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T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NGTIAN

博文

求学日记

已有 1258 次阅读 2017-8-31 16:5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漫长的时间里,比无聊更摧毁激情的是迷茫,是等待,更是迷惑。我依旧坚信每一个放弃自己所爱或在无奈之际境遇之下,又再一次选择踏入学校的人儿来说,还是想和曾经的自己有所不同。那么这些不同,该体现在某些层面,这点上,或许每个人又各有各的不同。

过来人,应该都能够看得出来,硕士对于做学术的人来说,那只是入门级别的学徒,如果不继续读博的话,未来或多或少显得有点被动。被动这个词语,是我临时想到的,我不知道在这里要用哪个更具体的词语来表达。借此,这也是我一开始就想继续的缘故。

不过,我发现,一切似乎都很难,在一切都未曾经历时,所想始终归为所想,它不可谓生活。回学校的心情是兴奋的,不过它没有持续多久,伴随时间而来的也有一些繁琐和吃力。因为一切,得从新开始。

记得刚刚回来的时候,华哥也回来了,那个时候从新拾起看薄片这项技能,很多不懂,近乎和没学过地质的学生一样,华哥带我到实验室看了几个晚上,那几天我们看到深夜12点左右。后来一直在关注贺老师的博客,看到不懂的也会在QQ上直接问她,如今,如若有机会真想跑一趟西安,和老师学习一段时间。一年级,大多以课程为主,倒不是课程有什么奇特之处,而是听的感受和本科阶段完全不同。听了那么多的课程,唯一的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听课之前,得做好的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否者很难听得懂,所以固体矿产的课程,我听起来就很吃力了。

回来,外语的功夫下了很多,不过依旧停留在一些字面上的东西,还从未做过一些实质性的尝试,比如背诵或每天都保证听力的长度。说和写都至关重要,说是目的,写也是,未来如果需要继续,外语也是头等不可放弃的科目。尽管在这下了许多功夫,还是没把六级过了,六级仿佛是很多人硬伤,在我的圈子里,一次过的,好像就那么三两个,不过已经很多次了,还是略感疲惫,毕竟早一点结束,就可以开始其它的。比起实用性来说,六级没有口语更实用,不过它是一个关卡,这也是自己一直在为之复习、做准备的原因之所在。

专业方面也是如此,从最基本的入手,岩石和矿物,不过依旧觉得矿物很难,学不好矿物学,岩石学就很难,一环接一环,学习就是如此。三大岩类,沉积岩是我们学习石油地质的强项,其它两者,则相反,很多时候,一听到这就犯晕。因为,它们真的难。回来的时间里,重新选了沉积岩石学和变质岩石学。上沉积岩石学的依旧是自己熟悉的老师,不过课程讲得很快,这也是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最大的区别。再一次说明,知识储备很重要。变质岩岩石学,同样很难,不过是自己导师的课,近乎所有的实验课和理论课,都全程参与,确实收获不小,至少如今不怕,也会看一点,到了后期的高级岩矿鉴定的时候,那些教学薄片,还是可以判断出来个一二。如今,在看岩浆岩岩石学,找师兄接的书。是一本好书,和之前看的不一样,野外回来,每一天都会看20来页左右,纯属加强一些知识储备。不过,想要在这条路上继续,这只是开始。

如今,再一次选择了做石油,这是一条不归路。这点,这个行业的人都感受到了,至少当下的感受就是如此。

知道要做石油,高兴的是,自己上手相对于其它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方面来说要快点,不过,当我看到我本科同学硕士毕业的场景,我也意识到这条路要走通,似乎不怎么可能。不过搞石油的思路可以和搞矿的思路可以相互结合,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这是值得欣慰的一个点,即保留了自己本科的所学,又可以重新学习固体这套东西。不过,这需要花费大量的经历,不然,一切最终只可谓纸上谈兵。

一年之内,在沉积上花掉了不少的时间。先是沉积相关的流体力学。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难点,沉积都与之相关,只有搞懂了它,方可对之有一个真实的理解。不过好在有一个对我不错的师哥,他把他硕士阶段下载的经典书籍给我发了一份,其中就有这部分。看了好多遍,如今,略懂一二。看了水动力后,开始看沉积结构和构造,这本书看了很多遍,很多时候把它当作工具书看,里面有图片,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是黑白的不是彩色的。后来开始看沉积相,从冲积扇看到海相的浊流沉积,不过如今看得最多的是三角洲。三角洲按照不同的参数可分为多种类型。不过,我看的最多是是湖成三角洲。其中三大亚相里面的几小微相一直很让我头疼,有的时候还是很难判断这到底是哪个亚相里的哪个微相。最近一直在利用测井相分析沉积相,就遇到了上述那样的问题。书籍上有每种微相和亚相的岩性的阐述,不过在特定的情景下,就得具体分析了。例如,如果同时砂泥层都有,而且以绝大多数的泥层为主,我或许会考虑前三角洲那套东西,如果是砂泥岩互层,近乎1:1,或许我会考虑到天然提这套东西。当然,作为一个新手,我不确定,自己的所说是否贴切事实的真相。不过,这段时间,我感知到一点,知识是一个体系,它们彼此相扣,知识的基础结构,尤为重要。

为了用测井,有重新拿起大三时学到的地球物理测井这本书,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来川多年的曲靖老乡,他说他们在工程上也会用到这个,其实这点我没想到,看来以后得多综合了解点,不可太封闭自己。见多识广,有它存在的道理。谈起这门课,特意去旁听了地物学院的课程。老师的课堂很有意思,其实,说实话,一直很佩服搞物探的人,总觉得他们数学超级好,很聪明(这是我的感性认识)。除此之外,再一次看了大四选修的一门课——油气测井地质。为什么测井可以用来分析沉积相,我是在这本书里看懂的,这里面有其最本质的基础原理解释。原理,这对于硕士学习很重要,本科是概念,那么硕士,我更想知道为何这样做。每一次回家,看到周围的岩体,我都会想他们是怎么形成的,不过我依旧没有答案,我倒是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回答个所以然出来。

一年内一个收获,便是,在开学不久,再一次看绿泥石的文章,进而写了一偏几千字的读书报告,后期经过博士师哥的多次修改,投了出去。不过估计很悬,如今,依旧没有收到回复,师哥说回复还得等几个月,他说一般周期很长,得半年。说起绿泥石,纯属个人爱好,在本科做毕业论文的时候,看到过关于它的文献,从此记住这几个字,回来也和原先带我本科毕业论文的老师联系过几次,好像老师也在这方面的研究。那篇文章,我写了很久,由于是第一次尝试些这样的文章,显得庄重而慎重,不像我平常的文字一样,一个晚上我就可以写出几千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51861-1073617.html

上一篇:求学日记
收藏 IP: 112.193.2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