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veyX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rveyXu

博文

帽子,应该宁缺毋滥!而非定额配给!

已有 1976 次阅读 2018-8-24 11:3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看到乔老师首页推荐文章“帽子无过,原始创新发力问题在于评价标准”(原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590-1130694.html)有些感慨,斗胆发出来与君共议。


帽子盛行是现有评价体系乏力的结果。一个典型的场景,台上的申请者慷慨激昂的答辩陈词,台下数位评审专家或抬头凝视,或低头沉思。但他们一般都会在此期间翻看附件里的成果清单,即使他们已经很了解申请人,因为这几乎是项目评审的习惯动作了。有没有帽子,一看便知;但是,回答诸如科学观点对不对,科学问题凝练是否得当,技术路线是不是合理可行等等的这些问题却需要对所涉领域有深刻认识,而且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调研。孰难孰易,毋庸多言。所以经常遇到的尴尬情况就是--外行评价内行。这种情况怎么办?数文章、数帽子就成了大家都会做的数学题。内在的逻辑是这样:文章,是国内外同行对他研究水平的背书,毕竟文章都是同行评议后才得以发表的嘛;帽子,是各级组织对他研究水平的背书,各级组织都认可了他的研究水平的呀。用这双重背书来评审项目,的确也是“打眼”风险最小的。


但问题在于“帽子是配额制”而非“宁缺毋滥”。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杰青优青都是在每年的申请人中,按照一定数目遴选。从道理上讲,就有这种可能:水平很高但没戴上帽,因为同年竞争对手很强;或者反之。而某年没戴帽的学者水平却比不同年份戴了帽子的学者水平高(极端情况)。尽管从统计意义上讲,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如果把帽子设计成“宁缺毋滥”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就要400个,就可以从制度上避免这个问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就有空缺的年份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8277-1130908.html


收藏 IP: 159.226.166.*| 热度|

1 李南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