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纪念钱伟长先生百年诞辰专辑-1:《钱伟长学术论文集》编后记

已有 4422 次阅读 2012-9-24 05:24 |个人分类:名人纪实|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序言, 钱伟长学术论文集, 编后记

【按】下月9日将迎来我们的老校长钱伟长先生的百岁生日,上海大学和有关单位将组织各种纪念活动。这里准备出一个纪念专辑。前年在钱伟长先生仙逝后,我在博客上发了一个“悼念钱伟长先生专辑”(本博客的第2~35篇博文),凡是在那里述及的内容不再在此重复,内容上着重叙述钱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治学理念,以期从思想层面进一步了解这位大师。

作为纪念钱先生的一个重头戏,上海大学经精心策划和细致组织,将要推出“纪念钱伟长先生百年诞辰文集”,包括《钱伟长文选》(新编六卷本)、《钱伟长学术论文集》(四卷本)和《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钱伟长的博士论文),本周将举行这些书的首发式。我有幸参加了这套书的编辑工作,在实践中进一步通读了钱先生的科学论文,更为系统全面地了解他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理念,获益匪浅。为了让朋友们更好地阅读这些书,在此发布一些相关材料。今日发布由我撰写的《钱伟长学术论文集》编后记,其中简述了论文集的编辑思路;作为链接,收录郑哲敏院士专门为这一论文集撰写的序言,这一序言是该论文集的很好的导读材料。

 

《钱伟长学术论文集》编后记

 

钱伟长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两年多了,下个月我们将迎来他的百年华诞。上海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个四卷本的《钱伟长学术论文集》,以表达对这位科学伟人的缅怀之情。

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出版了18种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近三十年来,各出版社陆续推出了多种钱伟长科学论文选,此次出版《钱伟长学术论文集》,我们遵循了如下原则: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精挑细选。论文集中选入钱伟长先生最有代表性的108篇论文,涵盖他在65年科研生涯中的主要论文著述;

——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精心编辑。所有论文都经过重新打印,既保留原文发表时的全部内容,又尽可能统一编排格式;

——以细致入微的方法精雕细刻。所有论文都经过反复校阅,力求确保出版质量。为了节省篇幅,原文仅以英文发表的,全文照录;同时以中英文双语发表的(例如在《应用数学和力学》上发表的论文),仅收录中文版的,但在附录中给出全部相关信息。这一论文集仅收录钱先生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而他曾在报章杂志上发表的数百篇有关学术研究的文章,在新编的《钱伟长文选》中予以编选收录,这里不再出现。

在此由衷地感谢郑哲敏院士为这本论文集专门撰写序言。郑先生于1946年成为钱先生回国后的第一批学生和后来的同事,是为此书写序的不二人选。这一序言可以视作这本论文集的导读文章。

 

编者谨识

20129

 

【链接】《钱伟长学术论文集》序言

 

   

 

郑哲敏

 

值此钱伟长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之际,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钱伟长学术论文集》,是对这位著名科学家的最好的纪念,可以让广大读者直接和完整地阅读并研究他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生涯中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了解他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理念,领略这位大师的风采,因此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理解这一论文集,仅就我个人的了解和体会,尝试着对本书的内容做一概括介绍。

钱伟长先生的科学研究始于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那是航空航海事业突飞猛进的时代,现代化大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展现高技术价值的时代,大量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向科学家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的非线性问题一时成为人们集中关注的焦点。钱伟长先生敏锐地抓住这一关键,以大变形板壳力学问题为突破口,主攻非线性力学,且以此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作为兴趣广泛的科学家,他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涉猎于一些其它研究领域,也卓有成就。

这里概述钱伟长先生的主要学术贡献。

1940年代,钱伟长先生在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弹性薄板和薄壳是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中的结构元件,当时已有大量分散的工作,但尚无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简化近似方法。他与他的导师J.L. Synge教授一起,首次采用张量分析这一有力工具,经过宏微观全面分析,建立了弹性板壳内禀统一理论;他在微观分析中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拖带坐标系,可用以描述各种不同形状的薄壳和薄板问题,并根据板壳特征尺度与曲率半径之比及其与相对厚度的关系,提出了统一的简化近似方法,对薄板、薄壳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类,导出了一些已知的线性和非线性板壳力学方程,并由此产生了由后人命名的的“钱伟长方程”。这一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借此奠定了他在力学界的学术地位。

钱伟长先生回国后的头一个十年,对弹性薄板大挠度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 这是一个涉及构件大变形的几何非线性问题,受到了von Kármán等科学家的密切关注,但当时缺乏准确有效的解法。1947年,钱伟长独辟蹊径,提出一种系统近似法(后人称为“钱伟长方法”),对圆薄板大挠度问题采用中心挠度作为摄动参数,进行逐次逼近,取得了符合于实验结果的摄动解。接着,在1948年,为了解决更大挠度的问题,他把边界层理论的思想引入圆薄板大挠度分析,提出了一种独到的方法(后人称之为合成展开法),这是具有开创性的一种新的奇异摄动法。此后,他率领一批学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相关工作,并因此1955 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钱伟长先生另一项重要成就是对广义变分原理的研究。1950年代末,他率领团队开始从事此项研究。1964年,为了改变寻求变分原理泛函的试凑途径,提出了一种拉格朗日乘子法,从最小位能原理或最小余能原理等约束条件出发,把约束条件用拉格朗日乘子引入泛函,化为无条件的变分驻值原理,经过变分得到待定的拉格朗日乘子用原始变量的表达式,建立广义变分原理的驻值变分泛函,并据此导出了壳体非线性方程。这是领先于国际同行的开创性工作。1978年之后,他深入研究了广义变分原理在有限元计算中的应用,推动了协调元、杂交元和混合元方法的发展和应用。1982年,由于他在广义变分原理方面的成就,再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79年以后,钱伟长先生关注环壳理论及其应用, 显示了他建模分析、解析求解的功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卓越能力。圆环壳是弹性元件和其它壳体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在许多仪器仪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环壳方程非常复杂,难于求解。钱伟长给出了轴对称圆环壳的复变量方程的特解和一般解,解决了困扰人们几十年的难题,并提出了非线性计算通用程序,可用于仪表元件和波纹管设计。

钱伟长先生在流体力学方面也做出过积极贡献。1947年,他采用经他拓广的摄动法,改进了T. von KármánN.B. Moore的超声速锥型流的渐近解;1949年,他采用渐近展开法,仅用三个简化假设导出了润滑问题的高阶雷诺方程;1984年,他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建立了更为普遍的变分原理,并用他提出的拉格朗日乘子法建立了广义变分原理。

1970年代,钱伟长先生参与了锌-空气高能电池的研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

1980年代,钱伟长先生提出了汉字宏观字形编码(简称“钱码”),根据汉字使用习惯和识字规律,结合汉字结构特点,给出简洁的输入规则,是早期的最优输入法之一,许多巧妙构思被后来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吸纳。

以上仅归纳了钱伟长先生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的主要贡献,这个四卷本论文集中这些贡献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反映,读者朋友可以细细品味。

细读这本论文集,我们可以体会到钱伟长先生在长期科研实践中形成的治学理念,这就是:高瞻远瞩,锐意创新,求真务实。他一向认为,科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为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服务,要高瞻远瞩地根据实际需要来选题;而科学研究必须从基础研究入手,不能就事论事,照抄照搬,必须狠下功夫,大力从事机理性探索,不断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从文集中的每一篇论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创新精神的光芒。

我相信,不仅力学工作者可以从阅读这本论文集获益,其它领域的读者也可从中得到有益的知识和启示。

 

2012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616167.html

上一篇:最喜欢的教师节礼物
下一篇:纪念钱伟长先生百年诞辰专辑-2:钱伟长博士论文编后记
收藏 IP: 124.79.17.*| 热度|

8 董焱章 陈安 郑融 郭战胜 张士伟 王鲁瑀 clp286 zhudi8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