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日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ry8044 物理学歪人 电气接地学雷人 qq:9792255

博文

一武大女研究生的运动心得

已有 5593 次阅读 2010-11-24 07:38 |个人分类:修身畅谈|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健康, 幸福, 学习, 工作, 运动

        以前的我是个太不紧不慢的人,无论什么时候走路都是散步式的,曾经被同学戏称为班上走得最慢的女生,也曾因为含胸驼背被姐姐骂过很多次。那段时间,自己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优哉游哉,慢慢悠悠的。你能想象吗?一个20出头的女生,却像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那么没有精神。虽然自己也曾为自己思维不够活跃,为自己看起来病恹恹而苦恼,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去想原因是什么(博主:您思维也不够活跃吗?)。
       大二的时候,迷上了跑步,并不是为了减肥,只是很享受那种自由自在,活力飞扬的感觉。发现原来平时那么安静的自己,也可以动起来,也可以活力四射。我并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跑几圈,不想跑了就会停下来,有时甚至连两圈都不到就会停下来。每次跑完,整个人就像受了一次洗礼,开心不开心的事情都会淡化下来,多余的精力被释放,思维的活跃性也被无形地调动起来。不知为什么,那段时间,我的精神更易于集中,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是其他工作。我想,是运动更能让一个人充满活力,精力充沛吧!博主:所以,如果您注意力涣散,精力不够集中,或许是缺乏相应训练之故,但更有可能是缺乏运动锻炼之故,使得你年纪轻轻就像老年人一样不行,学业和事业的高度也因此大打折扣,健康就更不必说了
        大学剩下的几年也都断断续续地运动过,有时跳绳,有时打羽毛球,也曾因为懒惰而终止过运动,但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至少在运动的时候是存在的。真正让我体验到运动的益处是在我考研的那一年。以前走路,为了欣赏路边风景,总是走得很慢,以至于自己太过于平和,没有什么激情。但是考研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我总是走得很快,原来要十分钟的路程,那个时候总是五分钟就可以走到。后来慢慢地发现,因为快走,自己在早上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脑袋能够从一晚的昏睡中更快地清醒过来,从而上午的学习更加有效率博主:鉴于此,我们大都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行走速度大多没达到极致)。晚上下自习后,我会在操场上跳绳,总是喜欢那种上上下下,越跳越快的感觉,有时听到自己跳绳打击着跑道声音的时候都会很兴奋。一天中的这时候是很开心的,什么都可以不用想,什么都可以抛诸脑后,只用全身心投入把绳跳好(博主但也得想像她一样全身心投入进去,努力享受淋漓酣畅的激情快感才行)。往往在跳完绳后,大汗淋漓,同时感觉己又有了无穷的力量去准备考试。
        考完研后,姐姐看到我都说我看起来精神多了,我想大概是因为走得快,让自己不知不觉地抬头挺胸(博主备注快走会促使人本能地提顶、拔背、收腹、敛臀,将S形脊柱拉长,从而塑造着相应的挺拔、苗条身材);抑或是因为那晚上的一上一下,让自己更加健康有活力吧(博主运动有助于将多余的精力充分释放出去,从而能放松休息和睡眠好,而后自然就更有活力了)!
       现在的我,正在计划自己的运动日程。走路啊,羽毛球啊,当然还有跳绳。宿舍离学校挺远,步行大概需半个小时。但我每次都是挑最远的路走,这也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运动啊!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工作变成更加静态的脑力劳动,一方面动的机会少导致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工作效率也成了问题。所以,抓住每一个运动机会吧,不仅能保持健康,而且会让学习和工作更加有效率!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4673-386837.html

上一篇:再见往昔却何陌生?——试解李泳老师之惑
下一篇:世界顶尖科学巨匠和中国乡村教师又是如何培养学生的
收藏 IP: 123.119.75.*| 热度|

33 曾新林 边媛媛 刘洋 卫军英 李传亮 赫英 陈儒军 曹广福 王号 张焱 陈国文 刘雯 许浚远 吉宗祥 吕喆 金小伟 张天翼 孔晓飞 耿文叶 侯成亚 鲍海飞 许培扬 刘广明 黄锦芳 罗汉江 刘庆丰 杨华磊 李福洋 xd ffy xiaxiaoxue86 xqhuang xuhui123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