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土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liu 理论物理博士,湖南大学教授。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83.38.94.*   [81]pengwei2011   2011-12-14 15:05
在湖南土著,无意中看到了你的博客。我是你93--96年在湖大成教院教书时的学生。读过后,不经感慨:光阴荏苒,过去已18年。见到您很高兴!刘老师
我的回复(2011-12-14 16:27):近20年归去了,望携妻带子回母校看看。土著!
IP: 218.21.74.*   [80]hyj2009yes   2011-12-9 21:09
祝贺你获科学博客一等奖
我的回复(2011-12-14 16:27):谢谢!
IP: 58.154.172.*   [79]叶恒   2011-12-4 00:24
dynamics应该是与热力学对应的动力学,应该是属于化学的一个下属学科吧。我的理解是用过程控制的方法使化学反应进行下去。热力学研究反应能否进行,动力学研究反应怎样进行。谢谢老师推荐的教材,明天按照这个名单去图书馆。
IP: 58.154.172.*   [78]叶恒   2011-12-3 23:38
老师你好!近期急需补充(1) Mathematics, (2) Dynamics (3) Electro-Magnetism (4) Quantum Mechanics (5) Statistical Physics方面的教材。老师感觉统计物理学和量子理论用什么教材好点,我是材料系的工科学生,这些问题是我们最难面对的地方。
我的回复(2011-12-3 23:44):如果初学,我推荐梁昆淼的《数学物理方法》,郭硕鸿的《电动力学》,汪至诚《热力学统计物理》,周世勋的《量子力学教程》。不知道dynamics是何种课程,物理中没有这门课,也许是数学。
IP: 116.113.206.*   [77]傅蕴德   2011-12-3 11:46
刘教授,您好,您那篇博文先发,不必删除,表达一种心情,与科学网博友共享!您那篇应与兄弟互为犄角,呼应才好 呵呵,中国日报 和讯网 都转发中国科协博客大赛的公示了!同贺!蕴德
我的回复(2011-12-3 11:48):谢谢!您是首先的发现者!掠人之美不好啊。删去也不减少我对您及其它得奖博主的热烈祝贺之意!
IP: 202.114.78.*   [76]bishuiroubo   2011-11-7 21:34
谢谢老师耐心的回复!我听老师的建议等周末组会的时候我和导师聊聊。我觉得自己对理论相比实验兴趣更高一些,(我本科老师和我说,我本科一般,读完博士也就进一般高校,做理论可以继续搞,但是实验脱离了仪器就做不了科研了。主要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自己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在理论方向上能走多远。而且学校换导师机会也比较渺茫。我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多专注导师的方向。我再次衷心感谢刘老师,祝福您工作和生活愉快!一切顺利!
IP: 202.114.78.*   [75]bishuiroubo   2011-11-6 18:17
刘老师,我是一研一新生。多次看过您的网页很受教诲,这次想向您请教一些问题,期待老师能给予一些建议。我由于本科是二类的师范生,对实验接触的比较少。内心对偏理论计算的方向感兴趣。可是找导师的时候对报考院校的老师及其课题不是很了解。最终跟了完全实验的导师。做多铁材料方向的。可是感觉自己对我导师的课题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来,我理论课学的高量,群论之类的课根本用不上,有些失落(我挺喜欢量子力学的)。内心很是纠结。我也不知道该怎样与老师直接说。老师能给一些建议吗?感激不尽。
我的回复(2011-11-6 23:36):首先,鼓励你最好和导师聊一聊。
其次,我有如下建议。1,理论物理,不是仅仅有理论就足够了;没有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不懂实验。由于师范大学的实验训练往往是不够的,现在你学点实验对你的物理修养的提高,一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何况,高量,群论之类的知识在多铁材料方向也是有用的。2,如果你觉得你在理论方面确有优势,非学理论不可,而且确有机会的话,才考虑换导师的问题。江湖险恶,得罪任何一个山大王对你今后的发展可能都不利;学术界是一个江湖,中外一律。
IP: 203.210.12.*   [74]萧家颖   2011-11-5 13:55
你以为很好玩吗?
IP: 61.175.228.*   [73]chenxiaozhang   2011-10-29 22:45
刘老师,一个孤立系统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个热力学系统被“关在刚性绝热容器内"?
IP: 59.66.122.*   [72]吴霆   2011-10-29 21:27
多谢刘老师的回复

>直选和统计的关系,早就被Pauli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量子场论的任务,是Pauli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我以前只是很浅显地看过量子场论,很多东西不知道。刘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祝贺你!>似乎看到了湍流能谱与波色子输运的关系.
我现在感到汗颜。本来是想建立一个Boltzmann型的方程(含积分项)的,发现很难弄,现在就只能弄一个Fokker-Plank型的方程(不含积分项的)。由于由任意一个定态分布都可以构造出无数个F-P方程(平衡分布是此定态分布),所以弄出一个满足一定条件的演化方程(甚至考虑了物理空间的边界条件)是很简单的,只是不如Boltzmann型的方程看上去厉害
IP: 61.175.228.*   [71]chenxiaozhang   2011-10-29 18:06
谢谢老师的解答,刘老师你见笑了
IP: 61.175.228.*   [70]chenxiaozhang   2011-10-29 16:38
刘老师,描述液相的压强和固相的压强怎么理解呢,比如说水与水蒸气的一个一单元两相系这样的孤立系统,当系统达到平衡状态的时候水的压强应该怎么理解呢?
我的回复(2011-10-29 17:47):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浙江师大(没有错吧?)的物理本科教学还不错!
当然,答案很简单:杯子中的汽液相变,压强可以视为均匀!
IP: 111.2.113.*   [69]chenxiaozhang   2011-10-27 21:36
刘老师,一杯开水,放在空气中,随着摆放高度的变化,开水与空气达到热平衡的时间怎么变化?
我的回复(2011-10-29 10:09):如果在真空中,估计根本凉不了!
IP: 61.175.228.*   [68]chenxiaozhang   2011-10-21 22:44
刘老师,在可逆绝热膨胀过程中,随着气体体积的膨胀,为什么压强一定降低?从而导致温度降低
我的回复(2011-10-29 10:13):换言之,对气体,体积膨胀、如果压强不下降,难道温度一定下降?
IP: 61.175.228.*   [67]chenxiaozhang   2011-10-21 22:38
刘老师,最近是不是有实验证实:当两个孪生粒子的纠缠度最大时,两个力学量可以同时被准确测量,heisenberg不确定原理不再成立,这是真的吗
IP: 59.66.123.*   [66]吴霆   2011-10-20 21:56
因为我似乎看到了湍流能谱与波色子输运的关系,所以想知道这个输运方程
我的回复(2011-10-29 10:15):祝贺你!
>似乎看到了湍流能谱与波色子输运的关系.
IP: 59.66.123.*   [65]吴霆   2011-10-20 21:50
好像我的描述有问题,把问题说复杂了
就是考虑两个腔室内的光子气,一开始中间有个隔板(两边温度不一样),然后把隔板拿走,这样原本两个腔室内的光子气就会趋向平衡,有没有一个描述这个过程的方程(就像Boltzmann方程一样的),能给出BE分布
IP: 61.175.228.*   [64]chenxiaozhang   2011-10-20 21:46
刘老师,为什么有限电荷分布时可以选择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而无限电荷分布时一般不选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
我的回复(2011-10-29 10:16):无限分布,无限远点,是否会出现定义两个无限远的问题,或者两个无限大比较大小的问题?
IP: 59.66.123.*   [63]吴霆   2011-10-20 21:37
多谢老师指教!
但是我还是有些困惑。
如果光子之间没有碰撞,但是应该有交换作用吧,否则很难达到BE分布。
我还有一个困惑(跟之前的问题没有关系,可能其中又包含一堆错误,请见谅):
我一直不理解自旋为什么会影响分布(FD或BE甚至分数的),可是看到说不同自旋的粒子都可以由Bargman-Wigner方程描述,不同自旋的粒子由不同的量描述。这样我就宽心了。可是光子的自旋为1,按照Bargman-Wigner,应该由2阶旋量描述;可是在QED中,光子场由Maxwell电磁势描述。这样我又纠结了。
也就是说我不太懂费米子和波色子分布的动理学原因是什么,或者说它们的非平衡统计方程到底有什么区别
不好意思,我描述的比较乱
或者说,可不可以从QED导出电子满足FD,光子满足BE
我的回复(2011-10-29 10:23):1,根据QED,纯粹的光子系统,没有介质和边界,不可能达到热平衡。
2, 直选和统计的关系,早就被Pauli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量子场论的任务,是Pauli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IP: 119.139.24.*   [62]qqfeii   2011-10-20 20:18
有人说中微子的质量是负数
我的回复(2011-10-20 20:55):不要相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