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悼念钱伟长先生专辑-感怀篇-1:怎样告慰老校长在天之灵?——在力学学科土木工程学科钱老追思会上的讲话

已有 6327 次阅读 2010-8-10 15:13 |个人分类:名人纪实|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钱伟长, 爱国, 执着, 钱伟长精神, 坦荡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晚我们在这里一起寄托我们对老校长深深的哀思。很多同学讲了情真意切的话,表达了发自内心的缅怀之情;我们看到,这两天这么多师生自发地聚集到这里,痛悼我们的老校长;各方人士以各种方式在表示对这位科技伟人离世的悲恸。一位大学校长的辞世在社会上引起这样大的震撼,说明钱伟长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说明他的精神感人至深!
        刚才程昌钧老师已经全面介绍了钱先生对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贡献和他的伟大人格;我想说的是,老校长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怎样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我认为,最好的行动是传承他的伟大精神,倾情奉献,实现他的遗愿!什么是钱伟长精神?可以归纳为六个字:爱国,执着,坦荡。
        钱校长是彻底的爱国者,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漫长人生的红线。他在人生抉择的六个关口,他都以爱国主义为准绳毫不犹豫地做了正确的选择。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他的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从未改变。“反右”之后的26年,他承受了各种屈辱和磨难,但报国之情矢志不渝。1980年代初,国内盛传钱伟长已移居国外,钱先生一笑置之,他说:“我从来没这么想过,我要是有这个想法,1946年就不会回来。我是中国人,决不会离开哺育我成长的伟大的祖国。我的岗位在这里!”有人问起这些年他对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的想法,他说:“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哪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你能说母亲错打你几下屁股,你就记恨了吗?天下没这个事情。我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就应当是永恒的。”从中可以看出他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所以,我们要慰籍老人家的在天之灵,首先要像钱先生那样,成为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爱国者。
        其次,我们要像钱先生那样执着,不管处于何种艰难的环境,永远执着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执着于自己的科学事业。请大家想一想,“文革”期间,红卫兵勒令钱先生一家五口蜗居在两个房间,孔老师宁可变卖家具也给先生保留了完整的书房,因为她知道,科学研究是钱先生的生命!1968年,“造反派”打内战,真刀真枪地开战,清华二道门是他们的主要战场,钱先生所住的照澜院16号地处战场的中心,造反派又不准他们搬家。每到夜间,就在阵阵枪声中,钱先生用被子遮住窗户,仍专心致志地从事他的三角级数求和的研究,从不间断。为了科学研究,他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科学的春天后的十五年,他每年推出一本新书,最后一篇学术论文出版于他九十岁那年!我们还清楚地记得,他最后一次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是在他九十三岁那年!他最后一次出席国际会议在他九十五岁那年!所以,朋友们,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学习老校长“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精神!
        最后,我们应当学习钱先生的坦荡荡的君子胸怀。他眼睛里揉不进半点砂子,凡事直抒胸臆,直言不讳,从不遮遮掩掩,为此他吃尽苦头,却依然撞到南墙不回头。他只认真理,不怕权威,敢唱反调;他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敢为天下先,因此,使得上海大学很快旧貌变新颜。所以,我们要像老校长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龙潭虎穴都敢闯!
        我们知道,老校长心里有三个美丽的愿望:办一个一流的大学——上海大学,她要像加州理工学院那样先进;办一个一流的研究所——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她要像纽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那样优秀;办一本一流的杂志——《应用数学和力学》,她要跻身于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之林。为此,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付出了他能付出的一切!但是,他知道,离开实现上述宏大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老先生已经撒手人寰,历史的责任落在了我们后继者身上,朋友们,让我们对老校长大声地说:请你放心,你的遗愿由我们来实现!
        为此,我们必须像老校长那样爱国,执着,坦荡。为了祖国,无私地奉献我们的一切;为了事业,倾情执着地奋斗;为了真理,义无反顾地改革创新奋斗!如果我们人人都能这样,如果我们的学校、研究所、刊物能日新月异地发展,我相信,我们的老校长会在天国里开怀大笑的!
谢谢大家!

2010年7月31日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51669.html

上一篇:悼念钱伟长先生专辑-消息篇-5:我们为钱先生和孔老师在杭州上天竺法喜讲寺烧香祈福
下一篇:悼念钱伟长先生专辑-感怀篇-2:苍鹰真的飞远了——兼说鹰与鸡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