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被科研人员忽略的ORCID —— 如何注册和使用?意义何在? 精选

已有 140007 次阅读 2019-7-29 09:25 |个人分类:期刊数据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orcid, 国际科学编辑, 身份证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使用ORCID来确保他们发表的论文与他们的名字有唯一的关联。而在学术界,为了更好地对作者身份进行识别,给予科研人员第二张「身份证」,即ORCID,是迫切需要的。


对中国学者来说,由于投到国际期刊时需要使用汉语拼音,导致大量姓名被张冠李戴或冒名顶替。而ORCID的出现则解决可科学家姓名的歧义问题。

此外,现在有很多期刊投稿系统,并且作者有多个邮箱,如果不用一个唯一的ID来标示,就很容易出现“冒领”成果的现象。研究人员可以通过ORCID官网非常轻松且免费地注册自己的ORCID iD,接着,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出版物信息和同行评审活动等添加进去构建自己的个人资料页面。

什么是OCRID?

ORCID的全称是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开放学者身份标识,www.orcid.org ),是一家开放的国际性非赢利组织,成立于2010年,旨在为包括研究人员、研究组织、研究资助者和出版商在内的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

全球科研人员注册的ORCID iD号数量已达5百多万,超过9000多种期刊在投审稿阶段收集作者的ORCID iD号,并添加到论文的元数据中。包括Wiley、Springer Nature、AAAS/Science、IEEE、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美国化学学会(ACS)、等出版集团和协会纷纷签署ORCID公开信,支持ORCID的发展与应用,并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作者向旗下期刊投稿时需提供其ORCID iD号。更有800多家大学、科研基金、政府机构、出版社等加入ORCID机构会员,通过ORCID机构会员API连接科研管理系统、基金管理系统、机构知识库、投审稿系统、数据平台等,实现相关数据的自动推送与无缝连接。

ORCID的工作机制

个人注册ORCID iD号的过程很简单方便,并且免费。ORCID以人为中心,为全球每位科研人员分配一个终生有效的唯一身份标识码。并以此为基础,把科研人员所有相关的科研活动与成果都精确地匹配并连接起来,从而成为一种信息枢纽和底层连通机制,促进相关的信息在不同系统间的流动。

每一位科研人员ORCID记录中可以关联的信息包括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发表论文、学协会会员、荣誉与奖励、大会报告、审稿贡献、科研基金等。这些信息除了可由ORCID iD号所有者(科研人员)自已更新外,还可由经授权的相应机构直接进行更新,这样既可以减轻科研人员管理这些信息的负担,又具有机构认证的作用,增强相应信息的可信度。

ORCID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验证(Authenticate):科研人员在向相应机构(如期刊出版社)提供自己的ORCID iD时,需要通过用自己ORCID账号密码登录的方式确认该iD确实为账号所有者(科研人员)所有,而不能通过将ORCID iD用直接拷贝粘贴提供给对方。

连接(Connect):机构后台再通过相应的机制,将科研人员身份、科研人员的ORCID iD和科研人员的成果或活动连接起来。如期刊可以将科研人员的论文作者身份(姓名、单位等),作者ORCID iD号和论文的DOI号(论文的唯一标识码)精确地匹配起来。

同步(Synchronize): 相应的机构在取得ORCID iD所有者许可后,可直接将论文、基金等信息直接更新到科研人员的ORCID记录中,既减轻科研人员管理这些信息的负担,又可为相应的记录进行认证,增强可信度。然后这些信息又可以推动到其他机构的系统中,从而实现相关信息的自动流动,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能保证信息的精确匹配和及时性。

为什么要使用ORCID iD?

1、通过ORCID iD,您会获得你全部论文的信用保障。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您可能会更换姓名(譬如跟随配偶姓氏)、单位、国际或者研究领域,但无论您身处何方,ORCID iD都会将您同您的研究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2、储存您当前的email地址。即使您换了工作,更改了邮箱,ORCID iD也确保能够联系到您。如果您是论文的通信作者,这项功能就显得尤其重要。

3、缩短论文投稿和基金申请时间。ORCID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已经被PLOS、Nature、Elsevier等众多大出版社和Welltrust、NIH等基金资助机构所采纳。在论文投稿和基金申请时,这些机构仅仅需要您提供ORCID id号即可,将您从反复填写地址、工作经历、发表论文、合作方姓名和机构等事务中解放出来,极大缩短时间。

4、同行评议确认。目前,一些出版社和基金资助机构承认基于ORCID iD号记录的同行评议工作,包括期刊论文评阅、会议论文集评审、发表后评议、基金项目评审和第三方学术评价等。

5、自动更新。您可以使用自动更新功能将您的ORCID资料同基金申请、论文投稿、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等不同系统关联。譬如,在您发表一篇论文后,CrossRef将自动更新您的ORCID信息。

6、您可以控制您ORCID资料中显示的信息。您可以通过“隐私设置”功能,选择“对所有人开放”、“对信任的人开放”和“仅对您自己开放”,从而控制您ORCID资料中公开显示的信息。

7、ORCID是一个开源的、非营利性的机构。如果您拥有ORCID号,您可以在反馈论坛版块中自由讨论任一问题,亦可以为促进ORCID发展提供各种好的建议。

ORCID iD号有风险吗?

一些学者担心,掠夺性期刊正在试图获取ORCID iD号来作为其合法性的证据。事实上,ORCID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通过删除账户等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此外,该问题亦不会影响学者个人。

如何获得ORCID iD号?

非常简单和轻松,只要花30秒在https://orcid.org/register网站输入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即可完成注册。注册成功后,您就可以获得ORCID iD号,伴随您终身的学术身份证。

注意此处,有个说明,即关于注册资料(作品,背景,资金,等等)的默认隐私情况的标注,此处需要设定谁可以看到我提交的资料:每个人/可信任的合作者/只有自己,注册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将成果添加进ORCID

1、登录您的ORCID账户。进入“我的ORCID记录”

2、点击“添加成果”。

3、选择以下3个选项中任何一个选项:

导入成果,关联ORCID。几个ORCID成员建立了搜索和链接的工具,允许你从其他数据库导入出版物和其他作品的信息到ORCID记录,链接操作可以从ORCID 的网站开始,也可以从其他相应的数据库网站开始。

ORCID的其他受益群体

除了科研工作者和科技期刊,基金资助者以及科研、人事等部门利用ORCID进行学术产出的统计、分析、评价和管理,也会受益。

(1) 资金资助者利用ORCID系统,可以准确、系统地查询到基金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所发表的论文及著作,以及以前申请的基金项目,这些所有的科研产出对次基金的申请是否有利,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便于基金资助者快速准确地筛选申请人。

(2) 科研机构利用 ORCID 对本单位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的追踪、管理、出版、传播,实现对论文、研究计划、著作、实验资料等的多角度、立体化管理;串联科研信息,提升科研产出、科研成果的能见度,营造良好的学术声誉及学术影响力。

(3) 人事部门利用 ORCID 可以形成所在单位的科研人员学术简历,并运用于科研力量宣传、科研教学评估等多种情况。形成不同群体的科研分析与评估报告,为所在单位的科研战略制定、部署提供相关的信息。



ISE视点:

ORCID始于汤森路透和自然出版集团等单位于2009年共同发起的项目,其意义同科学文献领域的DOI(数字对象标识符)是一样的,DOI为科技文献的身份证,一文一证;ORCID为科研人员的学术身份证,一人一证。一旦拥有了ORCID号,无论身处何地、更换了什么工作、更改了邮箱,都可以被追踪到。目前,ORCID尚处于起步阶段,以为得到应有的重视。可以说,ORCID的出现可以极大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由于ORCID注册简单、不需要任何费用且具有众多好处,建议广大中国科学家尽早注册、申请个人的ORCID号。

参考文献

1. https://www.ssap.com.cn/c/2018-04-24/1067678.shtml

2. Impact Story Team (2014)Ten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ORCID right now. Available at: http://blog.impactstory.org/ten-things-you-need-to-know-about-orcid-right-now/ [Accessed 22 April, 2016

3. Alice Meadows (2016) Eight reasons you should get—and use—an ORCID iD. Available at: https://genestogenomes.org/eight-reasons-you-should-get-and-use-an-orcid-id/ [Accessed 22 April, 2016]

4. Alice Meadows (2015) ORCID Peer Review – earlyadopters.

Available at: https://orcid.org/blog/2015/07/31/orcids-early-adopter-peer-review-program-progress-report-0 [Accessed 22 April, 2016]

5. Scholarly Open-Access Publishers (2015) Concerns about Dirty Data in the ORCID Database.

Available at: https://scholarlyoa.com/2015/10/29/concerns-about-dirty-data-in-the-orcid-database/ [Accessed 22 April, 2016]

6 https://orcid.org

7.http://www.editorhome.cn/reading/19184/a75e81ff-9d5a-43fe-b1a8-5b6ebf05d05f.aspx

8.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63359150&ver=1734&signature=GFbvIjnNyGReyggXyk4iiRs0yYbGT3G2Roe7xwTsrcFAZhRHaZ1Z1-oSeOTZtg*VujG6mHeAgt0c2HnUoWqDE9or3gr4Vpr2oCOkJV2widsD6R2Hm31q5BrYek8u17fB&new=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7871-1191542.html

上一篇:什么是Altmetric指标?如何计算和提高?
下一篇:学术出版界呼吁创建新指标:重新思考期刊影响因子
收藏 IP: 153.34.201.*| 热度|

10 伍赛特 蔡宁 杨正瓴 黄永义 杨金波 姚伟 杜彦君 赫荣乔 王从彦 赵玉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