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E学术交流官方企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JE2017

博文

做好演示用的幻灯片,你就是学术会议上最靓的仔! 精选

已有 5533 次阅读 2021-6-4 15:46 |个人分类:AJE 学术博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演示报告对研究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您要通过它来与别人分享您的研究成果,以确保您的研究内容被听懂。所以易于阅读、思路清晰是一篇报告最必要的因素。当然,此编辑技巧适用于此类特殊的写作类型:演示用的幻灯片


除了每天在实验室、图书馆或野外实地所做的重要工作,研究人员还有许多职责。他们也必须是优秀的读者、作者、审阅人和演讲者。

其中,演示和讲话是与您研究领域中其他人分享自己成果的重要方式,应邀去演讲是莫大的荣誉。然而,演讲时如何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呢?
1 减少文字数量

要知道,听众的习惯是边听边看。所以,如果您在幻灯片中放入大量文字,那么多数人会专注于阅读文字,而不是听您讲话。以至于您所提到的任何重点信息,很大程度上会被他们漏掉。

有时候经常会疑惑,幻灯片上要不要给出完整的句子?如果可以口头解释,一个短语甚至一个词是不是就足够了?(如果有人会在演讲后下载您的PPT,那么请考虑在演示文件的“注释”部分添加些额外内容。)

2 使用图片

在某些情况下,您可能根本不需要文字。针对某个主题,利用相应的图片,可使听众更轻松地听您演讲,并持续保持注意力和兴趣度。当然,前提是该图片能引出您所需讲述的内容要点。

3 控制引入新信息的节奏

读书时,由读者自己控制节奏;在演讲中,就应由主讲人来控制节奏了。如果想要确保那些快速阅读者不会先您一步读到稿件的内容要点,就不要一次给出您所有的文字信息。反而,应为每行或每个要点加动画效果,这样它们就会在您准备好要讲述的时候出现。

另外注意不要在标题中透露结论如果某张幻灯片的标题为“蛋白质A是正常心脏功能的必要条件”,听众就会立刻知道您实验的结果(可能就不听您的讲解了)。应首先提出您的研究问题或实验项目,这样您才能逐步引导听众了解相关的数据,并在报告结尾给出结论。
4 其它格式编排建议

如果您使用的是文字信息(如弹出式列表),那么请确保文字容易被听众阅读。

另外,要特别检查拼写错误,拼写错误会对听众造成很大的干扰。应考虑在各行或各段之间增加空行(10 pt空行比较合适)。

(1) 注意平行结构。如果列表中大部分项目是完整的句子,那么所有项目均应为完整句子。(请注意,本弹点列表中包含全以动词开头的各项目。)

(2) 尽量使用大字体。因为很有可能在大会议室后排的听众,看不清该演示报告的内容,所以为了信息能够被更好地传递,尽量使用大字体。虽然没有严格规定,但字体大小至少应为24号。

总而言之,请记住,您的幻灯片不需要完整的呈现所有内容,一个好的演讲或讲座,是由演讲人来主导的,同时一些重要的、详细的内容也是通过演讲人之口进行传播的。

所以,幻灯片旨在引导故事发生,而不是讲述全部情节


往期推荐:


喜欢这篇博文吗?如果您觉得本博文对您和身边的人有所帮助,欢迎将其推荐到博客首页或分享至您的个人博客。看到您的推荐或收到您分享本博文的后台提醒后,我们将通过私人消息为您赠送AJE润色服务的优惠代码及使用方法说明,作为对您支持的回馈与感谢。

如果您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有英语翻译和语言编辑的需求,敬请发送邮件至support@aje.com;如您想了解AJE如何帮助研究者取得成功的更多信息,敬请访问AJE中文官网www.aje.cn

本文首发于“AJE作者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原为“AJE美国期刊专家”,因运营需要,现已将全部业务迁移至目前最新的“AJE作者服务”,并由订阅号转为服务号)。您也可以通过微信与我们交流,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找到我们。

AJE新WeChat服务号二维码.jpg


版权声明:

本文翻译自AJE作者资源中心(英文版)https://www.aje.com/arc/,原文标题How to Build Great Slides for Your Research Presentation,作者Ben Mudrak。本文由AJE北京办公室负责翻译、改写。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推荐到博客首页或分享至您的个人博客;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groups@aj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44631-1289706.html

上一篇:科研界如何适应预印本?看看主编怎么说
下一篇:JCR与CiteScore最新年度指标均已出炉,您心仪的期刊是否榜上有名?
收藏 IP: 111.118.204.*|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