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学者气质重于文章 ( I I ) ——附议周耀旗教授主张

已有 5113 次阅读 2017-11-12 16:55 |个人分类:大学观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刚注意到科学网*今天的头条博文:记件评估正在坑害这一代科研人才。博文作者周耀旗教授,现任职于澳大利亚Griffith University,他是几年前从美国转移过去的,也是科学网的老住户(访问量120万+)。这篇博文里透露了一个奇特的情况,引述如下:
.
“...有些大课题组是论文生产线:每个学生只负责做一小部分同样的重复性劳动,以此达到论文产出的极大化。我在美国的同事说他经手的国内某些名校名师的学生虽然是Nature第一作者也只会一点点东西,一切要从头教起,这不是在培养科研人才而是在训练技术民工。
.                                      
       相信人们会同意,教授、博士、科学家不是“工种”的称谓,教学和研究也不是刻板劳动,而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思想劳动。“博士”意味着达到了“Degree of Philosophy”,要在头脑中建立了一定的方法论,要去建立相对完备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追求精神层面的不朽。但是,当下的学术界 “行(hang)气” 有点重了,好像教学科研只是个一般的职业。这样的话,等于自降“身价”。因为,厨师、演员、清洁工等的劳动更为必不可少,也更为见效。厨师随便做一道菜,几乎人人都能享用;演员的表演,几乎人人都能观赏;清洁工几天不工作,人们就得生活在垃圾堆里了。可是一般的学术文章,只有少许人去读。一般认为,不能按照工人的办法来看待学者的产出。职业层面,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分,但有性质上的不同。
.
       最近想了一下,其实大学是个层次很高的单位,大学的书记、校长晋升就到省级了,再往上就是中央单位了。当然,很多事情大学里说了不算,而高层没办法了解到所有大学的所有情况。其实,就算政策再好,归根到底还是落到个体头上。我还是认为,“总体”的问题根源于”个体“,是个体问题叠加的结果。假如人人都放慢脚步,厚积薄发,“事就这样成了”。当然,从高层的角度也不是无计可施。5年前,复旦大学推出“学术代表作制度”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中南大学也提出博士入职8年不上讲台*,拿平均工资。我认为这些都是从结构层面进行调理。当然,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实际,只能作为借鉴。校级、院处级领导干部还是有水平的;教师系列,关键在于个体怎么去看。看法决定做法。
.
       可能部分老师会认为,学校平台较低,可以通过多发论文的办法来提升个体,这是一种看法。我的看法是,力量小的情况下宜于“少而大”,花多点时间做重要工作。平台低并不妨碍“登高望远”。只要在一件事情上不停地积累,哪怕是断断续续,假以时日,必能有成。可能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路走来,一路妥协,也很难有成从2011年前后产生类似想法,断断续续地做,切实有条件实施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之前好像总是在等待他人的许可。。。不敢说现在做到多大,但单位也投入了很多年,从现在起任何时候请我走,等于从我这里颗粒未收 —— 这是个经验。当然,如果现在忽然说不做了,好像也能放下了。
.
       我的体验,科学网的博客和群发邮件可以把人给稳住 —— 社交网络定律。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做个校内社交网络,把老师、学生、干部网罗进来,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人气上来了还能拉广告赚钱 —— 这也算内部创业。以前在学院QQ群里“透露”过,人人都可以注册科学网博客、写博客文章。不少老师自己也注册了。比如,力学的张伟伟老师2012年注册了科学网博客*,他写的博文2013年以来篇篇精选,也经常上头条,总访问量200万+。现在也有个researchgate网站*,德国人开办的学术型社交网站,哈佛、普林斯顿、北大、清华都有不少老师注册,本单位也有好些老师注册。
.
       我是不想“闷声发财”,分享一点情况。经费也好,多代课也好,多个千八百万其实也是小钱儿 —— 不如追随内心。

.

注:上文首发于单位内部群邮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084934.html

上一篇:【心路26】王者荣耀
下一篇:【心路27】花样年华
收藏 IP: 223.11.185.*| 热度|

15 杨正瓴 朱晓刚 孙志鸿 李学宽 徐耀 侯沉 花晓波 曾泳春 左宋林 张云 陈楷翰 汪晓军 李颖业 张忆文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