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byann519

博文

中国博士生教育出路何在?——教育制度改革之我见 精选

已有 17555 次阅读 2010-1-4 00:5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生教育制度

昨天收拾屋子的时候在沙发上看到一本《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于是翻看了几眼,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针对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和大家聊聊我的想法。
 
首先,应该取消博士生入学考试。取消考试并不意味着降低门槛,相反是对入学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考试成绩与实际的科研能力并不一定具有正相关性,因此拿来作为第一轮的筛选标准未免太细了。很多人因为英语不合格就丧失了机会,埋没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未免太可惜了。去年的诺贝尔奖得主益川敏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没出过国,英语也不好,连护照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英语作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不应该作为一种筛选的硬性标准。那么,真正的门槛应该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推广导师推荐制,加重推荐信的含金量,并且与研究生期间的科研表现和成果直接挂钩。通过推荐信和CV选出可以参加面试的人,通过面试最终确定人选。英语水平通过看硕士成绩以及科研写作水平或者英文电话面试又或者英文面试的形式加以考核即可。这和国外选拔博士生的政策很相似。但是,对于没有研究生阶段科研成果的人如何考察?工作一段时间后又想读博士怎么办?如何考察是否具有资格?如果选错了,科研成绩和CV有不属实的地方怎么办?还有如何控制徇私舞弊?
 
对于这些问题,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博士生教育改为合同签约制,给予导师足够的权力,并建立学术委员会进行监管。博士生每一年签约一次,包括待遇等问题。如果导师发现某博士生能力不行,表现很差,并不适合在自己的领域工作则可以选择不签约,甚至中止合同。与此同时学术委员会每年对博士资格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将由委员会直接终止合同。这样也给学生更多的压力,迫使其努力工作,消灭了一入学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增强危机感。导师在享有解除合同权力的同时也应负着支付博士生每月工资的义务。我记得读研究生的时候,国家每月补助260,博士生好像是270,有些博士生会收到老师额外的一些补助比如500,这样一个博士生一个月的收入是770元。而能够提供额外补助的都是承担项目的老师,对于那些没有项目的老师如何支付的起工资?我想这应该是个良性循环,导师为了招到博士生应该尽量多申请项目,招到博士生做项目出更好更高的科研成果,然后就可以再申请更好更多的项目,招更多的博士生。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状态从现在来讲还需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人多地少是个问题。一方面国家加大基金投入,提供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导师要不断的自我提升,优胜劣汰。
 
最后谈一谈博士生待遇问题。应该最从两个原则:第一,不应该低于普通研究生毕业后的平均工资水平,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在1500-1800元。第二,因人而异,选择性梯度上升,也就是说对于不同表现的人应给予不同的工资额度,并且每年比上一年有所提高。例如全额工资为4000元,则第一年新生工资为40%或50%,如果表现很好则可在第二年拿到60%-70%,第三年可提升至80%-100%。当然,没有提升能力的导师,仍可选择最低工资标准。
 
这些想法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的非议,说我站的说话不腰疼,不过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中国的博士平均水平差?——想想筛选机制!
为什么很多优秀人才选择出国?——想想国内的科研平台,博士待遇!
海龟回来抢饭碗,国内博士的出路在哪里?——有些学校在招聘的时候竟然说不要国内的博士,不要本校的博士,真是博士生教育的悲哀啊!
 
总之,一句话:博士研究生教育应该像计划生育政策一样“少生优生”!
声明:本博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有考虑不足的地方见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471-284023.html

上一篇:新作:百合——2010年1月1日
下一篇:弱连接在链路预测中的作用
收藏 IP: .*| 热度|

29 武夷山 赵星 薛长国 周涛 尧中华 吴小丁 章成志 陈儒军 胡延庆 王号 王伟华 朱教君 徐朝和 吕喆 黄晓磊 刘建国 盖鑫磊 刘畅 张子柯 柳东阳 张天翼 赵清春 申瑞杰 张水 李泳 hao 侯振宇 xchen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