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g19554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g195544

博文

龙虎山悬棺 精选

已有 9470 次阅读 2017-9-8 06:11 |个人分类:游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探讨, 龙虎山, 悬棺葬

龙虎山悬棺

岳爱国文/摄影

2002年9月24日,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僰人悬棺”清理维修工程正式开始。“僰人悬棺”是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在四川南缘的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悬崖绝壁上为特征。共保存有悬棺265具,是目前国内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悬棺置放高度一般距离地表 10~50米,最高者达100米。悬棺葬的族属,学术界争议颇大,比较集中的有僰人说、僚人说。其时代,上限未知,下限为明代。

有人会问,讲了这么多关于“僰人悬棺”的旧事,与龙虎山有何关系?实事求是地讲,关系确实不大,唯一相同之处就是,四川的麻塘坝和苏麻湾有悬棺,江西的龙虎山也有悬棺。为了讲清悬棺的历史,不得不将人们比较熟悉的“僰人悬棺”先行抬举出来,为本文的龙虎山悬棺“鸣锣开道”一番,借以概言悬棺的基本特征。

龙虎山公园

我已是第二次前往龙虎山游览了。虽是故地重游,但由于这里的景色优美可人,故不仅未觉有丝毫的乏味,反而是游兴盎然。

龙虎山为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这里的特点是山水相依,山依水而立,水傍山而流。龙虎山的山并不很高,但却钟灵毓秀,一路看去,有极似鲁迅侧面像的鲁迅山,有象鼻山、有悬空桥等动人景观;水并不很深,但却长流不息,不仅可以荡舟、漂流,还可观赏到鱼鹰捕鱼表演等。龙虎山的森林覆盖面积达62%,雨量充沛,气候温润,正因为此,龙虎山景区的空气负离子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5倍,是中国国内景点中名列前茅的天然氧吧。


简单捷说:道教圣地、碧水丹山与古崖墓群被誉为龙虎山的“三绝”。而我们在龙虎山的游程恰恰就是按照这三绝的顺序而依次展开的。

进得公园大门,我们乘着园内的观光车先行去往了重新修建起来的正一观。据说,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就在龙虎山麓的正一观原址。但无奈笔者肉眼凡胎,无法领略道教文化之深邃,故也只是一进一出看看热闹而已。第二项活动就是乘着“竹筏子”游览泸溪河。之所以给竹筏子打上了引号,概因泸溪河上的“竹筏子”全部是用玻璃钢制成,只保留了竹筏子的形状而已。因是顺流而下,划“竹筏子”的艄公只需掌握好方向即可。艄公一边划着“竹筏子”一边为我们乘筏子的游客讲着泸溪河、龙虎山的地理风貌,动人的传说,时不时还要唱上一段当地的山歌,为我们的游程助兴。而在龙虎山游览的最后一个项目就是当日的重头戏——悬棺表演了。

悬棺表演

悬棺表演安排在每天的中午11时进行。这个时段正是一天当中光线最好的时候,因为游客要隔着宽宽的河流眺望表演者悬在对面半山腰上所进行的表演,光线差了是不大容易看得清楚的。

表演开始了,为增强表演的可看性,节目设计者先安排了一组悬在半山腰上的动作表演。只见两名身穿黄色衣服的表演者轮流从山顶顺绳而下,并借着绳索的牵拉,在山的峭壁上忽而左挪右腾,忽而来个倒挂金钟,再向下来了个快速滑动,令观看表演的游客都在为表演者提一份心、捏一把汗。不经意间,二人已先后将自己送入了半山腰上的一个天然石穴当中。

当这一组作为铺垫的表演完成后,只见一叶小舟将一具表演用的棺材运至了表演区,悬棺表演开始了。

只见山上山下的表演者将套在半山腰处滑轮上的绳索顺至船上,船上的表演者用绳索将棺材吊住,然后,河岸边的数位表演者用力拉住绳索,棺材缓缓上升,当升至半山腰的洞穴处,已先行入得洞穴的表演者将棺材拖入洞穴。悬棺表演成功!

悬棺表演描述起来确实简单了些,而真实的表演过程也如上所描述,不算复杂。毕竟每天都要表演一场,熟能生巧,表演者们早已将复杂的事情烂熟于胸,每个环节都做得天衣无缝,因此观赏起来就会觉得不够刺激,令游客对其的期望值要打上一些折扣。

悬棺葬之“悬案”

而真实的悬棺是什么样?由于至今无完整的文献可考,故今人所给出的结论如盲人摸象一般,都不完全,且说服力不够。因此,龙虎山的悬棺表演只是当地人根据想象而开发出来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已,至于是否符合历史原貌,谁也不敢肯定。

说到古人的悬棺葬,首先需要搞清古人为何要选择悬棺葬,或者说这种奇特的葬俗是怎么产生的;其次才是要搞清古人是如何悬棺的,也就是怎样将死者的棺木放置于半山腰处的。

为了使自己尽量从一个纯粹的悬棺葬民俗学的门外汉到对这一民俗学稍稍了解那么一点点,笔者从龙虎山归来后便查看了一些资料。谁知不看则已,一看反而更不明白了。正如有的悬棺葬民俗专家所言:悬棺葬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题,其一个个具体项目,几乎都是悬案,所以有专家将悬棺葬研究以“悬棺葬之谜”作为统称。

笔者对悬棺葬之陋见

既然悬棺葬的一个个具体项目都是悬案,笔者斗胆就“古人为何要选择悬棺葬”和“古人是如何悬棺的”谈一谈看法,大家若觉得讲的有点道理就微微一笑,权当表示认可;大家若觉得讲的离谱,就摇摇头,权当表示否定。

先说说“古人为何要选择悬棺葬”。

在这个问题上,悬棺葬民俗学专家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意见,诸如:古人施行悬棺葬的用意是为了“死不落土”。有人则与前一种说法持相反意见,认为悬棺葬与新石器时代的土葬墓有密切关系。还有人认为,悬棺葬与史前原始民族实行岩居有关,是人们洞处穴居生活的反映。也有人认为施行悬棺葬是“孝道”的表现或是为了追求吉利。甚至有人从原始生殖崇拜观念入手探索悬棺葬的起源等等。

若就上述说法让笔者投票,我支持“施行悬棺葬是‘孝道’的表现或是为了追求吉利”的说法,也就是说,一旦一个大家庭、一个族群、一个部落的当家人或首脑人物去世了,为表示孝道和图一个日后吉利,这个集体是会将这一德高望重的死者施行悬棺葬的,而一般人则无法享受如此“殊荣”的。之所以这样讲,理由如下,从目前有悬棺葬的省份看去,各省份的悬棺葬数量都不是太多,最多的省份发现的数量也不过数百具,绝没有悬棺葬具数上四位数的省份。若从商代有悬棺葬这一习俗算起,一代一代的死亡人数多如牛毛到无法统计;另外,南方的许多省份虽有高山大川,但具有的天然洞穴却是数量有限的,而靠人工开凿出来的洞穴至今发现的并不是很多。因此说,如果一代又一代的人死后都实行悬棺葬,恐怕南方所有的大山都已是“棺满为患”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除上述表态以外,笔者还持有另外一个意见,也是别人未曾提出过的意见。

笔者注意到,凡有悬棺葬习俗的地区基本都在南方,如福建、江西、浙江、台湾、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区。笔者认为,南方多水,中国人虽讲究人死后入土为安,但葬于地下易被水侵,导致棺木、尸体过早腐烂。虽然有权有钱的人家可以花重金将棺椁防水防腐搞到极致,如长沙马王堆出土女尸之类,但这样有权有钱的人家又有几何?于是人们便将眼光望向了高高的山崖峭壁间的洞穴、凹槽,这里可以避水、躲风雨,因此可使棺木长久保存。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种好的方法。笔者在龙虎山登高近距离地观察了保存着的数具棺木,从外表看去都很干爽,没有因遭到水侵而腐朽了的感觉。当然,也有个别省份的悬棺葬是置于大山的岩壁上的。但据笔者了解,有这种做法的地区相对较少,笔者只能从地区间的差异来进行解释,无法给出更多的说法。

再说说“古人是如何将死者的棺木置于半山腰处的洞穴中的”。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不想从正面进行回答。我只想说:中国古代有许多傲人的宫殿,如秦代的阿房宫;骄人的城墙,如明代的万里长城;耸高的宝塔,如山西汾阳市的文峰塔(塔高85.5米);无数的庙宇,如武当山天柱峰铜铸鎏金大殿(总重量40多吨)……在这些伟大的建筑中,有的建筑光是一个屋顶的鸱吻就达数百公斤、甚至数千公斤(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鸱吻达4300公斤),而我们的先人们凭借着智慧和力量,利用最原始的工具就实现了这些建筑的高空吊装工作。如果完成不了重物的吊装工作,那么我们今天也就无法得见那么多的伟大建筑了。依此类推,我们的先人将一具数百公斤的棺木吊至数十米至上百米的高处,想必也不是太难的事情吧。

至于非要笔者言清悬棺葬的具体吊装方式,我只有如实回答:不知道。据说龙虎山在重金悬赏提供悬棺葬真实悬吊方法的人士(当然要提供可信的佐证),我若是真能够将此事说得清楚,本人早就前往龙虎山的管理部门领取奖金去了。

写于2017年9月8日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4970-1074827.html

上一篇:通州静安寺
下一篇:小中见大——由小楼饭店的发展联想到的
收藏 IP: 123.113.36.*| 热度|

24 张南希 谢蜀生 黄荣彬 杨正瓴 谢长花 王从彦 赵新超 孟津 刘钢 鲍海飞 苏德辰 朱晓刚 文克玲 王凯 许培扬 孟庆仁 姚伟 陈楷翰 黄仁勇 张晓良 jlx1969 zjzhaokeqin xlsd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