趣,比如有的人研究鹦鹉螺的螺线形状,乐在其中,也挺好。据说有数学家(好象是哈代?)说过,数论是最好的数学,因为它没有任何实际用途。这在我们中国人眼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我们一直强调“学以致用”,数学上可以上溯到《九章算术》那种应用题集而非逻辑体系。问题是,发展个人智力能算科学的用途吗?我认为可以。所谓“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不多的区别当中,理性应该算一个吧?自然界或者说上帝,既然赐给人们一个发达的大脑,那么我们当然没有必要闲置它,一定要让它在飞翔起来,一直用到那个或远或近的大限来临时才停止,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以”嘛。而研究科学,正可以发掘大脑的潜力——当然我不排除别的思维活动也可以。

  再等而下之的就是饭碗之用了。我不反对有的人仅仅将科学研究当做一种职业。但是有些人的专业知识完全没有成为他本人的自觉信念,恐怕这样的人很难在专业上取得很高成就吧。这部分人里。甚至有的为了捞职称,居然弄虚作假。现在的社会上,还有人虽然成天享受着现代科技的成果,却一点也不愿意哪怕是想一下这背后的原理,丝毫没有探究一下的欲望。比如那位赛车手韩寒,虽然他的车是现代科学的结晶,而他却说数学除了加减乘除就没用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的车还开的起来吗?我们不求你一定能懂得汽车内燃机所用到的热力学定理,也不求你会计算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但是请你不要误导众生。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都是只看到了饭碗之用——只要不用自己亲自解方程,就敢说方程没用。远见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著名的福尔摩斯,完全不知道地球和太阳哪个绕哪个转。华生问他时,他却反问这个有什么用?显然言下之意是,这个知识和侦探的饭碗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这只是小说家言而已,事实上,如果每个人都感受到宇宙之宏大,那可能心灵也会受到净化——不过这也许是侦探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那意味着犯罪的减少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8899-1140084.html

上一篇:刘瑞祥:欧几里得《原本》一命题的别证
下一篇:刘瑞祥:关于《几何原本》中的二项线及余线
收藏 IP: 221.198.235.*| 热度|

2 迟延崑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