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uyang

博文

成功有秘诀吗?《超人》读后

已有 5354 次阅读 2009-11-12 08:47 |个人分类:书山有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书评, 成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教诲。成年后,我们都知道世界并非如此。很多事情不是光努力就能做到的,而且有些成功似乎也不需要超常的努力。那么成功之路究竟是什么铺成的呢?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回首人生和教育后代,都是十分重要的。

《超人》(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by Malcolm Gladwell)是一本关于“成功”秘诀的书。作者Gladwell在英国出生,在加拿大长大。他是历史专业出身,当过科学记者,现在是《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作者。他的前两本书,《转折点》(The Tipping Point)和《灵感》(Blink)都登上了畅销书榜。这本《超人》也是畅销书。

美国是崇尚个人努力的文化,通常都把个人的成功归之于自己的聪明和努力。但是《超人》这本书比较系统地讨论了超级成功背后的原因。这里讲的超常成功,就是千万人中出一个那样的“明星”。这也是书名outlier的意思。

首先,作者指出,超级成功是很多因素的叠加。其中有个人智力,也有各种外在因素。有时即使很小的优势,也会给结果带来巨大的不同。例如,加拿大的明星冰球手,生日大多刚刚在入队的生日截止期之后。这意味着他们小时候加入冰球队时,往往是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就这不到一岁的年龄优势,就使得他们的事业走上不同的轨迹。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天时”,也就是一个人的专长正好遇到了社会的需要。比如,计算机行业的几个超级牛人,他们的生日都在1953到1956之间。更早些,世界历史上75个最富的人中,有14个人出生在1831至1840的美国!所以,“生须逢时”也是成功的条件之一了。而个人智力(以IQ测量),当然是要的。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IQ再高也没什么优势了。由这些事实可见,“超级成功”其实是很偶然的事。我们可以受其激励,但也要学会坦然处之。

但是,个人努力也不是不重要。相反,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注一】作者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为了在一件事上达到优秀的水平,一生中至少要花一万小时在这件事上。这包括乐器这样显然需要练习的技能(假定从5岁开始学到20岁出道,一万小时就意味着每天1.8小时,或除去周末,每天2.6小时),也包括计算机编程这样需要“机灵”的行当。书中还花很大篇幅讨论亚洲的中小学教育。由于文化背景,那里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说:辛勤才有回报。那里的学校时间长,假期少,所以学生在国际测验中表现好。而即使在美国,种种研究也表明,学生的努力程度与成绩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在美国通常都认为学好数学需要天分,而实际上是绝大多数美国学生花的力气太少。作者讲了纽约市一个实验中学KIPP Academy的动人故事。这个学校专门招收贫穷地区的学生(没有选拔而是抽签),给他们很大的工作量。五,六年级的学生每天要上近十个小时的课,还要做三个小时以上的作业。经过这样的训练,80%的学生上了大学,很多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对我们亚裔的父母来说,这些是很熟悉的道理。但是面对美国“主流”的“have fun”心态,我们多少也会有些动摇。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方面的证据。当然,努力是需要动力的。“一万小时”的努力,靠家长逼迫是很难做到的。热情,远见,纪律性,是动力的基础。而书中的例子也说明,这些是可以通过教育来灌输给孩子们的。

本书的第三个论点也很有意思。作者回顾了自己母亲的历程:她从贫穷国家牙买加的平民成为受到良好教育的作家和心理学家。他用这个故事说明,在“成功”的每一步背后,都有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所以成功者(不管程度如何),要意识到自己是受益者,有回报的责任。如股神巴菲特所说:如果你出生前让你选择生在美国还是生在其他国家,你愿意以一生收入的多少比例来换取生在美国?那么我们生在这个幸运国家的人,是不是应该履行“出生前的承诺”?

《超人》这本书与Gladwell其他书一样,也有不足之处。也许是《纽约客》写手的职业习惯,Gladwell喜欢以讲故事的形式写书。其好处当然是饶有趣味,但代价是结构松散。基本上每节看个头尾就差不多了。而且作者似乎是根据手头的材料来组织篇章而不是反过来,使得全书的逻辑结构不是很明晰。用故事来讲道理的不足是:不知道作者有没有“漏掉”反面的证据。所以对其结论也只能作为参考了。不管怎样,这是本有趣,轻松的小书,而且对我们了解自己和了解社会都颇有帮助。


【注一】细心的读者将会注意到,这一段所说的“成功”与上一段不同。这里说的不是“千万分之一”的“超级成功”,而是普通的事业和人生的优秀。“超级成功”需要很多偶然因素,“追求优秀”却是每个人能做到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270411.html

上一篇:健保改革法案H.R.3962解析(1):算算经济账
下一篇: 实现自我,完成中年转变 -- 《中年觉醒》读后
收藏 IP: .*| 热度|

2 盖鑫磊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