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某数如是两不同数平方和则其任意正整数次方也是两数平方和
墨宏山 2012-10-21 16:56
我们首先证明,如果一个数可以表示为两个不同数的平方和,则其平方也可表示为两个数的平方和。 证明如下: 设 c=a^2+b^2 ,则 c^2=( a^2+b^2)^2=( a^2-b^2)^2+(2ab)^2 。 其次证明,如果一个数的 n-2 次方 (n2) 可以表示为两个数平方和,则其 n 次方也可表示为两 ...
39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数的任意次方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数平方和规律的证明
墨宏山 2012-10-11 01:10
针对我的博客“一个数的任意次方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数平方和的规律”中提到的推测,只要一个数可以表示为两个不同数的平方和,那么这个数的任意次方都能表示为两个数的平方和。在此给出一个简单的证明,设 c=a^2+b^2 ,则 c^2=( a^2+b^2)^2=( a^2-b^2)^2+(2ab)^2 。进而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c ...
403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数的任意次方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数平方和的规律
热度 1 墨宏山 2012-10-10 23:24
今天偶读谈祥柏先生的文章“高斯 - 费马质数 17 ” ,提到 17 等一些数具有一种奇妙的特性,也就是其任意次方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平方和。通过该文中的证明可以看出,只要一个数且其平方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平方和,则这个数的任意次方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平方和。该文引起了本人的兴趣,对一 ...
7228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1
对“为什么会存在量子纠缠”的修改
墨宏山 2012-10-7 19:43
在我的博客“为什么会存在量子纠缠”中提到量子纠缠可能源于泡利不相容原理,这个观点存在一些问题。对于电子等费米子的纠缠来说,可能源于泡利不相容原理;而对于光子等玻色子来说,导致量子纠缠的原因可能是一种凝聚态效应。
3215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
墨宏山 2012-9-24 00:39
中医学理论源于对自然和人体一些表象的抽象归纳和总结,属于唯象理论。目前,关于中医学理论的研究可归结为两类:一是中医学理论的进一步挖掘、丰富、完善和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医研究”;另一类是利用代科学分析手段来论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可以称之为“研究中医”。客观上,如果在真正意义上能够 ...
25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隧穿效应的非量子机制
热度 2 墨宏山 2012-9-24 00:36
隧穿效应是指低能电子穿过高能势垒的现象,一般认为它需要利用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来加以解释,因此也称之为量子隧穿效应。但隧穿现象非得需要量子力学才能解释吗?这并不必然。电场作用下的自由电子并不具有统一的动能,而是由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子与原子核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以一定概率的动能分布。因此,虽然电 ...
547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相互作用原理
墨宏山 2012-8-30 23:27
相互作用原理是指物质间的作用都是相互和同时的,它本质上要求物质间的作用是没有传播特性的超距作用。如果能够认为相互作用源于物质间由物质特定属性产生的同类势 ( 场 ) 的接触或叠加,相互作用的超距性则可分为广义超距性和狭义超距性两种情况:广义超距性是指势 ( 场 ) 和相互作用都具有超距性, ...
39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为什么会存在量子纠缠
热度 4 墨宏山 2012-8-24 11:11
量子纠缠是量子世界的一种令人惊奇的现象,很多人包括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其不可思议。量子纠缠首先是科学家推测出的量子特性,后被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实现并证实,而且利用量子纠缠实现了隐形传态,最近中国科学家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组 ) 甚至实现了超过百公里的量子隐形传态。但产生量子纠缠的原因, ...
24531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4
海森伯测不准原理的局限
墨宏山 2012-8-24 11:08
从字面上理解,测不准原理是由于测量的干扰将导致对一些成对的物理量不能同时精确测量,但并不意味着两个物理量本身不能同时处于确定的值。另外,即在测量的角度,测不准原理应该也是有局限的,它有时恰恰与量子世界的一些特性相违背。光子被量子化是基于普朗克常数,其频率没有被量子化,因此光子的能量随其频率的变 ...
353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希格斯粒子
热度 1 墨宏山 2012-7-11 15:06
欧洲核子中心宣布发现了可能是希格斯粒子的粒子,这是物理学界一直期待的大事。但科学家对希格斯粒子的解读确让我们这些外行越来越不懂。如果说粒子的质量是通过与希格斯粒子相互作用而获得的,那么这种相互作用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如果说希格斯粒子仅存在于宇宙大爆炸之初基本粒子形成时,那么希格斯粒子和其它基本粒 ...
281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