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力学科普-1:内行看门道——《奥运中的科技之光》评介 精选

已有 8543 次阅读 2010-12-30 08:01 |个人分类:科海随笔|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奥运, 力学原理, 力学科普, 体育科技

【按】元旦假期里,除了访客会友,娱乐休憩之外,不妨读一点书,这里向博友们推荐一份“力学科普大餐”——“大众力学丛书”,汇编丛书中各个单本的一些材料,大家可从中挑选一些合自己胃口的,拿来一读。

 

内行看门道——《奥运中的科技之光》评介

 

奥运百年梦圆,举国一片欢腾。媒体热闹非凡,书市空前活跃。且看屏幕、书店,奥运题材、体育题材的,比比皆是,层出不穷。虽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也涌现出一批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上乘之作,笔者手头的《奥运中的科技之光》就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作为中国力学学会大众力学丛书最先问世的一本书,一上市,就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根据“中国图书出版网(www.bnpcn.com)”2008716的报道,在北京图书大厦(2008.7.77.13)销售排行榜中,高等教育出版社(蓝色畅想)的《奥运中的科技之光》在科普类图书中名列第二。不久前,我们的力学科普代表团出访宝岛台湾,将大众力学丛书先出的三本书(共30本)馈赠给那里的力学同行,他们爱不释手,争相阅读,最后作为奖品,发给两岸中学生力学竞赛的优胜者,《奥运中的科技之光》在彼岸也广受欢迎。人们会问:为什么此书能在书海中脱颖而出?是什么吸引了读者有点苛刻的眼光?这里给大家细说端详。

《奥运中的科技之光》脱胎于电视节目“科技与奥运”的解说词,这档节目由中央电视台、交通银行和武汉电视台联合摄制,此书收录的35篇作品由电视片的文字稿改写而成。作者赵致真先生曾任武汉电视台台长,是一位资深的科教影视编辑、知名的科普作家。一年前他受命担任节目主编之后,夙兴夜寐,奋战二百天,“几乎天天‘三更暂眠,五更复起’,先后披览了几百册中文和英文原版书籍,下载了海量的中外网页,‘恶补’了一把体育运动知识……”(见作者的后记)。正因为有这样严谨、勤奋的精神,使他充分掌握了相关资料,并殚精竭虑地加以提炼、剪裁,写成了一篇篇有力度的佳作。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体育竞技而言,这里说的“内行”有两种。一种是体育竞技实践及其技巧的内行,如教练员和运动员,也包括一些资深体育“粉丝”,他们对一些体育项目的规律、技巧和要领了如指掌,或能运用自如,或能击节欣赏;另一种是体育科技的内行,如体育教授和经过“修炼”的体育科普作者,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内在机理乃至体育设施的性能特点深有体会,因此,更能心领神会地把握体育竞技,欣赏它们的内在美。本文所说的内行指的是后一种,此书作者是这一意义下的内行。

要掌握体育竞技的内在机理,需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包括力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力学。正如武际可教授所说:“竞技体育运动的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其中绝大部分都和力学有关,所以本书的主题大致上可以说是体育竞技与力学学科的关系。”(见本书的序言,链接1)。读完了此书,读者会感受到力学的确无处不在。

此书涉及体育科技的各个方面,大体说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动技巧的力学原理,包括各类技巧的人体运动及其与运动客体的相互作用、运动客体的运行轨迹及其内在规律,例如,撑竿跳高握杆点的运行轨迹、各种跳高姿势的重心运移及其优劣分析、田径运动员的重心运动规律、投掷物(标枪、铁饼、铅球、链球等)的飞行力学、大小球(如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等)飞行中的马格努斯效应产生的轨迹(香蕉球、飘球、弧圈求等)、游泳赛跑时所受流体阻力分析、赛艇帆船前行中的伯努利原理、跳水和体操动作中转动惯量控制、滑冰滑雪的力学机理等等;另一类则涉及运动器械和设施的力学和物理原理分析,例如,测时测距测速仪表的改进和原理、现代跑道的复合材料力学设计、球拍球鞋球衣泳装设计的力学原理、球场跑道的力学设计、防护用具的力学机理等等。总而言之,本书全方位地勾画了与体育竞技有关的科学原理,真正做到了周光召院士的题词中所说的:“通过科学欣赏体育,通过体育理解科学”。

此书付梓之前,笔者曾有幸通读过全稿。听说此书作者毕业于中文系,因此,更以审慎的眼光关注书稿中涉及的科学内容,特别是有关力学的叙述。令人拍案惊奇的是,从这一角度看来,全书几乎无懈可击。可见作者的科学底子不薄,也可见他长期从事科普工作的功力。全书构思缜密,叙述生动,文笔简练,行文流畅,读来引人入胜。

综上所述,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力学科普著作,无论哪一行读者,都会开卷有益。让我们在享用奥运“大餐”的同时,也来享用一下这份“配餐”吧!而且,如果你愿意,还可以一直享用下去。

 

刊载于《力学与实践》,2008304),107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52862.html

 

【链接1】武际可:介绍赵致真先生的科普新作《奥运中的科技之光》

 

在全世界都翘首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际。作为首辑《大众力学丛书》中的一本全面介绍奥运与科技的科普著作《奥运中的科技之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本期刊登的赵致真先生的三篇文章:《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从香蕉球说开去》和《游泳和“水性”》就是从这本书中选出来的。

这本书的作者有着怎样的经历呢。也许力学界的朋友并不熟悉,为此我需要向读者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赵致真,1943年生。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2003年任武汉电视台台长。现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教影视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科教影视协会理事长,连续十多年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教电视栏目科技之光主编。

他是我国在电视上进行科学普及工作的先行者和倡导者,被誉为“中国电视科普的带头人”。主要科普电视作品有科普电视片欢迎你,哈雷彗星我们应该长多高凯丽阿姨讲科学100集)、怪坡揭秘让科学的光芒照耀中国当彗星撞击木星的时候当我们站起来之后追寻永乐大钟守护敦煌我们的宇宙;长篇科普散文我们的灵与肉怎一个老字了得等。多次获各种国家级奖项并在拉夫伯勒、巴黎、蒙特利尔、里斯本、布达佩斯电视节上获国际奖。

作为一位文学艺术工作者,他曾主持武汉市为迎接新世纪而建造在黄鹤楼上21千年吉祥钟工程,并撰写大钟铭文。他的其他作品有小说集《小巷的琴声》;报告文学集《黄鹤百年归》,电视文学脚本集《荧海一粟》,电视科普丛书《凯丽阿姨讲科学》(8集),发表多篇科普理论文章,翻译美国系列电视片“佐罗”(25集),校译英国动画片卡通之谜25集),主编了科技之光丛书科学家您好科海放谈中国科普与新世纪等。

赵致真多次出任国内各类电视奖评委,并担任里约电视节(1987)、蒙特利尔电视节(199619971998)、欧利亚克电视节(1997)、巴黎电视节(2003)国际评委。承担了2000200220042006北京国际科技电视节主要策划组织工作并担任评委。1999年被第二届全国科普工作会议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1999年度获意大利普里莫.罗菲斯国际科普奖,2003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并成为2003年度香港科技大学包玉刚杰出访问艺术家

赵致真目前虽然退休了,可是用他的话说:“我曾在电视台的欢送会上夸过海口,说我这辈子如果能有点成绩,那一定是在60岁以后做出来的。”他说“原来是在文山会海之余做科普,还能取得一点成绩,何况现在有了大块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呢!”为了迎接北京的奥运会,他积累和查阅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资料,又为筹集资金和组织人力物力与许多单位打交道,是要组织一部以科技与奥运为主题的科普电视30多集的系列片。《奥运中的科技之光》就是这部电视系列片的文字说明。据悉,这部电视系列片会在近期由中央电视台播出。我们相信读者如果手中有一册《奥运中的科技之光》来看电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以下是我为《奥运中的科技之光》作的序言:

 

我平时不太爱看电视。唯独看的是科普类节目。几年来浏览过许多电视上的有关科普的栏目。大多令我失望。因为它们把科普办成了“猎奇”。唯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有一个“科技之光”的栏目,在我的眼里,它是实实在在为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于是便对这位从未谋面的“科技之光”栏目的主编升起由衷的敬意。

2007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北大毕业的研究生领着一位陌生人偕同夫人来到我家,说是有事请教。经介绍原来这位陌生人就是我久仰的“科技之光”的主编赵致真先生。

经过相互了解,我才知道。赵致真先生是一位资深科教影视编辑。他编的多部科教片得过奖,还写过不少好的科普书籍。如今是要组织一部结合奥运讲科普的科教片,有些问题想共同探讨。这也就是他写本书的起因。

特别令人敬佩的是得知先生是学文科出身的。以学文出身而对科学技术普及作出许多贡献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先生究竟能和我探讨什么问题呢?我想,我只不过是一个是对科学普及的业余爱好者,本行是搞力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对科普了解得不过是皮毛,对体育则更是门外汉;而先生是学文科出身,对力学也不会有太深入的研究。所以共同语言不会太多。

后来的接触,却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

赵致真先生对物理、对天文、工程技术、生物等诸多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且都能够抓住这些领域中的关键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读者。特别使我惊奇的是,他不仅对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很熟悉,而且运用它们解释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力学现象表现得游刃有余。而他要向我讨论的问题,恰恰是那些是体育和物理的专家也望而却步的、或者经常给出错误回答的问题。

例如他提出的:

为什么跳远运动员起跳以后还要在空中做迈步的动作?

单双杆体操运动员,手上擦一些镁粉(碳酸镁)的作用是什么?

运动员感觉到的网球拍上的“甜点”在力学上是怎样的点?

跳水运动员起跳时只有横向的旋转,为什么后来会有轴向旋转?

有些问题虽然困难,经过查阅文献、讨论和思索是能够给出合理解释的;而有些问题则是文献上查不到的,只能组织或委托研究单位实验来给出准确的结论。可见赵致真先生对问题的思考多么认真和有深度。他追求对现象背后的原理透彻的理解。所以他写的科普书籍不仅能使外行人开窍,而且能使内行人读了也获益不少。

赵致真先生从体育的角度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加以他生动的文笔,使人读来趣味盎然。他把体育运动与现代科技,特别是力学紧密结合起来,道理讲得透彻而没有一个公式。

他认为科普书籍中如果用了公式,会大大降低可读性。所以他在叙述力学规律时,总是用平白易懂的语言,而少用比较难懂的专业术语。这一点,也许给一些精通力学的人读起来觉得不够味。不过这恰是这本书的一个优点,一方面,它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接受,另一方面又给力学的内行们以发展想像力的空间。也许内行们会由于读了它,提出更为深刻的研究体育力学的课题来。

竞技体育运动的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其中绝大部分都和力学有关,所以本书的主题大致上可以说是,竞技体育与力学学科的关系。这本书涉及体育科技的方方面面,包括时间与距离的检测、球的旋转与球在空气中的阻力与轨迹问题、跳水运动与身体旋转问题、跳高运动的运动员的重心问题、运动的安全性与防护问题、游泳的阻力与游泳服的改进问题、自行车赛的空气阻力问题、撑杆跳的撑竿改进问题、运动场地和设施问题,等等。有少量问题与力学关系较少,为了比较全面地论述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题,也有些节目论及。总之,它是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体育和现代科技的通俗读物。

我相信无论是学习力学、物理或工程技术的学生、教师、运动员或教练、广大体育运动爱好者乃至中学生,在阅读了本书后都会有收获的。是为序。

 

刊载于《力学与实践》,2008304

 

【链接2】中国力学学会《大众力学丛书》已出版的书目

[1] 赵致真. 奥运中的科技之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定价 18.00元)

[2] 武际可. 拉家常说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定价 15.00元)

[3] 王振东. 诗情画意谈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定价 15.00元)

[4] 刘延柱. 趣味刚体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定价 15.00元)

[5] 乐卫松. 创建飞机生命密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定价 15.00元)

[6] 武际可. 力学史杂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定价 26.80元)

[7] 贾书惠. 漫话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定价 19.20元)

[8] 林炳尧. 涌潮随笔——一种神奇的力学现象,2010.5 (定价 12.60元)

 

【链接3中国力学学会《大众力学丛书》总序

科学除了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外,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破除迷信、战胜愚昧、拓宽人类的视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日新月异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掌握科学知识的热情不断高涨,所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一直是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长期的任务。

科学不是少数人的事业,科学必须是广大人民参与的事业。而唤起广大人民的科学意识的主要手段,除了普及义务教育之外就是加强科学普及。

力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学科,也是与工程建设联系最密切的一个学科。力学知识的普及在各种科学知识的普及中起着最为基础的作用。人们只有对力学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够深入理解其它门类的科学知识。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郭永怀先生和其他前辈力学家非常重视力学科普工作,并且身体力行,有过不少著述,但是,近年来,与其它兄弟学科(如数学、物理学等)相比,无论从力量投入还是从科普著述的产出看来,力学科普工作显得相对落后,国内广大群众对力学的内涵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缺乏有深度的了解。中国力学学会审时度势,决心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力学科普工作。除了继续办好现有的力学科普夏令营、周培源力学竞赛等活动以外,还将举办力学科普工作大会,并推出力学科普丛书。2007年,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组成“大众力学丛书”编辑委员会,计划集中出版一批有关力学的科普著作,把它们集结为“大众力学丛书”,希望在我国科普事业的大军中,团结国内力学界人士做出更有效的贡献。

这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颇有学术造诣的资深力学家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丛书的内容将涵盖力学学科中的所有二级学科:动力学与控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以及交叉性边缘学科,所涉及的力学应用范围将包括:航空、航天、航运、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药工程、体育工程等等,大到宇宙、星系,小到细胞、粒子,远至古代文物,近至家长里短,深奥到卫星原理,优雅到诗画欣赏,只要其中涉及力学,就会有相应的话题。本丛书将以图文并茂的版面形式,生动鲜明的叙述方式,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把艰深的力学原理和内在规律,介绍给最广大范围的普通读者。这套丛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大学生和中学生以及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各个领域的人士。我们相信它们对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也会有参考价值。我们欢迎力学界和其它各界的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对科普有兴趣的作者踊跃撰稿或提出选题建议,也欢迎对国外优秀科普著作的翻译。

丛书编委会对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表示深切的感谢。出版社领导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这套丛书的选题、组稿、编辑和出版,派出了精兵强将从事相关工作,从而保证了本丛书以优质的形式亮相于国内科普丛书之林。

 

中国力学学会大众力学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8-4-2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98943.html

上一篇:科普刍议-1:科普,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答《科学时报》记者问
下一篇:力学科普-2:《拉家常 说力学》一书的序言
收藏 IP: .*| 热度|

4 武夷山 武际可 丁甜 程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