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教育随感-5:大学该不该沾铜臭? 精选

已有 6652 次阅读 2012-6-25 06:09 |个人分类:教育随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铜臭

如果我告诉你:有一所名大学,拒绝一位富翁为在该校建立“世界级的工商管理学院”的大额捐款,你信不信?可能信疑参半。然而,确有此事。请看这里照录的一段文摘:

 

牛筋一样的牛津

1996115,牛津大学各学员的学监们以259票比214票的表决结果,否决了沙特阿拉伯富翁瓦菲支赛义德提议捐款340万美元,让牛津建立一所“世界级的工商管理学院”。

这似乎是天方夜谭。哪有拒绝送上门来的捐款的道理!牛津究竟是富得流油,还是疯了?牛津认为,教育是让学生为公众服务,而不是对赚钱有所准备,他们担心,工商教育会变成讲授如何在6个月内赚取50万美元,“有着古老传统的牛津大学应该远离沾满铜臭的工商教育。”

赛义德对牛津的决定感到迷惑不解,新闻界对牛津的保守颇有微词,但牛津人认为,这一决定是“牛津大学历史价值刚成年的胜利。”在某些问题上,牛津确实像固执坚韧的“老牛筋”,决不做半点退让。现在,就连某些非洲国家刚建立的大学也设立了规模庞大的工商管理学院,但有着千年历史的牛津却依然不为所动。在牛津,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What do you think?(你在想些什么?)”他们把思想创见看得最重要,这里产生过许多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学者。作为世界学术的圣城,“牛津本来就是为杰出人才而存在的。”

牛津人真正理解了大学的含义。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格,而不是人力。

牛津大学拒绝的不仅仅是金钱,而且是某种世俗化的思想和理念。牛津的学生可以由贵族向平民转化,但牛津的精神绝不放弃贵族化的精髓。它为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贡献的,不是熟练的技术工人、精明能干的老板、长袖善舞的政客,而是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科学家与艺术大师。这才是牛津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岂是金钱能买到的?

——摘自《火与冰》(北岳文艺出版社),作者:余杰

 

对于这则故事,一百个人可以有一百种评论。我也在此发表一些看法,愿与博友们讨论。

首先,工商教育是否能与“赚钱教育”划等号?是否一定沾满铜臭?可以见仁见智。

其次,对于是否接受这笔建立世界级工商管理学院的捐款,牛津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从259214这一表决票数比例可见,牛津各学员的学监们的意见不尽一致。是否可以认为,学校商业化的状况已经势不可挡?

最后,透过现象看本质,牛津坚持她的“贵族化”精神(尽管她的学生可以由贵族向平民转化),我们的高等学府要不要有这种精神?

我觉得,我们不必纠结于第一个问题,倒是应该思考第三个问题,或者,形象地发问:我们的大学该不该沾铜臭?

就此而言,我的态度很坚定:不该。

记得50多年前我进大学时,大学就是庄严的高等学府,听不到“创收”、“跑项目”、“争经费”之类的词汇。校长们专注于学校的学术和教育的发展,不必成日“为稻粱谋”,不用“跑部钱进”;教师专心于教学和科研,不必思量着填各种各样的proposal。这样的好日子哪里去了?

我认为,学校应该保持高等学府的“庄严性”,为此,公立大学应该有充足的“皇粮”,在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

记得15年前,我在香港城市大学访问,一天中午,在学校图书馆读报。碰巧那天,国务院和港府同时发布了各自的教育经费拨款数字,前者为700亿元人民币,后者为2200亿元港币。当然,国内还有一大笔地方政府的教育费拨款,但那两个数字的“落差”还是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些年来,随我国GDP的增长,教育经费拨款也在大幅度增长,我们的大学已有足够的条件吃足“皇粮”。

关于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拨款模式,科学网上已有很多讨论。我以为,应该把“吃皇粮”的模式简单化,直到大学校长不必“为稻粱谋”的程度,直到大学老师不用处心积虑搞项目的程度。只有这样,大学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下的大学,专门培养新一代的人格的大学。不知各位以为然否?

 

写于2012625日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85526.html

上一篇:学习漫谈(71):科学洞察力从何而来——谈粗略估计的重要性
下一篇:心香一瓣祭业师——痛悼谷超豪先生
收藏 IP: 218.79.167.*| 热度|

25 罗德海 林中祥 陈安 董焱章 逄焕东 曹聪 丁大勇 张乐 赵斌 李宇斌 王善勇 陈万浩 赵美娣 张骥 徐迎晓 韦玉程 魏玉保 张士伟 彭振华 王赫 luxiaobing12 clp286 ahmen fqk6166 speed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