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定胜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lyskyz 哲思天地_人定圣天不胜天:人心要和睦安定,以天理为圣,敬畏天理,尊重良知。

博文

比特币可以成为通行货币吗?及货币的必备属性有哪些?

已有 2917 次阅读 2018-12-8 11: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比特币可以成为通行货币吗?及货币的必备属性有哪些?(旧文)

按:本文是笔者在近一年前所写,清晰有力地论证了目前这种构架下的区块链数字货币是行不通的。还好我没有这个时间精力和兴趣(当然也没那么大财力)去做空区块链货币,否则看着各种飞蛾扑火的崩盘者还要承担良心责任了。另外,关于区块链数字货币需要补充的是:试图通过这种对社会毫不创造任何新价值只消耗电力资源的数字货币来赚钱,这本身是不道德的。


原文:

比特币的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美元之巨,比特币的火热情景就不细究了,但火热的事物未必就是好的和对的。

做任何事情,和对任何事情进行判断,不仅要考虑其可行、可取之处,更要考虑其可能的不可行、不可取之处,这才是完整的逻辑思维。

支持比特币者认为比特币具有无中心化和难以被篡改安全性高等巨大优点,这些优点足够支撑其成为日后的国际通行货币吗?笔者认为只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即可给出结论:

1)对普通大众来说,比特币是否容易持有和容易交易?

2)对比特币的初始赋值是否会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凭什么早‘挖矿’的人获得的比特币价值远大于后来者?凭什么不会挖矿者和不挖矿者必须支付现实世界中获得的‘真金白银’来购买这些虚拟的比特币?

3)比特币的交易价值是否物有所值?比特币相比现实世界的法定货币和真金白银的价格定价是否是合理的?这种定价是否可以被人类共同体所共同认同?

4)比特币的交易安全性是否一定大于现有法定货币?尤其是是否大于金银?若黑客控制了对电脑操作不熟悉的交易者的电脑呢?

5)金银就是无中心化的国际货币,也难以造假和容易识别,比特币相比金银还有什么优点足以支撑其成为未来的国际通行货币?

6)比特币挖矿本身具有什么物理实在的价值?不同比特‘矿’的价值差异如何考虑还是完全不考虑?挖完一个领域中的矿之后,如何寻找下一个比特矿?下一个比特矿相比最初的比特矿的价值差异如何进行赋值?这种赋值差异是容易形成共识的还是难以达成共识的?

上述问题有不少是互相嵌套的,形成一个网状逻辑,共同决定着该如何看待比特币的问题。更为简洁地,上述问题与该如何看待货币,尤其是货币的必备属性有哪些这个问题紧密相关。

本文认为,货币的必备属性有以下几点:1、对该货币的存在,大众普遍认同,而不是小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孤芳自赏;2、对该货币的赋值,大众普遍认同,而不是小部分人的自娱自乐自说自话;3、交易便捷且交易安全;4、持有便捷且持有安全,不易贬值且难以被伪造和滥发。

在上述四点必备属性中,前二者极为重要,是任何货币得以存在的物理基础和根本属性。后二者虽然也非常重要,但仅仅是技术性的属性。

由此观之,比特币在目前来说,至少存在以下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亟待解决。1、在未获得大众的普遍认同,也未获得后来者的普遍认同的情况下,强行对该新货币进行推行和赋值的做法,不仅是霸道流氓的做法,也是对其自身所倡导的‘去中心化’理念的违背,因为这种先入为主、自说自话的做法也是一种霸权,是一种先入为主、唯我独尊、脱离社会公众认同基础的新型霸权;2、比特币在其真实价值上无法与现实世界的物质价值形成紧密关联和对应关系,因此其赋值是不真实、不可靠的。

综上,在没有解决上述重大问题之前,比特币是不可能成为国际通行货币的。这些问题解决不了的话,比特币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网络虚拟泡沫,深陷其中者还是及时撤出和及时止损为佳。实在有这个闲暇和闲钱想玩玩,也要切忌不要超出你自己的经济风险承受能力啊。

2018.2.18

对《比特币可以成为通行货币吗?》一文的补充及初步结论

2018年2月24日

我认为我在该文中提到的那几个问题,现有的比特币是回答不了也解决不了的,也就是说:现有比特币的结构框架是有不可解决的重大问题的,只能成为类似传销的一种东西。今后即使有其他的国际通行电子货币,其结构框架一定是与现有的比特币有着根本不同的,当然在具体的区块链技术等技术细节上也许的确还是有价值的,也许可以继续沿用。

原文链接:

比特币可以成为通行货币吗?及货币的必备属性有哪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150505.html

上一篇:好人与坏人之辩-兼评《为什么坏人挺团结而好人不团结?》
下一篇:科研是有智慧美感的-兼评《不做科研的话,还能做些什么?》
收藏 IP: 223.68.89.*| 热度|

3 王从彦 吕喆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