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学术动态-4:老少团聚 追求真知——记第五届力学史与方法论研讨会

已有 4690 次阅读 2011-9-18 07:38 |个人分类:学术动态|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概览, 力学史与方法论研讨会

今天,来自全国19个单位的44位学者聚集在大连,专心致志地探讨力学史与方法论。与会者中,最年长的是海军工程大学的郭日修教授,87岁;旁听席上,最年少的是年方十九的学生。30个学术报告,每个报告20分钟,老少无欺,没有机会说半句废话,有的是有独立见解的生动描绘,不分老幼的争辩讨论。这是八年来这个研讨会已形成的风格和传统。

一头银发的郭日修教授是我国最早的船舶结构力学专家,每会必到,且必做报告,他拄着拐杖,身体硬朗,头脑清晰。这回讲了布勃诺夫-伽辽金方法的来龙去脉,这类掌故他颇为熟悉。

同样鹤发童颜的杨桂通教授也来了,太原理工大学的这位老校长年近八旬,依然精神矍铄,为我们讲述了几乎为人们遗忘的拉赫马杜林的博士论文及其影响。

年龄排行第三的是北大武际可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从三个角度阐明了我国力学史与方法论研究应当担负的责任,顿使与会者的使命感倍增。

曾任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主任的张鸿庆教授年过七旬,依然诗情满怀,用他撰写的一首首诗词生动描绘了力学、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人们听得如醉如痴。

来自上海交大的刘延柱教授今年75岁,给与会者剖析了有关摩擦碰撞一个有趣的难题——Kane难题,缘起于打网球,却有广泛应用。

当过清华大学副校长的余寿文教授仍然声若铜钟,用四张图表描绘了固体力学的发展史和方法论,脉络清晰。

大连理工大学的老教授吴昌华讲述了费马大定理的358年证明史,告诉我们攻克科学堡垒的艰辛历程和做学问必须甘坐冷板凳的道理。

本届会议主席、第二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北工大的隋允康教授,用翔实的材料追述了钱令希先生倡导研究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的大境界,使与会者对这位我国力学事业先驱者倍添了敬意。

从清华力学系主任退下来的朱克勤教授则描述了欧洲早期大学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比照了国内的情况,发人深思。

会议的组织者大连理工大学的王希诚以微创医疗为例,生动分析了力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一批力学史与方法论研究的新锐也纷纷上台。烟台大学曲淑英教授讲了压杆稳定计算中的区间分析法;天津大学姜楠教授追述了舒玮教授率众建造低速风洞的过程;清华大学殷雅俊教授谈及以史为鉴看微纳米力学的几何化;同济大学戴瑛教授介绍了欧盟关于飞行器机身用复合材料加筋结构设计理念的发展;首都师范大学白欣博士论及中国力学口述历史的方法和实践。

上面只是概览性地叙述了这次会议的一些报告的精彩内容,从中可见:

——在力学史与方法论这个相对地“冷门”的领域,有一批人在孜孜不倦地耕耘着;

——已经出现了一批可喜的成果,从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有进步。

会议还在继续,今天有一批的新人亮相。我期待着更多的美妙的学术享受。

 

写于2011918日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87556.html

上一篇:最好的科学是没有计划的——大数学家陈省身的真知灼见
下一篇:学术动态-5心无旁骛切磋学问——记第三届海峡两岸水动力学研讨会
收藏 IP: 180.155.77.*| 热度|

9 吴斌 吴吉良 董焱章 王鑫 lyfyy chch7626bb dreamworld mbb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