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哲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国求 研究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专著十部,国内外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博文

按标题搜索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量子伴生空间与规范场(11)
2011-4-5 09:43
物质波波函数相位的物理意义及规范变换(11) 赵国求 华中科技大学— WISCO 联合实验室 武汉 :430080 zhao66@126.com 摘要 : 自由 粒子整体规范变换规范不变性显示,粒子受力状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665 次阅读|没有评论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量子伴生空间与规范场(10)
热度 2 2011-3-30 11:31
2 、量子测量的物理本质 量子 力学曲率解释中有一个 量子测量公设:量子测量是一个变非连续作用为连续作用;变纯态为混合态、量子曲率为经典概率,消去相干性;变虚粒子、实体波为实粒子、虚波;从 “ 量子 伴生空间” 到“外部物理空间”类似“相变”的转化过程。 说明 1 、量子力学中 E2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20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与量子伴生空间及规范场(9)
热度 3 2011-3-24 14:44
三、 “量子伴生空间( V )”与“外部物理空间( τ )”的变换 1 、空间变换 通过对微观量子客体在量子伴生空间中 的时空特征及波函数归一化物理意义的讨论,可求得两种空间的数学变换 。 量子力学 概率解释中,电子是质点, ∣Φ∣ 2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95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与量子伴生空间及规范场(8)
热度 1 2011-3-20 15:33
5 、 时空特征与光的性质 研究表明,时空特征与人类观察世界使用的观察信号的性质相关联。适用于牛顿力学的欧氏空间是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的。光的性质则有 c = ∞, h = 0 ( h → 0 的极限),光具有传播速度无限和各向同性的性质。 适用于狭义相对论的闵氏空间是连续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4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与量子伴生空间及规范场(7)
热度 3 2011-3-15 10:39
3 、量子伴生空间中的 “曲率势”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粒子系统波函数形式与玻姆相同,即 ψ = Rexp 。 分析玻姆对薛定谔方程实施的分离变量操作,不难发现,玻姆的量子势 Q 是将不是质点的微观量子客体自身的时空信息剥离出来的产物(德布罗意推导物质波表达式的过程是另一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6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3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与量子伴生空间及规范场(6)
热度 1 2011-3-11 10:03
量子伴生空间及其数学方法( 2 ) 赵国求 华中科技大学—— WISCO 摘要 : 物质波与物质粒子相伴生,物质波所在空间称“量子伴生空间”。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曲率波 ψ 是物质波动存在形态在量子伴生空间的具体物理呈现 。 波函数赋予了实在论物理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52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与量子伴生空间及规范变换(5)
热度 1 2011-3-4 09:25
2 、量子 曲率与概率的贯通 1 )、由构形与波长的关系看 量子 曲率与概率的贯通 量子 曲率与物理空间点粒子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微观客体的“空间构形”及其波动形态相互贯通。 由定义 r = λ/2 π , R = 1/r = p/ ħ 知 : 波长短,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9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与量子伴生空间及规范变换(4)
热度 2 2011-2-23 10:09
五、曲率波与概率波的转换 1 、 量子 客体的“构形”与点粒子的“测不准本性” 微观 量子 客体的“构形”与点粒子“测不准本性”的联系,由曲率半径 r 来完成。由于微观 量子 客体的“构形 r ”,在正统解释中被理解为宏观质点在物理空间中的测不准量 △ x 。哥本哈根学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37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与量子伴生空间及规范变换(2)
热度 2 2011-2-6 10:59
三、曲率波——物质波动存在形态的物理呈现 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中,粒子不再视为质点,也不做质点的轨道运动,而是一个波动实体。 为了揭示波函数如何描述这 个波动实体, 如何是曲率波,我们从爱因斯坦及德布罗意的两个基本公式出发。 P=h/λ E = hν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187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