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编辑做点分外之事,有点非分之想 精选

已有 14611 次阅读 2018-8-20 11:57 |个人分类:编辑部的故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们总是被教育要踏实工作,做好分内之事,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总是对的。有的时候还把这个准则绝对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但年轻人要发展,要把事情做到极致,要有更高的追求,包括更有前景的岗位,不只是做好分内之事就能可以得到的。在做好分内之事的前提下,适当地做点分外之事,有点”非分之想“,保不准激发新的工作潜力,开据新的局面。

以编辑工作为例,随着编辑分工的细化,每个人负责的工作也益发具体,有人只做文字编校工作,有人只负责同行评审的管理,有人只做市场推广。分工的细化也意味着合作的增加,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跨界“工作能力,要想合作好还是要多花一些工夫的。

对新媒体编辑来说,我们要熟悉新媒体的运营规律,了解稿件的采编方式,懂得内容的推广模式,这些都是分内之事。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分内之事,没有一些额外的工作能力,或者说做一点分外之事,挺难把工作做好。例如,要找专家采访某些热点话题,很便捷的一个办法就是找找期刊的编委、审稿人或者作者。如果对期刊的情况比较熟悉,工作的推进就可能会快很多。而要熟悉期刊的情况,可以看作是分外之事,也可以算是分内之事。

甚至是文字工作,传统的期刊编辑特别是做过几年编辑校对工作,对于术语、数据的写法都非常重视,他们经手的稿件这些比较低级的编辑错误就会比较少。如果新媒体编辑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没有经过严格训练,难免在采编过程中出现一些文字错误。记得很多年以前,杂志社新来的编辑不管是什么岗位的都要求做一定量的编校工作,打下良好的文字基础。最近几年工作节奏加快了,这块工作有意无意中就忽略了,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提醒了我们工作没有捷径。

对期刊编辑来说,要想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平台,除了与新媒体编辑配合,自己也要懂一些新媒体的东西。要想推送一篇论文,就要了解怎么写出读者愿意读的微信稿,不能简单地扔一篇摘要出去,这样很难有好的发布效果。相对微信编辑,期刊编辑会更了解内容,更了解作者,更了解其中的发光点。最近Photonics Research对一篇文章做推送时,注意到了作者是行业内非常有名的一个团队,其中包括一名美国工程院院士。通过借助名人效应,虽然是纯粹的学术内容,该篇微信内容还是得到了较多的关注。https://mp.weixin.qq.com/s/1fN8f3zSSdU7QkcUM0nTvA 

另外,还有一些阶段性的工作,像学术会议、学会工作,如果能够积极地参与,总会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事情,表面上是一些分外之事,但对于自身能力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都是非常有益的,能否有积极的心态也是工作能不能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什么是非分之想?作为编辑,除了眼前的工作,也可以偶尔仰望星空,想想现在和未来的编辑工作。编辑们在一起聊天时,经常会抱怨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如学术界对影响因子的过度作用。其实也可以再深入地探索一下,问题是如何出现的,有哪些合理的地方,不合理的地方如何改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带来的可能是对问题认识深度的增加,也可能是新的职业发展机会。例如,Publons就是把对审稿人的匿名审稿工作实现了统计上的公开和认可,但如果思路只是局限在给审稿人发50块的审稿费还是100块的审稿费则永远不会出现Publons这样的产品。

最后的提醒是要做分外之事,想非分之想,前提是做好本职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76-1130191.html

上一篇:在《光明日报》眼里,论文发表如何成了买卖?
下一篇:中国科技期刊:都拴着缰绳呢,咋万马奔腾
收藏 IP: 210.72.70.*| 热度|

12 赫荣乔 周春雷 黄永义 汤茂林 张成岗 王启云 李毅伟 晏成和 翟自洋 徐耀 武夷山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