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55.69.2.*   [352]zhudi80   2012-11-26 10:27
其中一个学院的招揽人才方式是通过召开前沿学术论坛来吸引青年科学家,这个是第二次论坛的网页:http://www.shanghaitech.fist-2012.com/eindex2.asp
第一次论坛的新闻报道: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筹)第一届国际青年科学家讲习班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20所美国著名学府或研究机构的33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讲习班。上海科技大学希望通过举办讲习班,促进优秀青年学者们间的学术交流,并向他们介绍学校的举办条件、规划远景、筹建进展和发展机遇,吸引人才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的创业队伍。
http://www.shanghaitech.edu.cn/news.asp?id=131
IP: 155.69.2.*   [351]zhudi80   2012-11-25 13:25
据悉,新的上海科大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采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目前高研院已经正式获得批准,事业编制500人。高研院的很多研究员将是他的师资的一部分,这些人绝大多数为新聘任的青年科学家,他们大多来自加州伯克利、斯坦福、MIT等世界名校;同时中科院上海分院的其他研究所的研究员也会兼任研究生的导师。第一批研究生的招生完全和中科院其他研究所相同,待遇也相同,并由他们代招。
我的回复(2012-11-26 02:52):有些措施与中科大创办时相近,在招揽人才方面新的上海科大确实有办法。但科学院上海分部的数学、物理学类不强,可能会采用其它措施。从事数理研究的人士可能还有更多的机会。
IP: 155.69.2.*   [350]zhudi80   2012-11-24 22:33
10月29日,上海科技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签署合作备忘录。 上海科技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协议商定将在今后五年开展教育、文化及科研合作。作为教育合作的启动项目,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将会与上海科技大学共享部分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相关材料和在线课件。针对每门课程,上海科技大学都将派遣教师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教学和研究方法。
      
       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是上海科技大学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推进大学的国际化进程及学科建设,深化开放合作的办学思想,建设领先的科教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
http://shanghaitech.edu.cn/news.asp?id=181
我的回复(2012-11-25 03:19):我在《中国科学报》上也见到了这条消息。看来新的上海科大很活跃,关键在于它如何网罗师资和教学实践,情况不会太差。
IP: 155.69.2.*   [349]zhudi80   2012-11-21 23:20
个人认为上大改变短学期制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领导没有在这种制度下受教育,缺乏对短学期制的深刻理解,以及这种制度对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的严苛要求。今年初与理学院及教务处的老师对此问题有过交流,理学院的老师和我都认为目前的制度对于基础学科或基础课教学不利,影响学生发展后劲,教务处的老师很开明,认为课程的设置院系完全有自主权,教务处也支持院系对课程模块、课程性质设置进行改革。我查看南洋理工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的课程模块,并对比上大课程设置,发现南洋理工的课程设置尊重学科发展特色,每个院系的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学分比例各不相同,学校仅限制了很小比例的课程,院系自由度较高;以化学系为例,他的课程设置按照美国化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推荐意见来设置。而上大仅在理工、经管、人文大类上略有差异,在大类内部,不管各学院各专业,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等课程模块比例相同,限制太死,院系缺乏自主性,不能按照学科和专业特性,对课程作出合理安排。
我的回复(2012-11-22 03:43):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将作进一步调查和思考后,整理一个意见,呈送给校领导。现时的校领导较前更为广开言路,我有机会常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我认为,是否实行短学期制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所涉及的课程设置的原则和自由度,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IP: 223.167.157.*   [348]雷芳   2012-11-21 23:19
读您的博文受益匪浅,终于体会到了通识课的内涵。之前我对通识课的理解就是这门课不好上,老师要知识渊博,给学生传播一种理念,不能太深太专业,但是不能太专业就等于泛泛吗?我觉得这个度实在不好把握,最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了解科技前沿。戴老师上课真的非常成功,当看到您博文中提到一个经管的学生在上了您的课后问您能否换到力学的时候我都笑了,不过内心升起的是对您的敬仰和羡慕。作为一名新进教师,无知者无畏,在还未搞清“通识课”的上法的时候就斗胆申请了和自己研究相关的通识课,现在看了您的博文后有点惴惴不安,的确您提到了通识课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不是随便的老师就可以承担这门课程。我希望自己能上好这门课,不要成为别人或学生眼中的水课。努力备课弥补自己经验和知识的不足,谢谢戴老师!!!
IP: 155.69.2.*   [347]zhudi80   2012-11-19 20:02
上海大学的短学期制似乎还有些问题,但是上海大学的学分制和选课制却可以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尤其是上大的选课自由度还比较高。所以对于有志于将来选择数学专业或其他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数学系应当把删减的内容作为选修课,在大一的时候开出来,以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
我的回复(2012-11-20 04:53):上周四我参加了我校老教授协会组织的一次活动,大家对短学期制也提出了异议,这是我校领导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将建议校方就此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然后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
关于数学课的问题,你提的方案可行。我还准备向校领导提建议,对大类招生招进来的新生,在数学课上作出多项选择的安排,就像硕士生入学考试中,分成数学-1,2,3,4.这样对于有志于从事运用数学工具较多的专业学习的新生,在一年级时可学到较为高深的数学知识,现在出现的问题至少部分地可以避免。
IP: 27.115.83.*   [346]shayne1993   2012-11-16 21:08
戴老师,您好。我是上海大学2011级数学系的学生,陈然老师的学生。大一时在陈老师的推荐下听了您的讲座,选了你的通识课,也经常来戴老师的空间拜读博文,学习和收获到了很多。
在这里,我有一个很非常急切和迷茫的问题要请教戴老师。您知道,我们2011级是上海大学第一批大类招生的产物。大一的时候没有专业,只是属于理工大类。如今大二了,进入了数学系,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来了。一年级的时候没有专业,所以数学上只是简单的学习了高等数学A和线性代数,讲的非常非常浅,完全不能和数学分析相提并论。然而进入了数学系之后,由于教学安排,只学习了九周(国庆放掉一周)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内容也是老师挑几章上。“讲的很粗糙”(系主任原话)。如今冬季学期要到了,已经没有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课了,直接上复变函数和常微分了。现在我想来非常害怕,身为一个数学系的学生,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竟然只上了九周的课,这个基础是多么的薄弱和不扎实。接下来的复变泛函常微分,同学都表示非常担心。无坚实的地基,万丈高楼从何起?如若平时抓紧时间补上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又恐怕落了接下来要学习的课程(三学期制课程很紧,特别对数学),所以非常的迷茫,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想请教戴老师,谢谢。
                                                                    上海大学2011级数学系  肖雪鸿
IP: 59.56.172.*   [345]林欢   2012-11-10 21:20
戴老师,您好!我特别欣赏您!最近看了您的很多篇博文,都非常喜欢,特别感谢戴老师那么认真的在科学网上和年轻人交流!可以看出戴老师是一个非常非常用心的人!我听中国之声时,主持人经常说的是“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请在我们的官方微博留言,我们将关注您的每一条留言!”我经常想为什么中国之声能办的那么好,就因为它重视它的每一个听众!而您就是这样一个人,您关注博客上的每一条留言!非常佩服和喜欢您!希望能和您经常交流!
我的回复(2012-11-11 04:17):过誉了!与青年朋友推心置腹地聊天是我的乐趣,希望自己今后做得更好一些,请经常向我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IP: 123.145.36.*   [344]靳萍   2012-11-2 18:43
戴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的悉心指导,的确我们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十分愧疚,但还在努力。
其实我们选力学主题为专辑,其正真的目的是在为有些大学力学学科的困境在呼吁,其寓意感触颇深。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对力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补充,对力学界科学家们高贵品格的敬重,其乐无穷。
再次谢谢您的关心和指导!
我的回复(2012-11-4 03:52):谢谢你们对力学学科的关心!我早先有两篇关于“力学学科在中国”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6442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64423.html),可供参考。
IP: 61.134.38.*   [343]zhouxinyuan   2012-11-2 13:25
戴老师:
    关于基金的事我还想再咨询您一下,因为我是民间发明人和民间科技工作者,正是你说的“没来头”的,可我很想把事情做成。为社会做点贡献。但在中国我的身份比较低下,“申请项目”又是“第一次”心里没有把握,如果您有时间的话,能否将您的QQ号告我,您约个时间,我们可以视频一下。我向您请教。

我的QQ号:787321787   ( 汉江河)、手机13990602585
多谢!  周新元
.
我的回复(2012-11-4 03:47):我目前没有QQ号,请通过这里的短消息与我进一步联系。
IP: 124.79.30.*   [342]戴世强   2012-11-2 04:17
宇宁:我把昨天的回复放在10-27的博文的评论栏里了,想必你能看到。这两天事情多,邮件下周发给你。
IP: 123.145.36.*   [341]靳萍   2012-11-1 23:49
尊敬的戴老师您好!谢谢您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送上的这份夸奖,有您的认可和鼓励,我们一定会尽力的。

这次想转载的是“科普大众化任重而道远” 。

靳萍
IP: 78.144.112.*   [340]张宇宁   2012-11-1 23:09
戴老师,系统提示您今天给我留言了,但点进去却什么也没有,不知道是否是系统故障了。
IP: 78.144.112.*   [339]张宇宁   2012-10-31 21:33
戴老您好,下面的链接是我已经贴在博客上的《趣说空泡》系列博文的目录。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2862&do=blog&id=574570
我的回复(2012-11-1 10:48):刚才我快速浏览了你的12篇文章,写得极好,内容非常适合《大众力学丛书》的要求,包括主题、写法、可读性等等,时下正处于该丛书确定明年选题计划的阶段,我准备尽快予以推荐,需要填一些表格,去通过email发给你。
建议再加上一个“基础篇”,浅近地介绍空泡的力学(物理学)背景,放在卷首,看使得读者更容易接受其余各篇的内容。
IP: 183.64.84.*   [338]靳萍   2012-10-31 17:18
尊敬的戴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对《大学科普》期刊力学专辑的支持。
昨天,武夷山老师给我推荐了您的这篇博文,拜读后,感触很深,您的只言片语中流露出中国科学家的独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热情,令我们敬佩。
我想在今年《大学科普》期刊的第四期“天文学”专辑,特邀专稿栏目中,转载您的这篇文章,不知可否?盼回复!
顺祝您的母亲早日康复,
靳萍
我的回复(2012-11-1 11:17):靳萍:
你好!
我近日阅读了你们寄给我的《大学科普》今年第三期(力学专辑)的全部文章,感到这一刊物办得很认真,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有品位,相信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
我的博文若有可为你们所用的,请随时提出来。我不知道你这次指的是哪一篇博文?请告。若能用,我很高兴。
顺颂编安。
戴世强
IP: 58.198.90.*   [337]卢东强   2012-10-28 10:26
祝贺戴老师获得“中国奇异摄动杰出贡献奖”。

2012全国奇异摄动理论和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纪念中国奇异摄动研究奠基人钱伟长先生诞辰100周年于2012年10月19-21日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召开。会上,颁发了“中国奇异摄动杰出贡献奖”。

“中国奇异摄动杰出贡献奖”获奖者(姓氏拼音为序):

戴世强(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江福汝(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林鹏程(福州大学)
林武忠(华东师范大学)
林宗池(福建师范大学)
莫嘉琪(安徽师范大学)
苏煜城(南京大学)
徐钧涛(华东师范大学)
张伟江(上海交通大学)
周明儒(徐州师范大学)
我的回复(2012-10-28 10:58):首先感谢中国数学会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颁发的这一奖项。
其次深感受之有愧。在奇异摄动及其应用的研究方面我的成绩平平,与同时获奖的师长、朋友相比相差甚远。
最后愿我们的奇异摄动研究步步高升,我将在此过程中继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IP: 113.135.23.*   [336]zhouxinyuan   2012-10-27 23:20
戴老师:
你的“看法”让我茅塞顿开,眼前一亮。
我知道我现在研究的“基础”了,过去我对我目前“基础研究”慨念含混,内容搞不清,你给我拨亮了。
让你费心,多谢你了!
以后我还会请教你。
多谢!
IP: 1.81.225.*   [335]zhouxinyuan   2012-10-27 14:19
戴老师:
我是行政单位的普通人员(陕西省汉中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科),我学的专业是法律。但我研究的领域是“普通感冒治疗”等等,已申请专利六项,获批四项。写有《普通感冒治疗的新方法研究》和《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的新发现》。我很想把我研究的成果和技术经再研究运用于社会,可我没有医学背景,没人相信。同时我这里也没有你说的那样的“朋友或专家”给我指导。(我们这里山大沟深资源匮乏,没人申请过基金),我想问:
一、我写的标书题目是《乙醇、碘附,一种新的治疗普通感冒方法的研究》你看是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范围?能不能报?
二、司法局能否做我的挂靠单位?如不能我又该怎么办?
请您多多指点!
我的回复(2012-10-27 16:28):我的看法如下:
1)司法局作为挂靠单位应无问题;
2)从你的项目名称看来还是属于技术发明类,与基础研究有一定距离,要中标可能较为困难,除非能做到如下几点:
  1 从医理、药理角度对你的治疗感冒新方法进行细致研究;
  2 从医药学的角度做一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搞清治疗方法的内在机理;
  3 有一定数量的临床病例,用以佐证疗效;
  4 恶补医学知识,能用医学术语解释结果,用医学实验证明结果;
  5 与医院的较为资深的呼吸科专家合作联合申请。
只有做了上述充分准备,写出内容显示的申请书,才有希望获准资助。
IP: 1.81.225.*   [334]zhouxinyuan   2012-10-27 12:37
“不管谁写的,主要看申请书的质量。我评审基金时从来不看申请者的“来头””。

戴老师:
   我是民间发明人和民间科研人员,正是你说的“没来头”的,但我想申请2013年基金,不知可否?望指教!
我的回复(2012-10-27 13: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门槛很低,你当然可以申请。需要的唯一条件是申请者有挂靠单位。我想,你作为民间科研人员,若现在在某个单位工作,就可以它为挂靠单位,在表格的相应栏目中请其盖章认可;若已辞职,可请原单位做挂靠单位;若从未工作过,可考虑请求你获得最高学历的单位做挂靠单位。
另外,有如下建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基础研究的,申请书必须有足够的科学含量,若是纯粹的发明,不研究机理,可申请发明专利等;
2)认真研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2013年度的指南尚未发布(通常在11月底或12月初发布),眼前可查阅2012年度的,每年变化不大,特别要针对自己的情况解惑;
3)就近请教朋友或专家,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有问题可以继续问,我尽力作答。
IP: 1.81.225.*   [333]zhouxinyuan   2012-10-27 12:19
"不管谁写的,主要看申请书的质量。我评审基金时从来不看申请者的“来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