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编辑出版工作北京考察日记

已有 4363 次阅读 2010-6-8 21:26 |个人分类:英文练习|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交流, 出版, 编辑

个人感受,错误难免,仅供参考。

6月3~5日,杂志社组织部分编辑到北京参观访问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卓众出版集团、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网编辑部、人天书店等著名期刊出版、发行与网络运营单位。本次考察计划了好久,因为各种原因推迟到了现在,紧张的3天考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了对当前及以后工作的深度思考。对于他们的出色工作以前从各种渠道有所了解,但能亲眼所见,直接对话却给了我相当的冲击。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自己就有二十多种期刊直接统一管理,形成了相当的合力,更不用提外围的那近百种期刊了。他们期刊的经营能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有他们的行业特色,更是编辑们努力的结果。每一本期刊都有赢利,合起来力就会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数字。另外,他们有很好的机制来利用编委队伍来为期刊服务。对于编辑来说,这两点都是老生常谈,但取得的成效却是不同的。在今后的工作我们依然需要在工作深度上下功夫。在交流中也谈到对投稿编辑加工流程一体化的思考,看来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游总的话总是让人对科技出版充满信心与激情。

卓众出版是最近几年出版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也是大家眼中的榜样。张总编带领我们几乎参观了楼上楼下几乎所有的房间,让大家见识了卓众人对自己事业的信心与热爱。卓众的大部分工作并不在学术出版上,而是其汽车与农机方面优势。卓众大楼上预留出了足够的发展空间,更加强大的卓众就在不远处。每本期刊都有一个完整的团队,而且随着工作的进展与形式的变化,各种研究与运作小组不断出现作为科技期刊出版中的领头羊之一,他们还有一个队伍在进行期刊研究。好一个令人羡慕的卓众。

中国科学是国内学术期刊当之无愧的老大,但因为有相关方面的特殊支持,给人的感觉是大家不在一个层面上玩,没有可比性。有主编,还有总主编,依靠专家办刊,他们进行得更加彻底。最近几年期刊运转良好,论文发表方面进步明显。朱作言院士在院士大会上也做了介绍(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6/233128.shtm?id=233128)。据介绍,他们还有相当的经济指标。对这一点不是很理解,有各方面的支持,即使做一系列不收任何费用的OA期刊,只要把学术质量做上去,也是不错的。肖总介绍了科学出版社的宏伟蓝图,但学术期刊如何整合发展,还没有很好的政策支持。

科学网是我熟悉的地方,虽然也是第一次去。赵总编介绍了做科学网的过程。虽然时间不长,但收效不错,它给全球的华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好机会,没有科学网也许有些朋友也许一生也不会认识。年纪不小了,却有很多“网友”,不亦乐乎。作为一个新网站,它很快吸收大家的建议,不断改善增加功能,相比之下,中国光学期刊网的某些功能还需要较大改进和继续完善。随着科学网人气的不断增加,有很多公司也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祝科学网的腰包越来越鼓。

人天书店远在丰台,有同事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参考,就我的感觉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很多编辑都是埋头处理稿件,我们的期刊怎么发到读者手中,如何让我们的订户越来越多,期刊数字化了还要不要印刷版,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或者经常考虑。他们的区域业务员与图书馆(也就是我们最直接的订户)关系非常密切,期刊征订并非发一下征订单那么简单。缺少经营能力,是学术期刊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之一,期刊能否卖出去是决定期刊能否继续办下去的最关键因素。如何做期刊销售做好,需要发行人员的努力,编辑也要努力。希望能够有机会多到期刊的读者中走走,与相关部门多多交流。

利用下午时间去见了王应宽老师,聊学习工作,我们的经历有点相似,他的学习与工作劲头给我树立了榜样,希望能像他那样善始善终。由于时间有限,办刊中的很多问题没能深入探讨,期待下次继续。

感受远不止这些,很多东西需要深入思考并付之于行动。在此向接待我们的兄弟单位表示真诚感谢!

有一些照片,由于现在外地出差,没来得及整理,以后再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76-333248.html

上一篇: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的中文网站
下一篇:再回曲师大
收藏 IP: .*| 热度|

5 王桂颖 王海辉 苏红 王启云 虞左俊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