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JINGYI20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JINGYI2018

博文

论“经络”的物理存在 (3)

已有 1912 次阅读 2018-4-13 09:02 |个人分类:中医理论基本问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接上文)

 

我们通过以上对《黄帝内经-灵枢》原文的分析推导,将早已丢失了的“血管”即“脉”循环系统重新纳入了“经脉、络脉”概念,这并不是在故意人为玩文字游戏、耍小聪明、自设古籍现场捡个漏或搞什么应景新潮的创新,因为“脉”字对应的“血管及其中流动的血液”这一实质内涵对于祖国传统医学来说实在是丢不得,它实际上就是中医哲学基础概念中最重要的“阴”的实体表达方式之一。

 

那么我们在这里把“脉”字找回来并纳入“经络”概念的依据是什么呢?这个依据就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古典哲学中具有互生”、“互根”概念的“阴阳”。它是一个“总纲”,即:在《黄帝内经》所代表的中华经典医学中,任何一个重要概念核心内涵都是“阴阳”贯穿其间,它是中医的哲学基础。

 

既然“脉”中充满的是“营血”,属“阴”,那么其对应的实体就该是“阳”, 它是什么呢? 当然只能是“经和络”,而且从文字上来看也是这样。所以“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十二经脉(即:十二条正经与对应相伴的十二条主动脉血管),深伏在大块功能组织群的肌肉相互界面之下,一般从外表上看不见(包括动脉分支网和对应的动脉毛细血管网)”。“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准确的翻译应该为“络脉是络和所有浮在体表以下容易被观察到的静脉血管网,(包括静脉分支网和对应的静脉毛细血管网)”。

 

对于已经掌握了现代科学体系下人体解剖基本知识的我们来说,“经脉”和“络脉” 所对应的动脉和静脉在功能上的差异已经很明确了,但是对于古人来说还是很困惑的,因此“内经”的作者借雷公之口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且看黄帝如何回答:

 

【《黄帝内经灵枢》原文,卷之三,“经脉第十”】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

   

  此处雷公问“经脉”和“络脉”的差异,黄帝只是回答了它们在“位置”上的不同,没有回答“功能”上的区别,即:经脉(动脉大部)通常看不见,但可以通过“气口”探测其“虚实”。能够看见的都是“络脉”,而络脉(静脉大部)不能过关节,另有特殊的通道,复合与皮下,从皮下穿过,在表面可见。

 

【《黄帝内经灵枢》原文,卷之三,“经脉第十”】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比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此段说明络脉共有十五条,它与“经脉”的关系将在后文详述。它从属于“经脉”,当人体出现实证时,络脉容易被发现,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个人“青筋”暴涨,当人体出现虚症时,气血不足,则“青筋”细软、潜于皮下,不容易被看到。从此可以看出,可以将“络脉”看成是现代医学对应的人体“静脉”的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形式。

 

以上,黄帝给出了“经脉和络脉”的第三次定义,它是第二次定义的进一步解释,具体说明了“经”和“络”的位置,没有说明功能。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出现了, 那就是告诉了我们“经脉”虽然常不可见,但是“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千万不要忽略了此句话,因为他实际上告诉了我们“用手太阴肺经的气口脉可以查看到人体的虚实状况”,而这正是中国传统医学独步世界医学、令人难以承认或否认、难以言表的炫目的“切脉”诊断技艺的理论依据。它使中医在几千年前就能够在线探测和感知病家“活人”的生存状态并预知生死,它如同一个“主动有源(医生)的相控阵雷达”一样,使一个真正的“上工”中医能够凭借此项技艺深入感知病人“五脏六腑”的“阴阳”不平衡状态,同时与病人进行高水平的思想情志和精神交流。

 

但是直到这一段,黄帝仍未给出“经络”的最后解释,没有明确“经络”到底“是什么?”,这的确是造成当今“经络有无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原因,以致目前有一种悲观消极的认识论说“经络”是并不存在的实体概念,无实体结构,只是一种功能现象的体现。

 

现代科学认为,有功能必有对应的物质实体表达。来自于丰富实践科学的中国传统医学,其理论是“活人”或者说“使人活”的理论,“人体”当然属于“坚实的物理实体”。而“经、络”即便是个粗浅简化的概念,它的物质基础也一定在人体内部,而且就在“脉”的左右,不离不弃。找不到它是因为相关经络理论研究者还没有“顿悟”,真正达到“既异想天开、又事实求是”的思想境界。

 

当前在中国医学界存在着一种十分诡异的现象,似乎中医不能谈血管、动静脉,那些似乎都是所谓现代医学的专利。好像中国古人医家都是粗枝大条,不知人有血管系统,更遑论神经系统了。反对中医经络理论观点的人欢欣地下定论认为:说了半天经络其实就是西医发现的血管网或神经网,否则不可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找不到经络的物理存在;而在中医界支持中医的人则坚决不能承认经络就是血管,因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无法只建立在血管基础之上,不能想象医圣张仲景的六经理论是建立在六条血管基础之上,干脆就人为地“视而不见”,但又提不出充足的证据说明“血”在哪里,因为“内经”里只说了“经络”没有说“血管”嘛,只能另起炉灶,想当然地脱离事实再搞一套“多气多血”的“经络通道”来印证经典“针灸铜人”上的各条“经络线或者经络管道”的走向,其结果必然是“自设陷阱”、“自缚手脚”。 “经络的物理实质”比“皇帝的新装”还难发现,便胡乱假设、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可能是一种特殊的不可见的场或者功能”、“另一个物理维度空间的实体”,等等,主动把一个“伪科学”的帽子牢牢地扣在头上,折腾几十年都甩不掉。

 

不过这里仍有一个让中、西医双方都困惑的地方,为什么这个几十年找不到的“多气多血”的“经络”通道似乎确实存在,并在暗中发力,支撑着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与客观实践,在之前几千年的默默之中护佑中华民族成功繁衍、中华文明繁荣昌盛至今呢?

 

总结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经络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复杂,但是至少我们已经向前迈出了极其重要的第一步,那就是把丢失的“脉”找回来了。在“气无所依、血无所靠”的目前中医理论现代化的绝境中已经看到了一缕明亮的曙光。

 

所以我们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把“经、络”的物理存在找回来。手捧《黄帝内经》,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理论自信,“经和络”一定就在那里,因为它是“阳”,“阴”即“脉”,不能无“阳”而独立存在!

 

如此说来,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冷气,按照目前最权威的中医基础理论定论居然:既把“阴”丢了,又说不清“阳”是什么。整个祖国传统中医理论赖以生存几千年的“阴、阳”两条腿在建国以后六十多年的中医现代化理论研究过程中似乎都研究没了、不存在了,居然还能摇摇晃晃走到今天,这只能更说明它具有无比强大的心灵和力量,这个力量来源于无数中医先师、名家、民间高手大师和写作《黄帝内经》的先贤们的集体智慧给中华传统医学提供了强大的先天禀赋和巨大的历史惯性,当然还有广大人民群众默默的支持。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4912-1108821.html

上一篇:论“经络”的物理存在(2)
下一篇:论“经络”的物理存在 (4)
收藏 IP: 70.31.41.*|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