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aahu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uaahuang

博文

回到知识的原点

已有 1879 次阅读 2019-1-9 09:0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推广一下本人最近出的书。



       近作《物语和交往》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物语、交往“物语”是由物质、语言组合而成的概念,世界万物皆为“物语”“交往”通常意义上是指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而本书中的“交往”指物语和物语之间发生关系。世界上所有的现象都是物语之间的交往现象,而各种知识也都在讨论不同物语之间的交往问题,因此,本书中所提出的“物语-交往”本体论结构无疑为所有的知识构造了一个原点。

      《物语和交往》一书涵盖了两条线索一条阐释了“交往”的含义;另一条则通过梳理自巫术、宗教、自然科学产生以来的主要文化现象,提出并讨论了人和语物的交往问题,其中的“语物”在本书中是指人以外的另一种类型的物语。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又展开为对各种现象的分析。本书从讨论物语和交往的关系开始,规划出几种不同的交往类型,并把对“交往”的解释分解为对人、语物、交往媒介、交往空间和时间的讨论。

       《物语和交往》最大的特点是观点新颖。本书以物语和交往作为思考的基础,以一以贯之的精神讨论各种文化现象,为理解万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不仅探讨了各种大的文化现象,例如巫术、宗教、科学、善、正义、理性、时间、意识、交往空间、分类结构、隐喻,同时一并解读了人们日常生活周围各种小的文化现象,包括礼物、奖励、谎言、墙、门、骂詈语、人的异化、家谱、飞机、艺术作品、组织机构、商品、手表、端午节、交通信号灯、创新等等。此外,中国古代的一些哲学观念,例如中庸、天人合一、阴阳、知行合一、仁、恕,也均能毫无违和感地融入书中的讨论。

      除了书中对各种事物的讨论之外,书外还留下了巨大的讨论空间。首先,“物语-交往”的这个本体论结构能否被更多人接受?其次,“物语-交往”的本体论结构为哲学讨论提供了新的基础,它将如何进一步发展?此外,本书还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即人和语物的交往知识或许是今后知识的主要形态,而非自然科学,这个猜想能否成立?这个观点的提出是基于巫术-宗教-自然科学所体现的基本的交往关系,而构造了一个新的否定之否定关系,颇耐人寻味。作者在文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采用了谨慎的措辞,然而它们值得所有的学者参与讨论。

       《物语和交往》语言流畅清晰,风格清新。虽然本书思想容量很大,但书中并没有难以理解的术语,因此阅读起来不会有隔阂感。读者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哲学训练。

       交往是一个大问题。正如王浚院士在书的序言中提到——“当今世界是交往的世界。”如果对“交往”问题持之以恒地关注,无疑为理解事物、解决各种问题找到了一种思想途径。这正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内容简介

本书建立了新的本体论哲学——交往哲学,其核心是“物语-交往”的本体论结构。书中重新解释了“中庸”的含义并将其作为方法论。本书通过分析人、语物、交往媒介、交往空间、时间的基本性质阐述了什么是“交往”。书中指出了人机工程的实质是人和语物的交往问题,并讨论了人和语物交往中的“善”。总之,书中提出了大量的新思想,对于不同领域尝试创新工作的人都会有启发。

本书通俗易懂又不失思想深度,高中生阅读也不会感觉吃力,适合对哲学、科学、工程技术及各种社会现象感兴趣的学者、学生及专业人士阅读。

本书目录

序 /i

前言 /iii

导论 /001

第1部分 重新提出交往问题的原因

1 “物语”的概念和交往之为基本问题/014

1.1 什么是物语和交往? /016

1.2 交往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023

2 “交往”意义的初始把握/031

2.1 中庸之道 /031

2.2 一和多 /039

3 物语的意义和哲学的目的/043

3.1 交往产生意义 /043

3.2 哲学作为交往媒介 /050

4 “在……中”交往/055

4.1 似反性关系 /055

4.2 根据分类结构所规划的基本交往方式——类比 /063

4.3 隐喻性类比 /070

5 不同知识类型所体现的交往类型/075

5.1 巫术:人和语物的交往 /078

5.2 宗教:人和人的交往 /083

5.3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人和人的交往 /090

5.4 科学:语物和语物的交往 /094

6 人和语物为什么交往/102

6.1 人和语物如何产生 /103

6.2 人为什么要和语物交往 /115

6.3 人和语物交往的条件是什么 /120

第2部分 交往过程诸环节分析

7 人之人性:复杂半理性/130

7.1 过去对人性的讨论 /131

7.2 世界的多 /134

7.3 操心和省心 /137

7.4 人的复杂半理性 /142

7.5 与人交往的原则:仁、恕 /150

8 语物之语物性:简单理性 /153

8.1 语物的简单理性 /154

8.2 语物简单理性的几个例子 /157

9 交往媒介的交往性和方向性/168

9.1 什么是交往媒介 /169

9.2 交往性好的媒介—标准 /178

9.3 交往性差的媒介—谎言 /186

9.4 单向流动的媒介—奖励 /198

9.5 双向流动的媒介—礼物 /210

10 交往空间的空间性/220

10.1 交往空间作为交往的场所 /221

10.2 交往空间的基本语物:墙和门 /226

10.3 交往空间作为语物 /238

11 时间的时间性之一:变化性/246

11.1 表:物质的语言化 /248

11.2 简:语言的物质化 /262

11.3 物语的物语化—以端午节为例 /272

11.4 物语的模型 /281

12 时间性之二:未知性和交往的时间结构/288

12.1 鉴往知来 /289

12.2 去交往 /296

12.3 在交往 /304

第3部分 人和语物交往中的善

13 什么是世界/311

13.1 世界之为交往空间 /312

13.2 世界在世界之中 /321

13.3 在世界之中交往 /326

14 人的善 /334

14.1 善的时间结构 /335

14.2 与善相关的一些概念 /343

14.3 人的语物化 /351

15 语物的善/362

15.1 语物的人性化 /363

15.2 善的语物 /372

16 通往善的道路/378

16.1 消除交往障碍 /379

16.2 交往媒介的创新 /385

16.3 扩大交往领域 /38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12619-1156069.html


下一篇:谈谈”知行合一“
收藏 IP: 106.39.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1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