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教材)

已有 1748 次阅读 2016-4-15 16:30 |个人分类:[Graduate Gate]|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全部の系列]

       几乎没有人批判过《几何原本》,至少我没有见过。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它是怎样产生的?先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几何学是如何产生的?或者说,几何学的起源是什么?我曾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更具体的问题:直线的起源或原型是什么?很显然,直线的概念,部分地起源于大自然。另一部分则是起源于人类的大脑。只有大自然,没有人脑,也不会有直线的概念。就大自然的一方而言,存在很多直线或线段的原型。
       原始人最早生活在树上,也很容易使用树枝作为打猎的武器。最初可能只是下意识地随手拿起树枝,以抵挡来犯的野兽。这是有可能的。比如,猫咪通常会直接用口器取水喝,但有时它也会用前爪取水喝。我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形时感到惊讶。其实,我家的大猫以前还能拨动门的把手(结合跳跃、前肢和体重),打开房间的门。起初可能是由于急于跑出房间而偶然打开门,但几次以后,她似乎就有了某种程度上的自觉性。不同的原始人可能会拿到不同的树枝,有的粗、有的细、有的直、有的弯。如果拿到了“适当的树枝”,他就有更大的机会在搏斗中存活下来。
       这种适当的树枝,也可能是在搏斗的过程中产生的。比如,一开始他拿到了Y字形的树枝,打斗中树枝的脆弱部分很容易脱落和折断,剩余的部分就成为了适当的树枝。这种适当的树枝很可能是粗细合适并且比较直的树枝。在任何场合,有用的事物总是有更大的机会保留下来。比如,跳跃对于猫咪是有用的,于是在适当的场合它就会使用跳跃这种本领。可能,有的原始人打斗完以后就把适当的树枝丢弃了,以后他可能会拿到不适当的树枝,死掉了。但总会有原始人拿到适当的树枝,并保留下来。存活时间长的原始人,手中又有适当的树枝,就有更大机会成为部落的首领。这也顺带解释了“权杖”的起源。
       为何有些知识会比另一些知识更早地出现?又为何更早出现的知识往往更加基本和重要?可能只是因为它们的原型出现的频率更高,因而就有更大的机会被人类的大脑捕获。显然,几何学的知识,最初不是来自书本,更不是来自《几何原本》。不论由于何种原因,人类的头脑中出现了自觉的逻辑学,而每个几何命题,无非就是一小段逻辑推理。假如已经收集了一些这样的几何命题,又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传授给学生,就有机会产生《几何原本》这种书籍。换句话说,《几何原本》很可能只是一本教材。
       小孩子们喜欢问这问那,就有可能提出“直线是什么”这种基本问题。对于熟悉那些几何知识的人而言,在教学的上下文中,将逻辑的片段整理出一个先后顺序,应该不算难事。可能,最初只是偶然地注意到了两个几何命题在逻辑上的联系或“先后”,继而将这些顺序全部整理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处于最先的那些概念,为了避免争议,只能是通过“权力”来规定。而成年人对于未成年人有着天然的“权力”,也就是做出规定的权力。
       尽管人们对《几何原本》大加赞赏,但只要去看一看它的内容,很快就会感到boring。编辑《几何原本》或许是一件趣事,有点像拼图游戏,但阅读它就没有太大的意思了。归根到底,《几何原本》只是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化而已。除了教学的原因,也可能有追求“完整性”的心理因素或动机。如果说,《几何原本》有什么价值的话,就是它让人们注意到了“无穷远”这个概念的模糊性或歧义性,就是所谓的“第五公设”。有些书提到,《几何原本》的编辑者似乎有意尽可能地避免使用“第五公设”,暗示原始作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无穷远的歧义性,只是没有说出来。或许可以这样讲,任何理论中都包含一个本质的、不可避免的奇异点,它是通往其它理论的大门。但任何完整的、有顺序的、系统的知识都会让人感到boring。

       结论:将知识系统化,类似于将文学作品中的单词按字典顺序排列,这有一定的用处;但通过这种教材学习知识,只能导致boring。如果希望更有效率的、尽可能避免厌烦地去学习,必须另想办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970316.html

上一篇: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加贴)
下一篇: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大师)
收藏 IP: 110.178.30.*| 热度|

1 徐令予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