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25.46.17.*   [52]youyu222   2011-4-24 00:22
经常看先生的文章,从中获益匪浅。另有注意到,先生的发博文的时间一般在早上六点、七点左右,有一疑问,先生一向早起吗?您是怎样保持一天饱满的精神的呢?
我现在是一名本科生,除了大一由于高中的惯性,坚持早起锻炼身体外,目前的情况是:第一节有课的话,为了不迟到,肯点面包,喝点牛奶,没课的话,八点以后起床的多些,尽管这样,白天精神还不是很好。所以比较苦恼,还望指点。
我的回复(2011-4-24 06:44):其实,随着年龄增长,我的精力越来越差。但年龄大了,对睡眠时间的要求越来越低,我每天只要有五六个小时的高效睡眠就行了,一般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白天乏了就假寐一个小时左右。近期以来,早上花一个小时写博文。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很贪睡,特别爱睡懒觉,所以你不必为此自责。应高根据目前情况确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尽可能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也就是说,醒着的时候不断学习和参加有益于身心的活动,这样也就可以心安理得了。
IP: 211.66.6.*   [51]redking97   2011-4-21 20:36
虽然没有见过您,但是从您的文字能感觉出您从内在散发出来的气质,那种静的气质,
IP: 59.77.16.*   [50]CyuSing   2011-4-20 11:23
戴老师,发现您经常写博客,并且几乎每条留言都有回复。
感谢您的耐心认真,我们从您这里受益良多。
最后祝愿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我的回复(2011-4-20 11:38):因为手头有不少事情要做,我只能部分地回复。与大家交流是件开心事,我自己也有收获。
IP: 211.81.255.*   [49]白斌   2011-4-18 10:41
戴老,您好,看到你的博文,关于无量钢化与量纲一化得说法,我很同意您的观点,量纲一化至少读的就别扭!我觉的无量钢化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它的含义!呵呵
我的回复(2011-4-18 11:16):最近我与年青同事议论,细想一下,量纲一化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一化”可理解为“归一化”,或取没有量纲的1为“量纲”。但是,既然有了很好的、为公众接受的说法,为什么要改成一个读来别扭、有歧义的说法呢?谢谢你的支持。
IP: 59.79.61.*   [48]DMT   2011-4-14 19:42
戴老师,咱们学校有新校长了吗?
我的回复(2011-4-15 07:42):还没有呢!这是我们全校师生翘首以盼的事情。
IP: 125.71.200.*   [47]张永清   2011-4-12 19:43
戴教授您好,我四川大学研二的学生,我看您的博文对我这些研究生来说十分受益,感觉您写的那些方面就是我身边的事,不管是学习、研究还是个人修养等。以后我会经常来您这里学习哈。谢谢您。
我的回复(2011-4-12 20:33):欢迎你常来交流。
我去年、千年曾到你校,在我的乐乎博客里有记载。
IP: 202.194.200.*   [46]冷学礼   2011-4-9 14:45
戴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再加一句, 乐之者不若志之者.
我的回复(2011-4-9 18:01):有道理。这是你对孔子的语录的推广。
IP: 114.86.33.*   [45]戴世强   2011-4-8 06:51
fzl529:我回复了你的评论。
IP: 218.81.134.*   [44]戴世强   2011-4-5 11:18
dfh3919:我回复了你的短信。
IP: 221.12.10.*   [43]张洁   2011-4-3 08:28
戴老师您好!在科学网与您相识已经很久了,我最近遇到一个问题,有关物理的。我想用Potts模型来进行复杂网络的社团划分,看了一些文献,还是有点难以理解,请问戴老师这方面有所了解或是研究过吗,能给学生做个简单的解释吗,有相关资料也可介绍给我,谢谢!
我的回复(2011-4-3 10:01):你好!
我对这方面研究有兴趣,但是不精通。我建议你与成都科技大学的年青教授周涛切磋,他对复杂网络及其应用的研究做得很好。他在科学网上有博客,我读过他在博客中发布的相关文章,网址(旧)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6247
你不妨与他联系。
IP: 123.124.224.*   [42]邢雅楠   2011-4-2 22:04
戴老师您好,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您的博文,我现在是一名在读的医学研究生,对于开题的立项依据,我写了很多次,也给导师看了,可是修改的还不是理想,可我尽力了,导师只是让我尽量去改,我的课题其实别人研究的很多,我觉得可以总体概括一下,也没有多大的创新性,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
我的回复(2011-4-2 22:48):你好!对医学我是外行,所提建议仅供参考。
我的建议如下:
1)做好调研、综述。你说你的课题别人研究得很多,就要有选择地查文献。关键是从中找出合适的切入点,不能太大、太虚,找一个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2)选定问题后,在综述中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讲明解决此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时可引用名家的话或学科规划中的阐述,有时可利用统计数据说话,这样你的立项依据就充分了;
3)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有闪光点,硕士论文有一两个闪光点就行了,博士论文要有三四个。先要预先设想和发掘。仅仅总体概括不能达到学位论文的要求。
相信你再努力一把,就能达到你的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要求。
IP: 218.81.123.*   [41]戴世强   2011-3-28 06:02
dh200532:我已回复了你的短信。
IP: 115.155.79.*   [40]孙克克   2011-3-27 14:18
戴老师说的非常好,值得我们青年学子反省自身,抓紧时间好好学习。
我的回复(2011-3-27 17:57):谢谢你的积极回应。相信你一定会学有所成。
IP: 79.220.199.*   [39]dunkelblau   2011-3-18 06:58
非常感谢戴老师的指点。
IP: 222.71.150.*   [38]戴世强   2011-3-17 09:35
dunkelblau:我回复了你的邮件。
IP: 79.220.200.*   [37]dunkelblau   2011-3-16 05:09
戴老师,您好!

我想请教你一下,关于自己以后学习方向选择的问题。

我在国内完成了本科学业,专业是机械电子(五年制)。学过:理论力学(主要是运动学和动力学)、材料力学、振动学(均为机械类教材,理论和数学都比较简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积分变换,以及控制理论和电学知识。

现在在德国一所工科大学机械学院读硕士。对材料学研究产生兴趣,这样需要重新学习固体力学,连续体力学,弹性塑性力学,计算力学等相关课程。这些我在国内都没有学过。

我自己的感觉:
我自己对搞纯理论研究兴趣不大,再加上本身是工科出身,数学力学的基础不够好。利用原来已有的振动学+控制+电子方面的知识,可以做诸如减震降噪设备,这样的工程应用性强的科研工作,自己也很喜欢。但现在来到德国,对他们开发的新型生物材料、新式轻型复合材料、金属陶瓷材料觉得很感兴趣,所以想改学纯力学专业。

我有点担心固体力学,计算力学的难度。而且,做这方面的力学研究,是不是主要就是在计算机上构建各种数值分析模型,来探索新材料的力学性能呢?有多少到实验室对材料进行测试的工作?我的目标还是把这些力学知识应用到材料科学上,或者其他的应用方向,不想研究连续体力学、弹塑性力学本身的理论。

戴老师,你觉得根据我上述的情况,我适合转专业吗?
我的回复(2011-3-17 08:04):谢谢你相信我,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对你的情况了解得不全面,这里只能提出一些一般性的意见。
1)从你的学术背景和喜好看来,你适合走“工偏理”的路,亦即比通常工科人士,你的理科基础好一些;比理科人士,你更懂工程应用背景;
2)务实地实现“工理结合”,首先要改变工科人士满足于表面知识的思维定势,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其次,趁研究生阶段补好理科课程;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打好数理基础,尽可能多学基础性的数学、物理、力学知识。就力学而言,先复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再学弹性力学、计算力学、塑性力学;千万别先啃连续体力学;
4)边干边学,做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在机械电子行业,挑战性难题不少,如MEMS、微结构分析、电子封装、智能材料制造等等,可找与材料研究相结合的题目。
总之,趁着年轻,又有留学机会,好好珍惜,选定努力方向,不断前进!

祝你

心想事成!

戴世强
IP: 218.81.117.*   [36]戴世强   2011-3-9 09:59
对03-07的博文稍有补充。
IP: 60.166.223.*   [35]吴斌   2011-3-9 07:24
戴老师:早上好!申请书已发到您邮箱,请您审阅!谢谢!
IP: 60.166.215.*   [34]吴斌   2011-3-8 17:38
戴老师:您好!我叫吴斌,也是一名教师。您的关于NSFC申请书方面的系列指导意见已认真学习并用于项目申报书的撰写过程中,这一段时间一直定期看您的博客。现完成申请书初稿,11号上交,最近您也很忙,但仍恳请您能否挤时间指导一下我的申请书?谢谢!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我的邮箱mewubin@tom.com
我的回复(2011-3-9 05:56):请尽快把你的申请书发到我的邮箱:sqdai@shu.edu.cn。最好除了给我拟递交的文本外,还有正文的word文本,这样我可直接用修订工具修改、评注。
IP: 119.56.91.*   [33]huayuwujie   2011-2-14 12:51
戴世强:  CU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